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蒙古高校蒙汉双语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授课语言是蒙古语,升人大学后几乎全部学科课程都用汉语授课,这种从中学到大学的教学模式改变,给学生学业上带来很大压力.本文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对造成内蒙古高校蒙汉双语生学业压力的授课语言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汉语言文学(蒙授)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自1988年率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开设该专业以来,经过26年的发展历程,在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文化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开创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该专业以民族地区培养蒙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为特色,一方面解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层蒙古族中学培养了大量合格的汉语教师,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诸多少数民族人才,发展了民族地区的教育,提高了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加强了蒙汉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学》课程是高校蒙汉"双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重点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现代文学》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提高高校蒙汉"双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双语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双语教学的成败。文章融合调查、观察等研究手段,以呼和浩特城区三所蒙古族幼儿园为调查对象,从"蒙汉"双语教学目标、双语教学内容、双语教学方法、双语教案编写等方面分析了幼儿"蒙汉"双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的60年里,我国草原牧区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影响了内蒙古牧区"移民-本地居民"关系和蒙汉关系的走向.本文以一个典型性蒙古族草原牧业社区作为分析个案,通过"解剖麻雀"的人类学社区调查方法揭示牧区蒙古族基层社区的体制、结构和蒙汉关系的演变.在当年插队经历和近期实地调查资料基础上,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个牧业嘎查的行政沿革和不同体制下人口迁移模式的变化,并对草原牧区蒙汉交往的基本类型及蒙汉交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既给高校民汉双语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高校培养“民汉兼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和新任务,特别是彝汉双语高等教育惟有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建构历程、实施举措及成效等方面,对新时代“彝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及实践进行探究,从而将人才培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形势,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双语教学模式研究是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民族高校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民族语言与汉语双语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正确选择双语教学模式有利于民族高校的长足、和谐发展.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的几种主要模式、民族高校双语教学与英汉双语教学的区别,并提出民族高校如何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基于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区现代化发育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双语教育的流行趋势,笔者认为,大力发展蒙汉双语教育对加速蒙古族聚居区现代化进程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不仅因为双语教育是蒙古族民众科学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是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促进"双语人"形成并进入主流文化社会的重要通道;而且还是传承和发扬蒙古族文化、促进蒙古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3):F0002-F0002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的前身是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始建于1975年。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于2002年10月正式成立了体育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3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20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4人,在读硕士1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656人,函授生650人。学院采用蒙汉双语教学,下设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三个专业,一个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13日,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浙江宁波举行.<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蒙汉双语卷获得"山花奖"殊荣,列民间文学作品奖首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2007,(8):1-1
"蒙汉各民族要亲密团结,扫除民族压迫和封建,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毛泽东"内蒙古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各高校都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琼台师范学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根据区域不同职业领域对职业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探讨如何在专业层面构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从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出发,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的目标定位构建多样化的培养过程模式、课程结构模式、课程实施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培养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清代及民国时期内蒙古的汉族移民活动为研究对象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 ,对支撑汉族和平移居及蒙汉关系平稳展开的深层机制进行集中考察 ,提出 :农耕对游牧的经济补充是联结蒙汉关系的内在基础 ;客居依附效应与私人友情是突破族际分界的关键环节 ;利益双赢机制则构成推动蒙汉互动、有效释缓紧张的稳固力量。而清朝对蒙古族游牧业的持久保护政策 ,则将移民冲击控制在一个蒙古族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三朗扎西 《民族学刊》2018,9(5):90-96, 127-128
西南民族大学在2013年-2016年为甘孜州招收培养定向就业学生,解决了甘孜州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民汉兼通双语人才匮乏、基层人才队伍不足等现实问题,形成了较成熟、可借鉴的订单定向招生就业模式,是建立民族高校“双符双适”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过程,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提高民族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系到民族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和未来生存走向.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对民族高等院校如何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挑战,民族地区高校也不例外.当前,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成为了制约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以武陵山片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引入CLP-CDIO人才培养理念,从改变观念、整体化课程建设、项目教学法和课程教学评价创新这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此推动民族地区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7.
壮汉双语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壮汉两种教学语言的具体结合方式.广西壮汉双语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经壮汉双语单文模式、壮语文主导模式、壮汉双语同步教学模式和汉语文主导模式等形态,其教育目标呈现出从汉语言文化教育→壮语言文化教育→培养壮汉兼通人才→开发双语教育多重功能的不同内涵及时代特征.壮汉双语教育模式的发展变迁既受到语言环境变化等外在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认同、语言态度等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壮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多种壮汉双语教育模式并存的良好格局.壮汉双语教育模式变迁的研究,可以给我国民汉双语教育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高校民族班集体建设是对高校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抓手.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近年来民族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班导生"三位一体的民族班集体建设模式,并对该模式指导下,如何开展民族班集体建设工作进行了描述,对该模式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这对进一步加强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我国各高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师对本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从2011版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导师制等方面进行,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宏观层面的国家双语教育政策与微观层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语言的选择行为结合起来,探讨现代化进程中蒙汉双语教育的地方实践及其困境。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双语教育的地方实践难以协调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现实情境下的教育语言选择是两者之间的权衡与妥协。我们不能将双语教育在地方实践中的偏差归因于市场经济本身,也不能将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任务完全寄托于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本身。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拓宽民族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并因地制宜的推行双语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