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苗语是苗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发展,彭水苗族苗语使用濒危。在打造"一带一路"民族文化特色的新时代召唤下,是复兴彭水苗语的良好机遇。本文主要结合彭水苗语濒危的现状,提出复兴苗语的文化认同及传承价值,企盼引起相关重视,得以构建母语文化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民族地区书院的创建对民族地区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成为湘西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湘西苗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认为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过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产物.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顺应了湘西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生态,满足了湘西苗族社会对文明进步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4000多年前,我们苗族的祖先就已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了。长期的迁徙,使我们民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我们湘西苗族,是整个苗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苗语称“果雄”,是从洞庭湖畔迁至湖南西北部的湘西  相似文献   

4.
“巴代”是苗语音译,意指苗族祭祀仪式、习俗仪式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的主持者。以这三大仪式为载体所传承的苗族文化被称为“巴代”文化。“巴代”文化通过仪规的形式把远古的社会一环境、时代背景、生活习俗等记录和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5.
电视这一现代化传播工具的发展和普及,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近几年来,我们的电视艺术工作者已摄制的一些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电视剧、艺术片播映后,大都在少数民族地区引起了反响。但是,对它的意义和重要性,往往还不大为更多的人们—包括专业文艺家们所了解和注意。这次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了全国首届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电视艺术片评奖活动,感受到这项工作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电视艺术创作的角度,从如何拍出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作品的角度,讲三点感受: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不可再生能源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发展,它们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能源也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在能源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被物质文化所迷失,对于非物质文化产业已经逐渐遗忘.其实非物质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新方向,同时也是一种传承中国文化的经济发展态势.但是,在人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第三产业发展起来的同时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人们在开发的时候过度追求经济价值,使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目前不管是我们国家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人们也认识到了保护各民族文化对于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作用.因此,当前各个地区都应该加强对于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于黔东南地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多民族人口的地区,主要是以苗族、侗族这两个民族文化比较丰富的人口构成,因此黔东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就比较发达.而对于苗族来说,他们创造了很多民间音乐文化,包括苗族独特的情歌、酒歌、祭祀歌、叙事歌、说唱歌(嘎白福)、儿歌等;侗族的民族音乐文化也很出名,特别是那些大歌、琵琶歌、牛腿琴情歌等民间歌谣被人们广为传唱.这些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黔东南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新时期的到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我们就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做出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作为中国电视剧重要的一支,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在屏幕上绽放它独特的魅力。从1981年至1991年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向广大电视观众展现了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反映少数民族同胞建设家园,与落后思想作斗争的;有反映少数民族同胞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抗战的;有轻松诙谐的生活剧;以及由少数民族民问传说、神话故事等改编的电视剧等,电视剧还向观众呈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等。它为广大电视观众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的生活开启了一扇流动着异样风景的窗。  相似文献   

8.
苗族银饰文化资源是产业发展与创意的前提和基础,是彰显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变迁,苗族银饰需要不断地开阔视野去适应现代审美创意及市场的需求,其文化产业创意与开发首先是民间艺术自身运动的变化使然,同时也是市场环境下理念、生产、传播、销售的连锁反应。将苗族银饰成功转为产业优势还必须由政府牵头,从保护苗族银饰生存的大环境及民众的价值取向入手,在打造品牌效应、合理利用旅游经济开发上多做文章,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湘西苗族银饰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展成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其品种丰富,形式多样,造型精美,色泽洁白明亮,让人们从头到脚,无处不饰,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刻的民间崇拜和信仰,成为民族文化的独特象征,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淀的文化结果,也是苗族民族性的重要表征和苗族的一种普泛性文化现象。湘西苗族银饰的产生和发展与苗族本民族发展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不可分割,其制作与工艺明显带有浓厚的湘西区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一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文化,苗族也是如此.而且苗族按照区域的划分还分为贵州苗族、湖南苗族以及云南苗族等,每一地区的苗族服饰、舞蹈以及其他习俗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从贵州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风格以及仪式舞蹈三方面展开论述,对贵州苗族的舞蹈与仪式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诗人朱湘和顾城之死,在中国新诗史上震动较大,曾经是评论界关注的两个热点。作为纯粹诗人和童话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执著,朱湘与顾城有相似之处,而他们之间的差别又是相当明显朱湘把生命的意义沉醉在诗歌创作中,至于顾城,却将生活等同于诗歌。朱湘和顾城都是十分相信艺术功能的诗人,而他们的艺术世界又存在着一个本质的区别诗歌之于朱湘,是梦想的港湾,精神的支柱,希望的寄托。而顾城,却因他对“个人主体”的沉迷和对自然的发现,力图营造一个脱离现实的幻型大厦。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诗人的朱湘和顾城,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过各自独特的贡献。从憧憬自由、向往光明,到痛苦幻灭、颓丧自沉,朱湘走着一条艰难坎坷的人生之路;而从天真童趣的童话诗人走到灰色的死亡诗人,顾城的灵魂在光明里堕入了永远的黑暗。  相似文献   

13.
唐代,在千山万壑、大江奔腾的长江三峡地区,生活着一个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少数民族--"獠人".研究他们特有的风土民俗,对多层次、多视角地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显然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old Qiang stockaded villages , Zhitai Village and Kuapo Village , were located in mountainous area with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2, 000 meters.Both the economic an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wer...  相似文献   

15.
周毓华  田廷广 《民族学刊》2013,4(4):54-61,117-119
"5.12"汶川地震后,龙溪乡部分羌族居民因地震中生存空间遭受巨大破坏而搬迁至邛崃市南宝山安置区,面对震前与震后迥异生存空间所引起的居民生活的改变,笔者试图以羌民社会生活中饮食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来解释饮食文化背后社会互动因子的改变,揭示羌族异地安置区身为"小传统"社会在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如何去适应社会改变,同时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6.
泰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南部穆斯林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大国———泰国有近300万人是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5%。其中大部分是居住在南部边境北大年、也拉、陶公、沙敦四府的马来穆斯林,其人口约占四府总人口的70%。这一地区历史上曾建立过马来人的北大年王国,15世纪时还是东南亚的一个伊斯兰教中心。1909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大开发步骤的加快,民族贫困地区经济正向开放型方向发展,法律的作用及重要性在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中愈来愈突显,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则是民族贫困地区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抓住社会变革历史机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王菊 《民族学刊》2012,3(4):83-87,96
叙事治疗是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它能充分尊重咨询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把心理问题进行外化处理,把个人心理问题进行社会化处理,在全世界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叙事疗法应用于灾区民众的心理疏导也应该是能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调查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Sparked by the recent reinvigoration of the long-running debate over the competing ideological merits of nation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by leading Western philosophe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rgument as to how these two adversarial projects might be reconciled. In a review of both ideological perspectives, it is argued that neither paradigm is adequate in its own right, and that both contain potential dangers. However, both nation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entail important complementary aspects that are essential in bringing about a more stable and innocuous synthesis of the two pro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