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术领域涉足性人类学研究的几位实践者都是研究少数民族婚姻家庭问题的代表性人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不同领域的性学研究者开始看到,性存在是多元的,在批判生物决定论的同时,提出了性的社会建构理论,这与人类学对性的研究不谋而合.中国的性学研究逐渐形成了"性人类学"这门崭新的边缘交叉学科,学者们开始对性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人及其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理论重视对语言研究方法的采借,文章探讨了人类学研究中的语言属性与文化概念表述,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和人类学视域下的语言、文化比较,对人类学文化建构的时间性问题进行了阐释,认为在人类学背景下语言、社会与文化建构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从语言角度出发能对社会-文化形貌进行较好的把握,助益跨学科交流角度对人类学研究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叙事研究即以叙述故事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人类学研究方法。或许因为它更集中地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命意义,或许因为故事能够更准确地再现事件过程的基本框架,目前,人类学叙事研究正在被广泛地引入到包括乡村社会研究在内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的民族志方法、市场体系理论、民间宗教等范式的反思,结合人类学对中国社会的应用性,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如将人类学的社会意义培育于公共空间之中,关注人类学的宇宙观等,并就田野工作的方法、经验及研究选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是源自西方凝视并表述他人社会的兴趣而产生的现代学术,为社会世界提供关于"我们"的认同资源.西方在用武力征服世界各地的时候,西方人类学在知识关系上以"自我-他者"的模式建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格局,参与到世界秩序的建构中,使世界在政治权力与价值上形成以西方为中心的等级,在文化上形成对于"我们"的认同的一些僵硬框架.这既受到西方学界内部的批评,也不能为广大的非西方社会甘心接受.已经书写的文化应该被重新书写.来自非西方的眼睛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浸染着非西方的墨水写出不一样的文化,这是国际人类学界的期许.  相似文献   

6.
张帆(下文简称"张"):王老师,您的研究是以东南汉人研究为起点的,我自己也曾到您研究的城市和村庄走动过,稍知您的研究本是汉人社会人类学的一部分.可是过去一些年,您似乎离开了东南,把精力投入到西南研究中了.我有幸参与了您在西南组织的一些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了一点西南研究的重要性.今年我到德国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留学,博士阶段将作与民族学相关的历史研究.我没有研究西南,但关于西南的经验还是很有启发,很想多了解.  相似文献   

7.
美生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生态文明化和绿色审美化耦合并进中,趋向绿色审美化文明生存与实践的科学。它在人类学生态研究的推进中,逐步生发审美生态质;在人类学生态研究与人类学审美研究的综合里,进一步完善了美生质;在人类学与生态美学的比较中,拓展了美生质,在人类生态的发展中,提升了美生质。人类审美生态质的系统生发,成就了美生人类学。  相似文献   

