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文化南京"战略是南京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文化南京"等五大战略构成的南京总体发展战略是率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实施"文化南京"战略、加快南京文化建设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南京"战略的基本目标是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当代科教名城、融古都特色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名城、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的文化中心.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是实施"文化南京"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在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中需要正确把握"九个相".  相似文献   

2.
张欣 《浙江社会科学》2001,3(6):120-124
"左"倾文化惰性的根深蒂固,主要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的发展国情决定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惰性"中呈现出的"左"倾特质主要表现形式为教条主义、封建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之大敌.它产生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里,整合在社会主义文化体内,体现了正统与革命色彩,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对文化发展的禁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3.
"明"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一个凸显认识论意旨的概念,特别是在原始道家哲学中, "明"更是一个富有意味的概念.道家所说的"明"超乎一般的认识论的意义,既 非感性之"明",也非知性之"明",而是指向"道"自身的显现、显明. "明"也就是生 存的澄明,道家的认识论与本体论是合而为一的.道家所说的"明"既"明"且"暗",这 也应和着"玄冥"的"道体".  相似文献   

4.
南京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资源,是个有特色的城市.近百年来,南京在发展过程中,未充分发挥本身优势,因而发展并不迅速,特色亦有所丧失.在新的历史时期,南京应该走个性化发展道路,构建成为"绿色之都"、"博爱之都"、"文化之都"、"商贸之都",成为国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5.
"诗言志"以语言符号的神秘,揉和了长远时间里那些或隐或显的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等文化因素,在巫觋特定的仪式中生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本文对于"诗言志"的解读,重在考察其在开放的历史时空中对流动着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文化情境与其互动生成之关系,以揭示其发展与嬗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印年代在墨子研究中形成的"出身决定论"观念至今依然存留,这就影响了对其思想形成更为恰当的看法,乃至把"天志"、"明鬼"、"非乐"等主张中的历史进步性因素理解为"狭隘性".抛开时墨子没有确实根据而被认定的"小生产者"出身,则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代独立的士阶层的代表,其历史使命即为未来社会勾画理想蓝图,并付诸实际;这一蓝图具有充分反宗法的理性色彩.墨子"非乐"属于"礼崩乐坏"时期的总体社会思潮,是社会变革在人的观念中的回应.他把"乐"归原为乐之本身,从而以"利害"为尺度,祛除了当时泛滥之乐的各种意识形态之魅,是对氏族、"封建"文化的清算,在推动文艺观念的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张岱散文艺术精神的"冰雪之气",具有哲学、人格、艺术三个层面的内涵,其核心内容是一段纯任自然自由活泼的生机.它是张岱在晚明哲学思潮、传统史官文化及明清之际艺术风气影响之下,结合自己的人生历程所体认出的精神实体.在"冰雪之气"的灌注之下,张岱散文形成了"一往深情"的情感底蕴,鲜活灵动的艺术情韵,善于运用精炼的白描和生涩简练的语言,从而表现出典型的"美文"特质,对现当代白话散文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东方文明精粹"的古都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在工业化社会中,走上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凸显自身特色,无疑要将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再度提上日程.本文将结合上海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经验,力图寻找出适合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破除"官本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清亮 《学术界》2005,21(2):96-106
"官本位"之形成、发展、特征;"官本位"、官文化、官场文化之界说,"官本位"是一种在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利己主义人生观支配下的价值取向,属于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官本位"对历史与现实之危害;"官本位"在当前的十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七一"讲话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前进方向;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为实现最高纲领开辟前进道路;坚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坚持尊重和依靠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坚持从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途径;坚持进一步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以来,许多主办国家开发世博会文化资源,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的"后世博"时期即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的2010-2020年间,是中国文化产业提高能级、规模和效益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文化产业要大力开发"后世博"的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产业的内容创造力、科技研发力、国际包容力和时尚影响力,在综合实力方面跨上新的历史台阶.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时代重要的旅游资源."农禅并重"到"商禅偕行"成为佛教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佛教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模式主要有"少林寺模式"、"灵山模式"以及"佛光山派"的运作方式,对南京佛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南京作为世界四大殉难城市之一,具有特殊的和平文化资源.本文从南京历史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和平文化思想,南京构建和平城市顺应了世界和平研究的潮流、南京与国际其他"二战"殉难城市和平建设之比较、南京构建国际和平城市的条件和优势、南京构建国际和平城市的战略设想五个方面,对和平南京建设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人性论是韩非整个社会政治理论的基础,"自为"人性论则是韩非区别干传统人性论的主要特色.其理论具有两面性:一是深刻揭示了人"利己"的本性及"利"、"害"社会关系中的"杠杆"作用,为中央集权政治和帝王权术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消极影响;二是从"自为"人性论开发出"非道德"的"法治"思想与"非人治"的"势治"主张,这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派文化"为中国地域文化谱系中最具现代性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具有趋时求新、多元包容、商业意识和市民趣味四个主要特点,而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成因,主要在于上海作为商业都会、移民城市和租界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从本质上讲,"海派文化"是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和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7.
论"晋商"的开拓精神、经营方略与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斐 《晋阳学刊》2001,(1):10-16
兴起和繁盛于明、清时期的"晋商",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特殊商业群体,是一种集金融、贸易、作坊和行栈于一体的规模化、个性化的跨国商业经营活动."晋商"在艰辛创业、惨淡经营、大胆探索、不懈追求、发愤图强、锐意进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经营方略、开拓精神与文化意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积淀,具有亘远的价值和恢宏的借鉴意义.在改革大潮中,我们尤需从中吸取泽惠,借重传统,激励现实,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陶东风 《河北学刊》2004,24(5):86-9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比较典型的范式,即批判理论范式、现代化理论范式与"新左派"理论范式.批判理论范式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西方的批判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中国语境意识与具体历史意识,其大众文化批判从而流于抽象的道德批判与审美批判;现代化理论范式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而其最大特色在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社会历史转型中来认识并评价大众文化,肯定其政治意义;"新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范式同样对大众文化持激进批判态度,但是其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政治经济学批判,认为大众文化是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这三种范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劣,应该在综合的基础上形成良性的互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史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正是依据这一理论基础,在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进一步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具有重大而深远历史意义的问题,这为我们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的情形下,指明了执政党建设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与南京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南京"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战略的实施,改善了城市竞争力,人才集聚度、科技竞争力、经济现代化有明显提高,GDP增长迅速.然而,在长三角整体区域分工与协作中,南京的发展特色并不明显,经济结构优化不足.因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南京区域经济高速、高效增长的重要选择.南京文化产业亟待确立本土身份.文化产业本土化策略,能凸现区域优势,改变南京区域经济的产业模式,起到"替代"作用,使南京在更高的台阶上参与全球经济发展博弈;也能以特殊方式提升南京城市地位和形象,拉动新兴行业增长;还能塑造南京区域特色经济,在差别化竞争中,确立南京对社会文化产品消费的控制力、对长三角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