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近代服饰变革作为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内容,是具有革命性特征的:它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历经几千年的服饰等级制度在中国彻底消亡;它是对保守封闭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夷夏之防”彻底消除,西方服饰文化在中国的制度上确立了地位;它是对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服饰审美文化与世界服饰审美文化接轨;它是对服装制作技术的一次革命,催生了中国服饰史上第一个制作服装的流派——红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傈僳族传统服饰体现了傈僳族独特的审美心理与审美理想,承载着傈僳族的历史、信念以及民族品格和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宝贵的财富。本文通过对傈僳族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色彩纹样及功能的阐述,探究原始服饰文化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更深层次地理解傈僳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T恤作为西方服饰文化的代表,从登陆中国开始就对中国的衣环境产生巨大冲击。文章从T恤提倡的穿衣方式、所宣扬的西方服饰文化,以及来到中国后对中国衣环境的影响及对中国大众审美心态的引导等方面阐述了T恤对中国衣文化的影响,并肯定了它对中国服饰未来发展及服装产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示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6.
羌族服饰文化是中国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韵味出现在民族文化舞台上。羌族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作为许多民族的前身,其服装造型、纹样、色彩等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羌族服饰图案来源于宗教崇拜思想、生产劳动和娱乐游戏中,这些因素构成了今天羌族服饰的文化状态,体现了目前羌族服饰文化中的稳定性、独特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内涵。本文对几个不同地区的羌族服饰形态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对其所包含的宗教思想以及历史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审美传统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悠久深厚的自然审美传统 ,游山玩水、园林建造和于诗画中吟咏描摹山水是中国人自然审美的三种基本形式。此传统至今仍有重要的学理和现实意义。理论上 ,它有助于我们解决诸如自然审美、人类审美意识起源、美感从生理快感到心理快感之飞跃、人类审美心理形成之内在动力等基础理论问题 ,;现实上 ,它利于我们充分发挥自然审美的当代文化价值 ,重视生态美建设 ,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 ,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当代人类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8.
服饰研究的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饰文化受到了人文观念的浸润、审美功能的厘定、民族传统的渲染、艺术样式的传承、科技因 素的渗透,呈现出繁盛的文化图景,其理论空间的拓展旨在探求服饰文化发展的共性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谈满族服饰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文化是人类进入文化社会的标志,尤其是作为审美心理体现的饰物,就更有其独特的意义.中国满族作为生活在东北亚的一个优秀民族,在其生产生活的活动中,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利用自然,在自然中把自己民族的生活观念和美学观念非常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其服饰文化是如此灿烂夺目,以至其中的袍服发展成为中国的国服。因此研究满族服饰之演变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因为中国书法基于中国文化的根本载体——汉字,它是汉字的艺术。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中国书法,可以从中国草书的意象传统中得到充分的启示。“意象”两仪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理论和审美意象命题的基本方法论,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本体论思维的结果,体现了中国汉字之美和艺术性呈现的基本奥秘。草书在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字的意象化传统,并在其中融入了汉字书写特有的创造性和审美表达路径。具体而言,草书以尽意摹象,减笔连笔,简体通假,浓淡飞白等艺术手段,使得汉字书写达到了意象表达和艺术审美相统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玉的审美价值不仅得到了较为系统地发掘,而且已经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现了政治化、宗教化以及道德化的发展趋势。先秦时期的玉崇拜,不仅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烙印,而且融入了中国文化体系之中,深刻影响了后世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文化和创造社小说的关系,不仅仅是表层契合,更重要的是潜在的作用和深层的回应。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内化为创造社作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小说创作的审美情趣、人物性格的文化内涵、体式上的传统渊源三个方面显示出鲜明特质。创造社小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承传与超越,为后人提供了中西文学融合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佛教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方式与趣味的演变也就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阶段性进程,其中又以传统山水画创作的表现最为鲜明形象,也就是说,传统山水画中所展现的悟道方式既折射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传递出了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业已到来的2 1 世纪无疑是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时代,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以及文化的不断整合,使得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将在新的世纪里受到最大的冲击。对于新世纪的自由空间来说,只有审美文化才能够真正地贴近人类的本性,因此,越是有着自由发展的空间,艺术就越要立足于自己固有的本色,这才是其发展的有力基础,艺术家失掉了风格也就失掉了自己;同样的,中国画没有了中华文化的审美基础也就没有了立足点。所以,只有坚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发展中国画,才会使其前途远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自史前时代开始滥觞的“象思维”以形象中心主义为特征,并以此区别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语言和逻辑中心主义特点。它具有天然的艺术与审美特性,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人审美心理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取向——“神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韵"最先是一个音乐术语,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神韵"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灵魂。中国钢琴音乐的线性思维方式,源自于中国音乐强调旋律线状音响的波状流动的美学意识,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方面。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和声创新是线性思维的发展,淡景重情的美学倾向解读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核,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将在21世纪历史的发展中获得新的诠释,赋于"神韵"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母体。它将最高的和谐"太和"作为自己的美学理想,以"贵时通变"的审美态度,在对生命本体的殷殷关注中体认出生生不已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汲取禅宗"顿悟"思想成果,形成了内省性、刹那性、直觉性、余味性四大特征,其"传神余韵"的最高审美境界直接以禅宗"意在言外"顿悟说为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音乐美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美育思想十分丰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备受中国儒家的重视,他们视音乐为道德教化的理想手段,甚至认为音乐美育还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但由于过多地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使音乐美育带有一定的缺陷。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也影响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变革,在实践的摸索中,中国近代的音乐美育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向,中国的有识之士顺应时代的要求,引进了西方的美育思想,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它构形中所渗透的诸多美学因素与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形式美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包装设计的角度论及汉字间架结构的美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之间的相关性是本文的出发点.希望找到一个能将传统文化中的汉字构形艺术与当代包装设计艺术相结合起来的契合点,从而对现代包装设计的民族风格和发展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