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残疾人充分就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研究通过对芜湖市残疾人就业现状的抽样调查,从"先赋"和"后致"两个角度对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性别、残疾等级与类别、家庭环境、了解法律法规的程度等因素都会对残疾人的就业产生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8500多万名残疾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康复、教育、就业等,关乎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其中,促进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幸福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让残疾人增收致富、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残疾人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文件,持续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适残新业态,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可以说,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这种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氛围中,更加坚定了为梦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如今,不少残疾人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深耕细作,谱写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3.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0,(8):F0004-F0004
近年来,在遂宁市委、市政府和省残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遂宁市残联在全市开展了以"爱心亭"项目为载体的"助残爱心就业行动”,共投资约260万元,先后建立“爱心亭”42个。目前,“爱心亭”,已帮助了541名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年增收约600万元。深受残疾人和社会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范莉莉  杜新宇 《劳动世界》2020,(8):25-26,28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残疾人就业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生活幸福。我国残疾人就业存在就业率偏低、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提出转变残疾人及其家人的就业观念、搭建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等建议,以期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优势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残疾人就业难仍是一个现实而普遍的问题。2006年4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8296万多残疾人中,尚有约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今后每年还将新增加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无论是在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效推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平等就业权,需要全面探讨影响残疾人就业的诸多因素,从新的视角评估残疾人的就业困境,帮助残疾人开发潜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经过主观努力难以获得其所期望的工作岗位,是残疾人就业所具有的普遍属性。分析残疾人群体及其就业现状,应从当前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再从社会(用工单位)和求职者两个视角综合思考。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环境、文化差异、管理方式及资源成本等因素共同影响残疾人就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残疾人就业应适应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和发挥自身特长,积极自主创业。同时从政策方面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50.6万建档立卡残疾人顺利脱贫;128万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中有86.6万人实现了就业;全省投入3亿余元,让53.47万人次残疾人获得就业创业补贴;26.33万人次残疾人参加了技能培训……这是四川省残联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中交出的“温暖答卷”。这背后,是四川省残联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的生动诠释,也是四川省残联把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一项项扎实有力的残疾人帮扶政策相连接的丰硕果实。  相似文献   

8.
残疾人经过主观努力难以获得其所期望的工作岗位,是残疾人就业所具有的普遍属性.分析残疾人群体及其就业现状,应从当前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再从社会(用工单位)和求职者两个视角综合思考.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环境、文化差异、管理方式及资源成本等因素共同影响残疾人就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残疾人就业应适应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和发挥自身特长,积极自主创业.同时从政策方面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帮扶措施,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改善,就业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培树了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推动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虽然广大残疾人的就业状况不断改善,但“就业难”“创业难”“增收难”依然是残疾人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特别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受到更大冲击。  相似文献   

10.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就业岗位不同程度的变迁。与残疾人这一特殊就业群体相关的岗位变迁,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本身。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残疾人就业岗位变迁趋势的研究,提出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促进更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实现平等就业,不仅会提升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而且有助于推动社会融合,增强社会和谐。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做法和面临的瓶颈进行分析,发现就业机会少、自身条件差、就业层次低、收入普遍不高等仍是当前残疾人就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通过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营造就业环境等进一步帮助残疾人实现更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听障发型师刘曦店里的客人源源不断;残疾人非遗传承人任晓红再次开展残疾人蜀绣技能培训;四川金沙人才集团的肢残职工张康带领小组成员不断商讨分镜,推进视频项目……他们顺利就业创业得益于四川省残联技能培训促就业工作的落地落实。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增收之源。近年来,四川省残联积极落实《四川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着力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工作,通过“培训+竞赛”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内循环”模式和把残疾人文创作品和市场需求衔接的“外循环”提技增收模式促进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  相似文献   

13.
我国残疾人数量庞大,生活水平低。解决好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促进残疾人就业一直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推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况。本文适应新形势,分析促进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难题,提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并进而提出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和角色介入促进残疾人就业过程的途径,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疆北疆八个地州市的残疾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就业保障的现状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实地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北疆残疾人就业所存在的在职不在岗、就业质量低、歧视现象依旧存在、残疾人自身的限制以及获得就业渠道单一等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更好的发展北疆残疾人就业事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北京15所高校4771名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从大学生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个人主观态度等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现状及何时、何处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大于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去向偏好稳定的行业;大学生的个人、家庭特征以及对社会、个人层面的主观态度分别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且体现出对同一因素的主观态度与客观实际作用不同的特点。研究从政府、高校、学生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年伊始,本刊与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开辟了“爱心/残疾人就业与保障”专栏,旨在关注残疾人生存状况,交流残疾人工作经验,促进残疾人通过就业和保障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欢迎各地残联组织和企业踊跃投稿。——编者  相似文献   

17.
岳云云 《劳动世界》2013,(11):12-13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各地扶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是残疾人就业扶持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前提。本文分析我国各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政策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针对安徽省就业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取了12个可能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教育支出以及城市化水平对就业有影响,并据此为有关部门做出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每个公民都有就业权,尤其是残疾人,在法律属性层面,残疾人与健全人群具有同样的就业权利,这是平等就业权与社会扶助权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政府虽然针对残疾人就业作出很多努力,但是在残救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并完善,以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利.为此,本文先简要分析了残疾人就业现状,然后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的完善进行淘汰.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根本途径。四川省现有622.3万名残疾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129万余人,已就业80余万人,占应就业年龄残疾人总数的62.02%。四川省残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破解残疾人就业创业瓶颈难题,创新开辟了一条利用社会化手段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