8.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城中村的农民、农业、农村社会变迁和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移植或嵌入,共同构筑了城中村农民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人类学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技术,可避免其他学科可能出现的“文化解释”谬误.文章分析了社会情境影响下的中国人类学发展状况和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学科优势,从都市人类学、工商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等8个分支学科讨论了人类学的研究维度,也讨论了人类学参与研究中存在超域性、局部性和相对性限度,揭示了人类学参与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仪式与宗教学派研究聚焦于宗教的起源与仪式的本质问题,而仪式与社会学派则重视仪式的角色和功能的问题,即仪式的社会功能.他们关注仪式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而存在,并如何去影响社会组织.他们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学仪式,把高度参与观察的田野工作作为人类学安身立命的独门绝技,使人类学仪式研究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人类学仪式研究在荒谬中寻找逻辑的岁月一去而不复返.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高级论坛秉承"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理念,以促进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为宗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台湾花莲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台湾宜兰佛光大学人类学系、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澳门大学人文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早期,江绍原是最先引进国外人类学方法系统研究月经礼俗与迷信的拓荒者,他对中国人“天癸观”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正是在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影响下,一大批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医学家先后讨论过与妇女月经禁忌有关的话题.这些研究旨在说明,月经现象虽然常见,但由于人们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在月经的性质、功用和意义方面产生了诸多迷信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藏学研究是专门研究藏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形态的综合性学科,作为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学研究方法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与重视。统计研究发现,在方法论与研究方式层面上,现代藏学研究中应用频次较多的是人文主义与定性研究;在收集资料方法上,藏学研究人员运用最多的是文献法,其次是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与数据库;分析资料方法以定性分析、分类法、问题阐述为主;主题研究与研究方法呈显著相关性;两类期刊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具有显著相关性;方法论、研究方式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以及具体研究方法内部之间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张原  兰婕 《民族学刊》2013,4(6):56-62,112-115
以民族志的方式,对地方层面的灾害场景和灾害感知进行完整呈现和系统转述,是人类学灾害研究的关键。《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一书基于特定灾害场景的系统考察,来呈现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的复杂互动过程,并就不同人类群体如何借助社会文化资源来认识和应对灾害的经验图景加以辨析,这代表了灾害人类学研究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礼物作为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学者围绕着莫斯的"豪"(hau)论证、补充、完善礼物交换的范式.随着人类学对复杂社会的研究取向和商品拜物教的发展,礼物与商品的天然链接使得商品成为交换的主流,人们开始关注商品从市场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后,商品在"去商品化"后的社会发展及其背后的不同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关系与权力,开启了物的生命史与文化传记研究,为消费社会人们对于商品的研究开启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英国王富文 《民族学刊》2013,4(5):74-75,118-126
中国的苗族被分为三到四个族群,他们所讲的语言相互不通,而且在当前来看他们在文化上几乎没有共同之处。这些族群中的一支自称为“蒙”(Hmong)。在过去200年里,“蒙”苗从广西和云南不断移入越南和缅甸,然后进入老挝和泰国,并在那里的山地建起了小村寨。整个过程里他们与来自云南的回族和汉族保持着贸易关系。本文作者于1981至1982年在泰国北部做田野考察时,老人们仍然会讲汉语云南方言,而现在的他们已经忘记了汉语,只会讲他们自己的“蒙”语以及他们当前居住国的主要语言,如泰语、老挝语或者越南语。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仪式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都对仪式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认知角度,人类学研究的发展自然也会在仪式研究中有所反映。本文试图对人类学中的仪式研究作一个大致的评述。这无论是对仪式的知识谱系的梳理,还是对学科的学理逻辑方法论的理解,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推出一种源于笔者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调研实践和学理探索的理论模式-宗教文化类型。笔者概要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建构的整体情况,介绍本人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探索过程,阐明了宗教文化类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并结合对人类学文化研究理论轨迹的整理和评述,论证了这一新理论模式之所以成立的认识论和实践基础。笔者认为,宗教文化类型是对当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诸多理论的继承和补充。利用这个理论模式,我们可以有效的进行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动态研究。其理论意义在于能为宗教文化动态的宏观把握提供有效视角,而其应用价值则体现于能为局部地区宗教民族志的微观研究寻找合理的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世均  白珍 《民族学刊》2014,5(6):52-62,108-113
2013年,我国的羌学研究与2012年相比较成果丰硕,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羌学研究持续升温,具体表现在研究成果增多、老专家研究热情不减、中青年学者成果增多。研究成果的载体仍然以西部的学术期刊为主;研究内容以羌族经济、教育、艺术、历史、文化、宗教等贴近民众生活和社会发展领域为主。但是,2013年的羌学研究中,仍然存在部分论文质量较差、低水平重复研究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文化的民族性与人类性同时并存.面对全球化的趋势,回族文化应该如何调适、定位和发展,是摆在每个有志于献身这项事业的专家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认为回族文化应是"开放型的民族性"文化,即在吸收中外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巫达教授在访谈中从他个人成长历程出发,谈到他在西南地区对彝族和藏族的研究以及对西南地区研究的看法,并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族群研究、语言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心得,探讨人类学和其他学科互动的实际意义以及人类学实践性操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