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和谐社会建设是国家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藏社会的独特性,其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包括各民族的和谐、各民族与自然的和谐、各民族与社会的和谐及各民族与政治的和谐.西藏各级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实施者,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效能,科学管理,将会促进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实现西藏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大政方针和国策。本文以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思想,以赴西藏进行实地考察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从6个方面探讨了西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西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和谐社会的内涵;当前西藏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影响;西藏社会产生不和谐现象的根源;西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西藏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基础和强大动力;实现西藏社会和谐的对策。其目的是准确认识和评估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制定和实施西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藏双语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藏、汉双语并用是西藏社会语言应用的必然需求和发展趋势.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各级各类学校就先后实施了双语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构建西藏和谐社会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学校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及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述西藏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转变,以及"洁净"和"卫生"观念在藏族农村社会的整合,认为从"洁净"到"卫生"的转变过程折射出西藏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要实现西藏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是重要保障,因此,西藏应从实际出发,勇于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行使自治权,要从完善自身地方立法体制、强化自治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监督环境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发展,以解决目前自治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道德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中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积淀的文化遗产以及所传承的教育方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文长 《中国藏学》2006,(2):96-101
西藏乡村是中国区域社会最边远的一角。城市化如何化及乡村,乡村以何种方式和姿态融入开放社会,这是西藏发展面临的考验。本文认为,西藏乡村仍将在城市化中存在,乡村发展与城市化是相辅相成的,调动城市与乡村两个积极性,内含乡村发展的城市化更符合西藏迈向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利益。经营乡村是西藏乡村建设的新方向。以经营的理念去认识、发现西藏乡村资源,在开放市场中激活乡村资源,使西藏乡村在加强建设的同时,更充分地实现乡村资源价值,这就是西藏乡村的出路——走向繁荣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传统民族手工业在工艺传承、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族手工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然而,在规模化发展、品牌建设、挖掘文化潜力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挑战,目前无法充分利用市场、政策、资源等优势.只有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进一步大力发展西藏传统民族手工业,必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创建以及民生改善等工程均具有长远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从而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可持续和良性循环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西藏推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创新,既是构建和谐西藏的历史要求,也是巩固和扩大我们党在西藏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文章通过对在西藏推动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若干前提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权利社会、福利社会、公民社会、和谐社会、平安社会和生态社会为构成要素和基本指向的推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研究,指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随着藏族的发展、变迁而产生的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是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在文化的流变中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标识.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构建有生命力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发挥全新的社会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