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及有关妇女方面的最新理论,探讨妇女的社会经济作用。传统上对妇女经济贡献的估计往往采用妇女在正规部门的劳动参与率以及产业分布指标,从而将妇女在非正规部门的就业及家庭生产、家务劳动等排除在外,低估了妇女的实际经济贡献。作者认为,对妇女经济贡献的重新估计可以采用国际上新的经济活动人口定义,评估妇女的实际经济参与率;可以从时间花费,劳动生产率,以及劳动回报──工资和收入对家庭和国民经济的贡献方面来估计,这也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的今后行动纲领之一。  相似文献   

2.
郭砾 《学术交流》2001,(6):121-124
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两性地位平等的主要标志.从知政、议政、参政、执政四个子系统中,按照中国妇女参政的基本状况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选择了46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出我国妇女的参政水平及妇女参政各个侧面的实际情况,为更多女性走向决策层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母亲角色与妇女就业——对北京城区职业妇女的调查王凤仙一、问题的提出近十年来,妇女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冲突困扰着研究者,1994年《光明日报》用很多的篇幅讨论这一问题。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妇女角色冲突被列为论坛专题。妇女的家庭角色是母亲角色与妻子角色的...  相似文献   

4.
葛彬 《探求》2001,(4):14-17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1990年发表的《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讲话和1995年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妇女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系统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学理论的内涵,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现实意义,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用世界眼光分析了妇女解放发展的趋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值此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之际,本刊发表一组文章分别从几个方面介绍近年来国外对妇女问题的一些研究。其中《妇女、环境与持续发展》一文从多学科的角度阐述了妇女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妇女、环境与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已...  相似文献   

6.
魏开琼 《浙江学刊》2012,(4):197-203
本文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口述史的发展历程,围绕妇女口述史的界定、口述史的研究方法论立场、妇女口述史的意义以及如何看待妇女的个人记忆四个主题呈现当前妇女口述史研究的一个侧面。文章列举了当前妇女口述史在图书出版、项目和课题研究上的情况,指出当前中国妇女口述史研究较多集中在史料学阶段,在以妇女口述史料治史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胡澎 《日本学刊》2003,2(3):63-75
近年来日本妇女的政治参与取得了较大进展 ,表现在 :国会和地方议会中女议员人数显著增长 ;妇女在行政、司法领域日趋活跃 ;各大政党女党员人数呈增长趋势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国际社会的影响、日本政府和民间的努力、日本妇女参政意识的提高以及各政党为促进妇女参政而积极采取了措施等四个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日本妇女在政治参与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女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女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柴玉英一、妇女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女性和男性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广大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获得了彻底解放,妇女受教育的根本条件已基本具备,妇女的文...  相似文献   

9.
《从政妇女》一书读后钟婉懿本书作者指出,今天在美国有9800万名妇女,其中多一半是职业妇女。注册有选举权的妇女为6800多万。她们之中,有知识、有才能的大有人在。然而,据1993年的统计,妇女在参议院的100个席位中,却仅占6个席位;在众议院435个...  相似文献   

10.
对大众传媒中女性文化与女性观的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高度重视媒体在消除性别歧视和推进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妇女与媒体”列为“战略目标和行动”的第十个关切的领域。由此,大众传媒能否正确地科学地创造一种男女两性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两性的理解和沟通,做错对妇女做出平衡和非陈规定型的描绘’,向全社会展示社会主义新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形象,是衡量大众传媒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将着重于大众传媒中的女性文化略述己见。一、社会·传播·女性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库利认为: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他指出,社会变…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出路在于提高妇女自身素质马梅荃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也是第一妇女人口大国。中国妇女的状况、命运、前途,同整个国家的状况、命运、前途息息相关。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能保证妇女社会地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而妇女社会地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又会促进国家与...  相似文献   

12.
朱红艳 《社会工作》2010,(21):37-40
小组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对象是沙嘴社区产后妇女,一般为产后一到三个月妇女,有产后抑郁症倾向。参与人数为4~5人。 小组目标 了解妇女内在的信念系统,揭示妇女产生抑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有的国情决定了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必然与西方有着不同的探索过程。中国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共产党一旦拥有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指导思想,便自觉地将它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吸收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平等、差异、融合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小贤 《浙江学刊》2002,(2):208-211
生育健康是妇女的一项基本权利 ,同时也是衡量妇女生存状况及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妇女孕产期保健则是生育健康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一项有效的测定指标。本文选择妇女孕产期保健为分析对象 ,以社会关系分析法为主要框架 ,从国家、市场、社区以及家庭 /亲属四个方面入手 ,来看各种制度如何在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对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的孕产期保健造成不利影响 ,从而加剧并维护了贫因地区妇女的边缘化状况。并希望通过呈现妇女的阶级身份及性别身份与健康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来推动决策者从一个更广泛的背景和关系中考虑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5.
论如何做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王乃家江泽民总书记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在俄罗斯,妇女可称谓是“大半个天”。然而,她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如何呢?“一个妇女若有丈夫就很自豪了”在俄罗斯,人们常说,一个妇女若有丈夫就感到很自豪了。这话似乎不无道理。在圣·彼得堡某婚姻介绍所前来登记的人中,男女比例一般为3比7。除了数量上存在如此大的悬殊外,在条件方面亦如此:女性往往在相貌、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等方面都不错,而寥寥可数的男子却挑不出几个与女方条件相当的。前苏联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是历虫造成的。苏联由于伟大的卫国战争牺牲了2000多万人。战争造成了男女人口比例的严重失调,影响了战后好几代人…  相似文献   

17.
荷兰妇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刘霓在荷兰,妇女研究是一个处于蓬勃发展中的学术领域。1976年格罗宁根大学为妇女研究设置了第一个正式的教授职位,这标志着妇女研究进入学术界的开始。80年代初期,全国的妇女研究会议已吸引了将近4000名参加者,到1993年,有约...  相似文献   

18.
国家在中国妇女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借助于联合国人类发展的概念,本文试图从人文发展指数(HDI)———妇女参与经济活动、妇女教育和妇女健康三个方面来探索中国妇女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障碍;试图通过对中国妇女发展进程的历史考察,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妇女发展———妇女参与经济活动、妇女教育、妇女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探讨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为提高和改善妇女的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和各级政府机构的积极协调、组织、引导、干预作用的重要性,从而说明解放以来中国妇女的发展道路之所以不同于西方妇女的发展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古罗马妇女寻求婚外恋和通奸是她们对爱情和性爱自由的渴求,与当时罗马社会经济大背景密不可分。 东西方文明确实有不少差别。 在古罗马共和早期,妇女在婚姻问题上,一切要听从家长的包办,罗马父亲们很早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结婚非常普遍。没有自己的选择权,造成了婚姻的不幸,而且,丈夫因为种种原因,还频频和她们离婚。在共和晚期以后,婚内不幸的妇女大胆追求爱情,婚外情、通奸等现象日益普遍。她们也可以选择离婚,离婚率日渐提高,曾出现“五个春秋嫁了八个丈夫”的女子。虽然罗马统治者曾严厉整饬离婚、通奸等现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的、心理上的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但在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普遍关注躯体的生理学变化,而忽视了心理状态的是否良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是否健全。从心理咨询和妇女热线电话咨询中发现婚恋、心身保健及性生活是影响当代中国妇女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对此,应有新的社会救助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