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生态伦理学克服了传统伦理学的局限,把自然界纳入伦理学研究对象当中,这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建立的伦理依据,即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却不具备合法性。面对这种情况,环境伦理学应用而生。其价值论基础在于不仅承认人的价值,而且承认自然界的价值,意识到人的价值包含在自然界的价值之中。只有当自然界的存在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获得全面发展时,人类的价值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类的生存悖论才能真正解决。其生存论基础是人类的生存及人类整体生存利益和长远生存利益问题,是在人与自然处于极端对立状态下和人类面对严重生存危机状态下所形成的关于人类如何生存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2.
哲学人类学──人类学向哲学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西方哲学人类学在本世纪20年代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创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哲学学科,以德国为中心流传于欧洲大陆,渗透到英美等国,对前苏联以及东欧各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人类学研究是作为人类学前提的知识,探讨构成人类不同于其他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为多种多样的人类学和人文学科奠定某种统一的基础。哲学人类学的产生反映了一种哲学发展的趋向、一种人类学发展的趋向,是人类学应时代的潮流向哲学的回归。一、人类学的哲学渊源“人类学”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字面意思是“关于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安宇 《民族学刊》2020,11(6):59-67, 162-163
政府、学者、媒体、宗教和移民自身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得“移民新村”成为一个多种力量交织的场域,其中“非人”生物也是重要的建构力量。而流浪狗这一被国内学者所忽略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从生态移民社区内流浪狗与移民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可以探讨动物是如何参与生态移民新村的建构过程的;生态移民与狗之间关系的变迁是否反映出生态移民与自然之间的某种动态关系。同时,可以使我们摆脱和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扩展社会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对象,关注其他生物在构成人类身处的世界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探索一种更加全面和开放的民族志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磊 《世界民族》2006,(3):67-72
柄谷行人的《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作为后现代批评语境中检视民族现代性进程的文本表述,主要围绕“语音中心主义”展开。从索绪尔语言学的德里达主义批判出发,柄谷创造性地拆解了语音中心主义的逻各斯传统,在“书面语”与“口语”、“外部的”与“内部的”、“外在化”与“内在化”、“历史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意识形态机能”与“自律体系”的二元并置中,以语言民族主义的系谱学考察,打破不证自明的日本现代民族国家想像,完成日本现代民族主义精神结构的深层文化探析。  相似文献   

5.
试析中国伊斯兰哲学的“真一”论罗万寿伊斯兰哲学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穆斯林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脱胎于伊斯兰教教义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世界观体系一在伊斯兰教历史上,阿拔斯王朝(750~1258)是一个光辉灿烂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第...  相似文献   

6.
今年 7月 1 6日 ,江泽民总书记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 ,江总书记针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第三次重要讲话。继去年 8月 7日在北戴河讲话中提出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今年 4月 2 8日在人民大学讲话时提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希望”后 ,这次江总书记又提出了两个“不可替代” ,不仅系统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还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 ,并特别提出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江总书记的三次重要讲话是新时期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7.
藏民族的哲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原始的本教中已有“本无空”的世界本体论,在《斯巴问答歌》中也有了最早的宇宙发生论和人类起源说。但真正形成为一种理论却是7世纪佛教传入之后,特别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藏传佛教之后,藏族思想家对印度佛教的各派观点进行了嫁接、融合、改造、重组的工作,从而形成了融哲学认识论、逻辑论和论科学为一体,凝结着中古以来藏民族智慧精华的藏传因明。前苏联著名学者彻尔巴茨基曾评价道:“藏地的因明著述可以与中世纪欧洲的学术著作相匹敌”,“它忠实地保存了黄金时代的印度文明及印度哲学最杰出的成果”。其实,藏传因明不仅仅是“保存”了印度哲学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哲学和逻辑两方面都有重大的发展,把因明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相对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主要体现为两个转换:“场地转换”和“主体转换”。前者是指从思辩哲学转向历史科学;后者是指从绝对精神转向人。  相似文献   

9.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居住着以传统生活方式生存的土家族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动物与人争食,当地土家族人的生活由此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困境。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深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出发,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生态保护中也应该涵盖对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保护,避免极端生物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源流及其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并对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生态人类学的不同流派以不同形式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等现代性的批判表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1.
唐海韵 《民族学刊》2021,12(5):60-67, 113
《四库全书》以“钦定”为本质特征,与乾隆的政治宏图互为表里。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因消弭汉族中心主义思想而造成的学术破坏大加挞伐。其实,《四库全书》贯彻了清代民族和睦的理念,固然有钳制汉民族反抗意识的倾向,但也能以较为客观的态度对数千年中华文明进行整合,保存了各民族历史地理、语言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正是因为抛弃了传统的“华夷之辩”,基本坚守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才使其能在民国时期成为凝聚中华民族集体认同的象征物,为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贡献。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四库全书》中的民族思想及其影响,进一步深化“四库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国家中心主义”和“国家法中心主义”的反思与除魅,以法律多元为视角,探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民族习惯法的文本内容、实践特征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社区自治制度的启示,运用规范分析、参与式观察与拓展个案研究,认为现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习惯法文本涉及矿产、林业、土地等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整脏治乱”等内容,其实践特征有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因地制宜性、作为手头库存知识的可操作性、与国家法的衔接性、违法制裁机构的专设性、对违约行为以经济制裁为主等.民族习惯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社区自治制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可用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期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以期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论述人的主体性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阐述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主体性的实质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云南民族地区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观点和方法,把握主体受动性,遵循生态规律,创新发展模式;要强化主体生态文明理念,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要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构建主体生态受益体系。  相似文献   

15.
藏族是祖国大家庭中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早在新石器和石铜并用时代,藏族先祖就在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始创造色彩斑斓的高原文化。她具有独特的发展轨迹,处于文化深层结构的哲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众所周知,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世界,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精神世界,人类的先哲们从认识对象世界起,就注意观察世界是什么和世界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在中国人下南洋的移民潮中,中国在与东南亚各国各民族的交流、互动、磨合、整合和融合,如水银泻地,落地生根,形成了许多各具人文特征的土生华人。东南亚土生华人族群是中国与东南亚民族关系深厚历史渊源的一个重要呈现。认识土生华人落地生根的这种状态,不仅俱有共生性、多样性和深度性的学术意义,而且还俱有增强克服"中国中心主义"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去中国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动的和平战略。  相似文献   

17.
程华清  向阳 《中国民族》2010,(4):63-65,I0004,I0005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哲学命题,人们也曾无数次地叩问自己。人类究竞起源于何地?是非洲,还是亚洲?考古学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争。  相似文献   

18.
引子:关于人类由来的迷信与科学自从人类思维发展到能把自身与自然界区分开来以后,“人类从何而来”成了贯穿古今的永恒话题。作为对人类自身及自然界歪曲认识的产物,在远古时代世界各民族先祖中产生了“神创人”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进入阶级社会后,这些传说被统治者利用并使之教义化,形成了牢固的唯心主义“上帝创造人”的特创论体系。尽管在古代社会一些智者提出过“人起源于鱼”等主观臆测性的唯物主义观点;但真正科学地探究人类起源问题的,则始于从中世纪黑暗中解放出来的欧州:林奈把人归入灵长目;拉马克率先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进化学说,赫胥黎、海克尔相继以大  相似文献   

19.
石干 《民族论坛》2002,(3):9-10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期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以期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3月10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期以生态与发展为主题,编发了一组文章,以期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加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