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比较研究《王三》、《广韵》的反切,有助于全面认识《切韵》、《广韵》音系的继承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特殊反切,有助于观察到语音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细微现象,有助于更为合理地整理其他典籍中的语音系统,因而对中古语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与宋代四川方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史炤反切与《广韵》、胡三省音切异同的比较研究,讨论了宋代四川方言语音演变的四个方面浊上变去、浊音清化、平上作去、韵尾混并。这些音变现象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四川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共同语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前文论述了《尔雅》郭注反切上字,所反映的魏晋时期汉语语音在声母方面,重唇轻唇混切、舌头舌上混切,以及章组归端、庄组归精、娘日归泥诸特点,使我们明显地看出它们所保存的上古音痕迹。这些语音,既不全象周秦音,也不全象离之不远的中古《切韵》音,而是一个切切实实地由上古向中古发展的过渡音,因而是一份研究汉语语音史重要参考资料。下面就《尔雅》郭注的反切下字,探讨它所反映的魏晋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汉语史的文献资料,语音方面,东汉以后,反切和韵文是主要的两大来源。韵文仅限于研究韵类,反切兼及声类,其重要性显然超过韵文。但是研究反切比研究韵文要复杂得多。第一,早期的反切跟训诂学有密切的关系。用反切注音有时是为了诠释文义。有了字书、韵书以后,这种现象还时有所见。因此,研究文献资料的反切首先须要做一番审订的工作。第二,文献资料中用反切注音散见于  相似文献   

5.
多音字常读音的研究是汉语语音史中单字音研究的新课题。通过对反切用字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反切用字具有"表音不表义"的特性。据此也可以证明反切用字中的多音字是用其常读音作切的。前人对多音字作切的改订实例以及我们对《玄应音义》的个案考察,证明对反切用字中多音字常读音的考察具有可行性。多音字常读音研究可以丰富汉语语音史研究,推动不同音系间的比较,有助于古代音韵文献的校勘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唐律音义》与宋初语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律音义》注音不多,除去重复,共有有效音注445条,其中直音99条,反切346条。将其与《广韵》、《集韵》逐条比对,即比较反切上下字,归纳出音注所反映的主要语音特征,从中可窥探北宋初年的某些语音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系列论文之一 ,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语音研究是如何兴起的 ,介绍了反切的发明和四声的发现的有关情况 ,分析了中国古代语音研究的兴起与反切产生的关系 ,论证了反切的发明和四声的发现对中国古代音韵学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妙法莲花经释文>为日本僧人中算所作,书中的反切基本与<广韵>相同,也存在个别例外反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发现了三种语音现象:一、浊音清化,全浊声母混入清声母没有什么规律;二、从邪相混;三、生书合流.浊音清化、生书合流属于隋唐以后典型的北方语音特点(日本汉音),从邪不分是六朝以后吴语标志性的特征(日本吴音).  相似文献   

9.
《集韵》共新增重出小韵149个。根据反切用字最小语音差别的分析,《集韵》重出小韵可分为反切下字声母清浊不同、反切上字开合对立、唇音帮组与非组对立、重纽对立以及其他情况等四类。一部分重出小韵的对立,反映了宋初的实际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语民间倒话(vahbyonj)是一种利用改变词语的语音结构来进行交流的语言现象。其结构形式与反切式的汉语反语有所不同,与汉语反切秘密语的"倒说"以及广西藤县倒话也存在相异的结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皇极声音文字通》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极声音文字通>是明代初年的一部音韵学著作,它因袭了<声音唱和图>的框架,但又突破这种格局的束缚,按实际语音来分类列字,保留了明代初年吴方言许多重要的语音材料,在语音史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熵现象和化石化现象是汉语语音学习中长期困扰着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两大难题。熵现象是指语音的退化现象,化石化是指语音的学习在半成品阶段就已僵死,或由熵现象而导致的语音僵死。熵现象的表现有三点,化石化现象的表现有四点。二者有各自形成的原因。消除熵现象和化石化现象的办法有四点。  相似文献   

13.
《菽园杂记》是明代的一部笔记杂说,内容丰富,无所不包,记载了明朝中期各地方言的语音现象,如吴方言"鱼虞不分"、"王黄不分"、"张浆不分",北方方言"前后鼻音韵不分",山西方言"同屯不分"、"妻青同音"等,这些语料对汉语语音史和方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原音韵》是一部元代的曲韵韵书,对后世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也有重要价值。有关《中原音韵》的音系特点,学术界意见分歧很大。汉语方言是研究古汉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通过方言材料可以推证古汉语的语言现象,使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比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更早地讨论了方言或亲属语言间的语音对应现象,并讨论了双语现象和双语干扰问题,注意到语言接触也会产生语音对应的现象,因此没有把对应现象当作确定同源的惟一标准。他的同源判定依赖了文化和民族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关峡苗族平话音韵系统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ou韵的来源较广.运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比较方法,以及离散式音变、词汇扩散等理论,探讨关峡ou韵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既彰显了离散式音变的参差性和规律性,又为离散式音变提供了新的方言例证.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了英语专业语音教学长期来效果不佳、学生语音能力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根据成因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等.探讨英语中的歧义现象的成因及排除方法,有助于我们阅读、翻译、教学和交际.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音教学是对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习者正确的英语语音习惯非常重要。根据语音学家对英语语音教学的要求和当前大学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的现状,提出大学英语专业低年级的语音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是培养学习者的语音习惯,并探讨如何通过英语语音教学,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英语发音习惯。  相似文献   

20.
论审美视角下的普通话轻声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美是语言审美因素的首要因素。轻声作为重要的语言成分之一及重要的语流音变现象,它带给人的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审美视角下,轻声具有灵动有致的节律美、轻巧柔和的音质美、口语应用的模糊美、语音流变的自然美等美感特征,这是理解轻声这种语音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