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潜在主题论     
主题是一个与文学齐寿的重要概念。如果从“共时态”角度观察,某些作品的“文本主题”存在着显在主题与潜在主题两种形态。而潜在主题又有两种表现形态:即全潜在主题与半潜在主题。文章对文本的潜在主题作了一个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2.
主题是文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也是文学创作界非常关注的一个命题.关于主题的认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看法.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阅读者对主题尤其是对主题的生存状态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写作者对主题的表达方式也有了新的探索.在描述主题生存的基本状态时,归纳出表达主题的主要方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说,其永恒主题是人、世界和超越存在。但是,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生活的哲学,其主题是随着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不断演变的。本文从时代精神境况人手,着重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各个时期哲学主题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哲学的“世界”主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时代及时代主题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新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新闻写作中主题的选择与深化问题,认为新闻主题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而深化新闻主题则是记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纳博科夫重要作品的解读,来阐明其小说死亡主题的基本特征.纳博科夫通过让死者保持沉默的方式,既淡化了死亡主题,又在作品中实现了对死亡的深刻探索.这既是纳博科夫死亡主题的基本特征,也是纳博科夫死亡主题长期被忽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寇晓婉 《理论界》2010,(3):136-137
《埋葬死者》是美国剧作家欧文·肖的代表作,他的戏剧在揭示人性主题上,在赞美人类进步力量伟大精神主题上,在揭示反对战争的意义上,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还表现了独特的审美主题。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主题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民族工作是党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都有明确的民族工作主题: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党在革命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追求民族平等、团结与经济发展是党在建设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在改革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考察党的民族工作主题的历史演进,有助于对当前党的民族工作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分类主题一体化是当代情报检索语言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分析了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异同 ,阐释了实现分类主题一体化的优越性 ,探讨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打倒“四人帮”之后,特别是一九八三年四月举行的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以来,《三国演义》研究日趋活跃,百家争鸣,新见迭出,蔚为大观。其中关于主题的争论就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迄今为止,人们对《三国演义》主题的提法已达十二种以上(包括“文革”以前提出的观点)。 从去年以来,一些同志对主题研究提出了怀疑和否定:有的认为探讨主题就是“主题先行”,有的认为对主题的讨论毫无意义,有的甚至认为主题根本就不存在。为此,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纳撒尼尔·霍桑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他娴熟的运用了象征手法,不仅赋予小说各种事物和现象更深层次的意义,也给小说的四个主人公的名字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本文将着重对小说中Hester Prynne,Arthur Dimmesdale,Roger Chillingworth和Pearl这四个主要人物名字的象征含义予以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2.
《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蕴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不见的人》是现代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被誉为一部以现代人寻求自我为主题的现代寓言小说。而蕴含在这部小说各个层面的象征,有力地深化了这个主题。“个人化”的象征体系是作品的最大特征,如结构象征、人物象征、视觉象征、身份象征以及语言层面的诸多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红字A在小说《红字》中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初崞县民间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包括服饰禁忌、饮食禁忌、居住禁忌和出行禁忌等类型。日常生活禁忌除表达"避凶趋吉"的愿望外,更具有标识角色、规范行为、维护健康、构建和谐与传播文化等诸种功能,对乡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慧  魏晶 《齐鲁学刊》2007,(4):111-114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梦境时分》是一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经典作品。她频繁地转换不同的视角对人物和主题进行分层次描写,运用了反讽和象征等表现手法,通过短小的篇幅,让读者进入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真实世界,体会到了一个处在男性社会中的女子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审美文化作为一种表意性的文化符号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批评视野和理论范型。在中国古代诗词语境中,包含了大量审美文化资源。文章从有关春的诗词作品中梳理以及阐释,描述并分析了古代诗人在咏春这一范畴创造的审美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17.
金开 《殷都学刊》2003,(3):33-37
把“玄鸟生商”作为商族起源说是东周人的假说讹传 ,仅是一种神话传说。甲骨文中的亥的“亥”字上有鸟之形 ,也不代表商族与鸟有关系。卜辞的“商”字反映出了商人对“辛”的重视 ,是商人图腾形象升华为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符号的体现。而殷墟青铜器中最为多见的饕餮纹饰显然是商人图腾崇拜的象征 ,而这种纹饰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龙图腾。  相似文献   

18.
鲁丹 《学术探索》2012,(8):164-167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文学结合的典范,剧情取自比利时象征主义作家梅特林克(Maeterlinck,1862—1949)的同名悲剧。"象征主义"文学主张朦胧意境,强调含蓄,用象征、隐喻、联想、暗示以及语言音响效果去创造深远的诗境。本文阐述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基础、象征主义美学内涵,反观其对20世纪歌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As a writing technique, symbolism has a great traditio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ines-burg, Ohio. The author in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Winesburg, Ohio by exploring its symbolism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major symbols.  相似文献   

20.
勃洛克是俄国象征派的旗帜性诗人,在其极具民族特色的“象征”之路上,既有面对欧风美雨的民族主义坚守.也对本国继象征主义之后文学有所开拓。诗人没有迷失在法国象征主义的神秘光环之中,而是从诗人是和谐之子、艺术与革命的紧密相关及“俄罗斯”意义的复杂呈现三个角度创造了象征主义的俄国风貌,同时在客观上,诗人也在诗歌创作、情绪和意识形态、诗学理论三个方面对之后作家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从思维方式上启迪了未来俄国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