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循化汉语的“是”与撒拉语[sa/se]语法功能比较马伟“循化话/是指流行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汉语地方话,它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和西宁话、乐都话(包括民和话)一起成为青海汉语方言中的三个次方言①。后两种次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在语音上,其次是词汇,...  相似文献   

2.
清代对西北诸部族(汉文史籍称“西番”、“番族”)的统治,可以说是从年羹尧、岳钟琪率清军“平定”青海开始的,但西北诸部族在清初就开始了和清王朝的接触。《清史稿》、《循化志》都载撒拉族土司韩愈昌于清康熙年间归附了清朝,授都司职衔。接着,其子韩柄于雍正二年清军“平定”青海之际,随从清军赴卓子山“讨伐”番族,立战功,由于岳钟琪的奏请,于雍正七年(1729),让韩炳世袭土千户职。与此同时,韩大用也与韩柄同样的理由,授予世袭土千户。就此《循化志》是这样记述的:早先撒拉族由四房五族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剧烈社会转型进程的推进,需要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亟待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创新,扎扎实实开展调查研究是推进民族研究事业适应时代要求、实现理论创新、服务发展需要的基本途径.在此背景下,青海民族大学马成俊教授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委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项目《21世纪初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综合调查》的子课题《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卷》(以下简称《循化卷》)研究任务,对青海撒拉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研.《循化卷》即为该项目的最终成果,是目前关涉循化撒拉族经济社会最为全面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4.
名称保安族的名称是由地名而来。据青海的《循化志》、甘肃的《河州志》和《甘宁青史略》中的记载,大约是明初,当时的封建王朝为了镇压少数民族,在今青海省同仁县境内设立了保安站、堡(操守所),以后建筑了保安城。到清朝雍正年间,清政府就在保安城设立了“陕西河州镇镇属保安营”。据《循化志》雍正七年(1729年)记载:“保安城土城一座,  相似文献   

5.
关於中国“西部文化”问题的讨论1994年11月,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先后两次组织所内中、青年科研人员就“中国西部文化”(以下简称“西部文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会同志紧紧围绕主题,畅所欲言,从“西部文化”概念的提出、我国西部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涵...  相似文献   

6.
青海喇嘛教义国文讲习所概述嘎玛·侃本青海喇嘛教义国文讲习所,创设于1942年2月11日。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藏族爱国老人喜饶嘉措大师,校址在循化县古雷寺(今道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本文就讲习所的基本情况作一扼要介绍。一、对藏族教育的思考1936年(民国...  相似文献   

7.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现有四个藏族乡。东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北连化隆回族自治县,南面和西面与黄南藏族自治州为邻。通用的语言是藏语、汉语、撒拉语。本文以比较和描写为研究方法,以青海循化一带藏族妇女服饰“果杰”帽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果杰”帽的特点及其历史渊源。文章初步认为藏族的服饰文化是一个多样性的文化,既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寻“鲁穆”     
寻“鲁穆”杨如生最近看了《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的第五章:伊斯兰天文学的输入。在其第一节:“马依泽对宋初天文学的贡献”中①,在国内初次使用了新发现的《怀宁马氏宗谱》,使得阿拉伯天文学对中国历法的影响年代提前300多年。这在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中确实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世居青海的藏、蒙古、回、土、撒拉等少数民族,各自创造了本民族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其异彩纷呈的民俗画卷令人神往。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主办的“青海民族民俗文物展览”就是这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很好地宣传青海的一个窗口。她是青海地区最早介绍本地区各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展览。本文就此展览的创办经过、创办意义及展览效果等作了初步的评介。  相似文献   

10.
青海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面临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之实践研究王振岭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是青海基础教育的一个难点。认真研究并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对于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  相似文献   

11.
一循化乡领企业发展的现状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总面积21200平方公里,总人口10.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1%,是以农牧业为主的自治县。改革开放以来,立足本地实际条件,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地区工业和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各业合理布局,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取得可喜成绩。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把发展个体、私营为重点的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坚持走“巩固提高、加速发展”的路子,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干快上。使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与水利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态势 ,全面推动青海畜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实现青海草原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就水利建设和“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乡镇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 ,发展迅速 ,在经过二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之后 ,发展势头开始有所下降。本文选择西部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循化乡镇企业 ,针对其发展出现滞后的状态 ,着重分析内因和周围环境变化 ,并提出几点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青海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地处内地、西藏、蒙古、中亚(今新疆)之间,此间发生的诸多事件,是明清交际时期中国和内陆亚洲许多决定性历史进程的源头.从雍正朝开始,青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行政区划单位,这里设立了理藩院新分支机构——驻西宁办事大臣,地位日益重要.在高度多样性的人类环境中,青海独特的历史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体系管理各方面都有着自我界定的中心,并牵涉毗邻的更大外部世界.青海学应该成为一项专门地域学科,其发展将促进整个中国和内陆亚洲各领域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循化黄河之滨是撒拉先人找到的第一块乐土,那么格尔木便会成为撒拉后人发展工商业找到的第二块乐土…… 早听说在海拔最高的青藏线上活跃着一批撒拉人。   被誉为“天路”的青藏线北起西宁,西进南下,经塔尔寺,沿文成公主入藏路线过日月山、青海湖、象皮山、盐厂,抵西藏的“货仓”、柴达木重镇格尔木市。从格尔木出发,望着巴颜喀拉山东麓,入昆仑山,渡沱沱河、通天河,翻越海拔 53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然后在坡势平缓的、平均海拔 4000~ 5000米的藏北草原行驶 500公里,经历众多雪山、湖泊,达天路南端拉萨市。全程约 2000…  相似文献   

16.
许鑫 《中国民族》2007,(4):18-18
2007年3月22日,中国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民族学院院内,到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为期两天的“中加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论坛”在这里举行。早上8点30分,副院长许荣生携院领导、教授和学生们在校门口迎接从加拿大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并为客人们敬献了哈达。在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参赞夏立杰与青海民族学院书记樊大新礼貌性拜见之后,论坛开幕式在教研楼3楼会议室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7.
青海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持续发展原理和青海实际 ,本文提出以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建设青海的思路 ,并对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实施“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应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的邀请,我参加了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节。报到的那天时间还早,为了搜集学术专著《中国苗族民俗与稻作文化》的资料,我拿上相机上街考察。集市上时不时有一簇红帽子在眼前掠过。嘿!奇了,世界上竟还有把射日当作帽子戴在头上的民族?我便追了上去。这两个上街卖蜡染的姑娘告诉我,她们是黄平县枫香寨的亻革家。于是没等艺术节结束,我便背上包奔向57公里外的黄平县,寻找“羿的后人”去了。“田野纵横千嶂里,烟火人家半山中。”当我们走过三朝桥,穿过重安江半山腰一片片茂密的竹林,一眼看…  相似文献   

19.
“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21世纪 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中国藏区是由卫藏(西藏自治区)、康巴(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州、云南迪庆州等)和安多(青海藏区、甘肃藏区和四川阿坝州等)三大藏语方言区构成的。安多藏区是中国藏  相似文献   

20.
“花儿”,也叫“少年”,是产生于河州地区(包括今甘肃省临夏州、甘南州部分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地区的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裕固等民族中的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用河州汉语方言演唱,格律独特。“花儿”流行地区之广、传唱民族之多、唱词之浩瀚、曲调之丰富,可位列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