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政治建设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现代政治内涵。从政治哲学角度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种三维政治存在,第一维是规范性交往交流交融,第二维是制度性交往交流交融,第三维是其他政治实践中的交往交流交融。三者具有形而上、形而中和形而下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的逻辑闭环。规范性交往交流交融,表现为各民族要内化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之价值,远景表现为各民族要为未来的民族融合、人类大解放努力奋斗。制度性交往交流交融,以前述规范为前提,表现为各民族在基本政治制度框架内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共建伟大祖国的正式制度过程。其他政治实践中的交往交流交融,表现为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大解放,共同参与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以及共建中华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2023,(1):26-28
<正>长期以来,广东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既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也是汇聚港澳台及海外同胞力量的桥头堡。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对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广东落地落实落细,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广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呈现出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岭南大地璀璨绽放。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2023,(11):14-16
<正>新时代新征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牢牢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忠诚履行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相似文献   

4.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着力推动、拓展创新鄂藏两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取得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早已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亲密关系。随着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藏传佛教传至祖国其他地区,这不仅增进了各民族在宗教文化上的交往交流交融,而且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历史上,藏传佛教爱国人士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和谐、边疆的稳定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陶砥 《民族学刊》2018,9(4):50-57, 112-115
新加坡在建国之初,移民人口众多且民族结构复杂,各民族分块居住且隔阂较深,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张力明显。但新加坡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措施,有效地协调了各单元民族之间的关系、各单元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逐渐探索出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模式,这一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党统领、政府推进;二是存异求同、多元一体;三是明确底线、厉行法治;四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五是经济为先、多维并举。对新加坡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模式进行考察与分析,能够为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提供借鉴,对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7.
2014年12月26日,湖北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省援藏援疆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强调,要用心用情用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湖北是民族工作大省,既有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州、自治县,又是少数民族同胞求学、务工和经商的集中地,还承担着援藏援疆  相似文献   

8.
清代以来,外省移民和区域内的人口流动决定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新疆的分布格局。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促进了新疆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汉族的分布及与他民族的互动,推动了具有多民族、多地区和多层次内部结构特征的汉族移民文化的生成,并在北疆地区形成一条文化带和两个文化区。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民族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民族间的社会交往条件是民族融合的基础,居住格局是构成影响民族关系的 人文生态环境。乌鲁木齐市各民族在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推动下,在共同的居住、工作、市 场实践过程中,民族间的和平交流、交往已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0.
田茂旺 《中国藏学》2023,(1):43-50+212
历史上的汉藏边茶贸易由汉藏等多民族商人合力完成,是青藏高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进程的一典型案例。多元的商人类型和多样化的经营形式,为西南地区各族人民提供了多层次和立体式的互动交融平台。商人在赚取商业利润的同时,还注重学习和理解对方的历史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营策略和交往方式,比如主动学习掌握对方的语言,接纳对方的文化习俗,利用年节赠送礼物维系人际关系,以通婚巩固其商业,并以民族、宗教及政界上层人士为靠山,以城镇、寺庙为中心开设贸易场所等。边茶商人这一系列经营策略和交往方式,实质上在促进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和维系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全国2亿多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十分之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流入地带来了新的劳动力资源,给流出地脱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也在就业、社会福利、子女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工作作为一种普遍性社会现象,我国西部、北部少  相似文献   

12.
陈民炎 《民族学刊》2023,14(2):65-72, 157
20世纪初,云南建水纳楼普氏土司招募建水、元阳、石屏、曲靖、通海等地汉族向“江外三猛屯方”移民,通过这一举措进一步开发和治理红河南岸地区。作为地方政治精英,纳楼普氏土司实施了一系列的“兴边政策”——开街互市、马帮商贸、征收银粮等,同时联合西南民族部酋共同开发和治理“江外三猛屯方”,实现其“以市治边”的政治目的,继而维护西南边疆社会的稳定,保卫祖国领土。因此,红河南岸领土的开拓与守卫过程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伟大祖国的宝贵历史。红河南岸地区各民族百年来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以此实现西南边疆社会稳定。这对当下民族地区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阿勒泰市红墩镇老户儿家这一汉人移民社会形成与之后的社会文化变迁的考察,认为移民群体在迁徙至迁入地时,面临自然与社会环境变迁,必然会引发文化适应;文化适应的具体策略受场域的制约,因场域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筱洲 《中国藏学》2006,(1):115-116
在历史上,汉藏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悠久而又广泛的交流,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艺术作品是汉藏民族交流互动的结晶,它们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示了汉藏民族交往的历史轨迹。有元一代是汉藏艺术交流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期,从规模上看,是史无前例的;从结果来看,直接决定了西藏本土的和以宫廷为主的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方向。这一结果便是对当时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施政的直接写照。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新疆的民族互动中既有着碰撞、冲突和战争的一面,又有着交往、适应和融合的一面。在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格局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因其地域、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现状,因此各民族及其成员依据自身的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在处理民族关系时也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和特点。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因素也较为独特,既有长期的民族、宗教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转型时期不同民族文化和心理差异、突发事件等的影响。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既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保护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等培养,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大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三股势力"的打击力度,建立和睦的周边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强健 《民族学刊》2021,12(5):41-49, 111
社会心理服务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多方参与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社会心态培育、社会心理疏导、社会情绪调节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心理建设和强化社会建设的内在需求。在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次重大拓展,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项伟大创新。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基于居住地域的特殊性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逐渐形成了具有和谐性、包容性和差异性等特征的民族心理,但也因历史、语言、文化等方面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会心理服务作为促进各民族积极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具备接受度高、有效性强和易于推广传播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匮乏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现实问题。因此,欲推进与完善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可通过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系统,引导理性民族认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开展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途径,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民族认知、维系深厚的民族情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不断提高各族民众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中,构建团结稳定的民族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成员流动加剧,民族分布和交往格局悄然改变,作为社会管理基本单元的社区成为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基础平台,社区民族工作是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谐的社区民族关系是衡量社会管理的重要指标。面对这种新形  相似文献   

18.
新辐作为祖国的边陲宝地.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基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各族人民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火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维吾尔民族特点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梳理了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基本特征和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河西走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的人口流动与人类社会群体的整合,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该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为肃南县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历史与现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之间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于河西走廊自古至今人口流动的关注,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主流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厘清民族交融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0.
清代移民与川西藏区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四川属于典型的移民社会,移民遍布巴蜀各地。四川西部有相当部分为藏族聚居地,据乾隆《西藏志·疆圉》载,雍正三年勘定川藏疆址,“始定于南墩宁静山岭上为界,并建分界牌:岭东之巴塘、里塘属四川,岭西属西藏。其中叫察卡、中甸属云南,三处疆界始分。”本文所论川西藏区,主要指川西的松潘、懋功、杂谷、雅州、宁远等地,这些地区在清代有众多的汉民移入聚居,对汉藏民族间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一、 移民与农业拓垦汉族何时进入川西藏区,已无从考证。但川藏间的民族往来,自古以来就没中断过。唐朝时吐蕃不断向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