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流域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本文以钱江流域与莱茵河保护对比为切入点,探讨市场经济中水资源的属性,水资源的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以及与这种特殊再生产相应的流域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9月,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和黑龙江大学联合组建。本中心的宗旨是探求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发展,为区域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本中心在黑龙江流域文  相似文献   

3.
杨运星 《兰州学刊》2011,(8):224-225
文章探析了洱海流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成效、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及初步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高原湖泊流域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女真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女真人以这个名字在东北亚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一千年,如果说,黑龙江流域文明有6000年的历程,女真人拥有六分之一的时间,金戈铁马纵横东西,幅员万里,把黑龙江流域文明推向了巅峰,女真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一、千年女真  相似文献   

5.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立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思想要求各国流域管理法理念与制度向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方向变革。中国有关流域的法律制度缺失、现行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不相协调严重制约和妨碍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流域管理立法应该以系统的、开放的、可持续的理念为指导,建立一系列法律制度来规范和调控人们对流域的开发利用行为和社会经济活动,寻求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以真正保障流域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世之 《中州学刊》2001,(3):128-132
虞舜是有虞氏部族的著名首领,是中国历史传说时代的"五帝"之一.他为铸造早期华夏文明建立了不朽功勋,其事迹流传极广,遍布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湖南、浙江广大地区.根据历史传说和考古发现来看,虞舜最早活动在古濮水流域,与其关系极为密切的地点—诸冯、姚墟、历山、雷泽、河滨、负夏、顿丘等,比较集中地分布在这一带.此外,还有一批同唐虞时代相当的古文化遗址作为佐证.多种迹象表明,濮水流域应为有虞氏文化的发祥地.关于舜之里籍虽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濮州说可能性最大.濮州说又可分作南北两系,南系为菏泽—鄄城,北系为濮阳—浚县,比较起来北系说占有更大优势.虞舜故里应在古濮水之阳,即今河南濮阳.  相似文献   

7.
湄公河的上游连接着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流域,在中国西南的这一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群体:白族、傣族、苗族、瑶族、彝族、哈尼族、纳西族、傈僳族和藏族等。从古至今,分布在这里的各个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手工艺术,如彝族的刺绣和面具雕刻;白族的扎染、手工造纸和木雕;傣族的服饰和制陶;苗、瑶族的纺织和银饰……都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9.
流域是地表水及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的统称.流域经济的发展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密切的关系.然而,时至今日,中外历史上尚无专门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和专著,湖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张思平著《流域经济学》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标志着流域经济学的诞生.《流域经济学》是作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流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而写成的,全书共38万字,分四篇十五章,分别就学科的基本理论,流域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防洪、发电、水运、灌溉、供水、水库移民、水利环境等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各个方面同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较全面、深入的阐述.纵览全书,给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6):F0003-F000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黑龙江流域文明学科2009年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梯队带头人喻权中,后备带头人庄鸿雁,第三梯队于学斌、金刚、王璐。  相似文献   

11.
绥芬河很早以前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唐代称率宾水,辽仍沿用此名,金代改称恤品河、苏滨水、速频水等;明称率宾江;清始称绥芬河。‘率宾’、‘恤品’、‘苏滨’、‘速频’‘绥芬’,均为满语‘锥子’之意。纵观绥芬河水流,曲折迂回,有些流段确有‘锥子’之形,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它全长250公里,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条不入黑龙江水系的河流。绥芬河流域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居住,历经新石器时代、渤海、辽金元明清,一直  相似文献   

12.
伴随萨满教信仰而出现的各类萨满神话,在经过历史的长期变迁之后,仍然存在于黑龙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当中.这些神话类型各异,内容丰富多彩,所反映的事物也千姿百态.然而它们无不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折射出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明初中央对湟水流域的施政,研究了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兴起、形成、性质、特征,也进一步分析了明初湟水流域汉族的来源、成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流域经济区划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和指示,为我国开展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引。对上述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基于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主要缘由、基本原则和相应路径,能够为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理论支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指示精神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流域和中古学术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道衡 《文史哲》2004,(3):5-12
在中古学术文化史上,大多数重要人物的籍贯在黄淮流域一带。三国到东晋南朝时期重要的学术、政治人物多出于这个地区。东晋一代,南迁的黄淮流域的士家大族把持着政坛和学术文化界。南朝以后,这一区域人士在政坛、文化艺术界的影响逐渐下降。黄淮流域在中古学术文化史上的兴盛,有其传统和经济上的原因。春秋战国以来,这一区域的文化就处于领先地位,即使两汉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长安,但活跃于政界、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仍多出于这一地区。当时黄淮一带经济繁荣,人才辈出,门阀制度也维护着黄淮流域高门的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和运行状况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流域经济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运动过程,探讨其内在的微观运行机制,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区域经济运行规律,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尤其是流域经济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流域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必须以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特性为逻辑起点,以生态整体主义、生态系统管理、公共利益理论为理论依据.针对我国现行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割裂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审判权缺位、公益诉讼机制缺失等弊端,我国应在充分尊重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特性,遵循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国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统一、权威的流域纠纷行政处理机构和专门化的流域司法机构,在流域层面上建构一个以流域环境公益保护为目标、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制约、行政权与司法权相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流域环境保护事关中华民族的基本生存,也是中央与地方关系调节的重要领域.中央有义务规定流域统一的环保标准及其地方实施义务,并通过司法诉讼等机制让地方义务落到实处.由于地方选民是流域环境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所以流域环境保护首先要依靠地方选举制度的力量,让地方行政执法直接对当地选民负责,从源头上遏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在此基础上,中央通过行政和司法监督纠正流域环境污染的外部效应,迫使地方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执法负责.只有这样,中国才能遏制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