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白露是曹禺继蘩漪之后塑造的又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悲剧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分析陈白露矛盾复杂的性格,她的理想爱情与现实生活的冲突以及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腐朽,来揭示陈白露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也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不从事民众的解放事业,而是与反动派和黑暗社会相妥协,最终只能与反动派和黑暗社会一同被毁灭。  相似文献   

2.
追溯到15世纪末的西班牙文学,在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交接处,出现了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传世佳作——《塞莱斯蒂娜》。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特点鲜明的人物塑造,丰富有趣的俗语引用,使得作品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同时,书中对肮脏的金钱关系的揭露,对追求自由的人文思想的赞扬,也因结合了当时西班牙社会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冲突、矛盾,而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让人深思。本文旨在通过从社会背景、阶级矛盾等方面来简析《塞莱斯蒂娜》中悲剧结尾的必然性,即男女主人公无法逃离的凄婉爱情以及塞莱斯蒂娜和两个仆人因财丧命的悲剧下场。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悲剧美则是通过悲剧这样一个形式,将生活不堪、消极、无奈的一面的展示给人看,通过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悲悯的方式来让人从反面获得一种悲壮美的快感,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珍惜的一种美德感受。因为悲剧美它本身也是通过这种距离化的审美让人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却产生美的感觉。所以这种美产生的根本在于它高于普通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达晶晶 《现代妇女》2014,(6):299-299
悲剧使人升华。相对喜剧来说,悲剧既使人悲伤,又令人振奋,能使人从悲伤中获得意义,它作为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可以具有的一种审美性格,体现在具体的作品中就是一种悲沧、沉郁的悲剧性气氛和情愫。"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它带给我们的感官冲击和心理的感伤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这样剧烈的冲突下,悲剧的魅力就这样绽放出来,如同开放在污秽泥泞的土壤中的娇嫩花朵,作品中的悲和美在极端的矛盾里取得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小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种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故事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有时顺利,但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充满了悲剧色彩。对此,本文通过对小说的深刻解读,深入剖析其悲剧主题的根源,以更加真切地体会该小说高超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6.
《李尔王》是一出五幕悲剧。它被20世纪英国资深莎学评论家布拉德利(A.C.Beadley)誉为莎翁四大悲剧中"最伟大的成就"。在莎士比亚之前,关于这个传奇故事的作品大多数是大团圆的喜剧结尾。而莎士比亚却是以悲剧作结。那些喜剧收尾的作品随着历史湮灭,反倒莎翁的悲剧结尾作品几百年来依旧闪烁着悲剧的光华。本文在前人研究的背景下,按照亚里士多德悲剧理念,浅析李尔这一人物的命运悲剧必然性,并以此为路径进入《李尔王》中满载激情的博大艺术殿堂,感受这一伟大悲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受西方理论影响,部分学者质疑中国是否真正存在悲剧。本文从悲剧的特殊性和一般性两个层面对中国悲剧进行哲学思考,说明在中国文学艺术中,悲剧的存在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著名的戏剧大家,他的戏剧包括喜剧、悲剧与历史剧,而他尤以悲剧最为著名,本文将针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做一深入研究,以期获得对莎士比亚最为真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作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芳于世。依据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作品,探究作品悲剧主人公所承载的价值及悲剧成因。研究认为,奥赛罗这一角色因为体现出了善恶喜悲之间的强烈反差,符合悲剧主人公理想人选的标准,即他是一个"会犯错的好人";而该作品的悲剧成因,一为主人公复杂多元的性格,二为无法被轻易改变的人物身份地位和既定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0.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他为莎士比亚带来了不小的声誉。它以其人物性格的完美塑造,成就了悲剧中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本文将就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展开论述,并对其悲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萎缩的胳膊》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经典短篇小说,收录在哈代的《威塞克斯故事集》中,其中大量的死亡情节无不体现哈代的宿命论。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方面即超自然力量、社会、个人因素,探寻其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阶级冲突。超自然力量,即罗达的梦、格特鲁德胳膊上的印记及使印记消失的方法;社会因素,即贫富差距、当时纵火案的盛行及以门第和财产为基础的婚姻观;个人因素,即罗达和洛奇的悲剧爱情及三个主要人物受到的精神折磨。  相似文献   

12.
杨林 《现代交际》2014,(4):81-81
张爱玲以敏锐的感觉、旷世的才情和凌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纷繁复杂、光怪陆离而又处处充溢着荒凉之感的世界。她的小说的生命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人的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的冲突、人性的自私、虚伪、异化扭曲,情感婚姻的虚伪、无爱,人对命运的无从把握。  相似文献   

13.
阮籍是曹魏末年时期最为著名诗人之一,曹魏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时期,在生存与死亡,痛苦的生活夹缝中,在高风亮节和性命不保的尖锐冲突中,阮籍的茫然,无措,痛苦和忧虑,都使他在生活和仕途上举步维艰。具体的说,阮籍的痛苦有人生选择的痛苦,良心谴责的痛苦和自我拯救的痛苦。阮籍的痛苦是多重的,而正是这种痛苦,屈辱,造就了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巅峰。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也能看到这位黑暗里挣扎着前进的独行者内心的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祥子的悲剧形象、形成悲剧的原因、悲剧人生的意义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它是一部成功的悲剧作品。《骆驼祥子》以军阀混战的20世纪初的北平城为背景,人力车夫祥子为主要人物,其悲惨坎坷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的生活经历,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军阀的自私,人心的冷漠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深切关怀。可以这样说,祥子是时代下层人民的典型代表,被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造成祥子悲剧人生原因的分析以及作品悲剧内涵的真正意义进行探究,分析主人公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慕容雪村的代表作品,分析了其小说悲剧的主题意蕴,并阐述了作家关于悲剧的形而上思考,时代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共同作用铸就了其小说悲剧意识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已被批评家们从多个角度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着重从悲剧主人公摩西这一人物入手挖掘其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根源,力图揭示种族隔离和殖民主义制度的罪恶以及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8.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深入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父爱的悲剧。造成《高老头》父爱悲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针对《高老头》中父爱悲剧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悲剧》是著名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传世名作,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等家喻户晓的佳品.德莱塞出身于一个破败的小农业主家庭,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从小就靠劳动挣扎度日,也正因此德莱塞才能写出像《美国的悲剧》这样揭露美国悬殊的贫富差距,人们为追逐金钱导致道德沦丧的小说.该小说分三部分,讲述了一个叫克莱德的美国青年是如何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年轻人堕落为一个被社会污气所腐化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历经岁月的磨练而不失其颜色,我国古代诗词之中所蕴涵的悲剧意识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以我国的古典诗词为具体案例,探讨我国古代诗词之中的几种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