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沿着蜿蜒的坪坦河畔,三五里就可以看到一个村寨,寨门、鼓楼、风雨桥……整整一百里,侗族文化尽收眼里,活脱脱的一个"侗族文化博览会"。这里,被誉称为"百里侗文化长廊"。我们要去寻访的坪坦村,就坐落在"百里侗文化长廊"的核心之地,是这里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坪坦村位于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是坪坦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坪坦村为纯侗族聚居村寨,共辖17个村民小组,常住236户1093人。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侗族传统文化尤其是语言、服饰、建筑、饮食、礼仪、  相似文献   

2.
相思风雨桥     
在鄂西山区的万山丛中,有许多风雨桥,大的,小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风雨桥横卧在深沟浅涧上,人们在桥上歇息纳凉、说话谈天,甚至做点买卖,这都是很平常的事。这一次,我去宣恩县的彭家寨,虽然只是匆匆一晤,彭家寨那座小小的风雨桥竟让我不能忘却了。  相似文献   

3.
<正>沿着曲曲折折的渠江、坪坦河、通道河,随处可见虽岁月斑驳但依然安稳屹立的侗族风雨桥,当地人说其中有一些也叫"红军桥";溪河两岸,崇山峻岭,树木葱茏,当地人说有些林区也叫"红军林"……一代代通道人就这样纪念着70多年前的红色岁月,就这样将红军精神长长久久播洒,世世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4.
侗族风雨桥     
在中国南方湘、桂,黔边境地区山清水秀的侗族村寨里,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桥梁,这就是侗族所特有的水上建筑杰作——风雨桥。风雨桥又叫花桥、风水桥,多建在离村寨不远的通衢溪河上,一般都为杉木组合托架简梁式木桥,桥上建有长廊,桥墩上建有亭阁。它采用杠杆式结构原理,以挂枋衔掌的方法,支撑悬桥,托起阁檐。全桥常常不用一件铁器钉铆,只是在各种构件上凿孔穿眼,以榫衔接,直套斜穿,纵横交错,左右吻合。这种桥结构科学,构思独特,造型优美,建筑坚固,融美观和实用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侗族在建筑艺术方面的聪明才智。风雨桥和鼓楼一样,是侗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民族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5.
正那天陪北京及省城来的专家考察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申遗侗寨,从坪坦河上游沿河而下,中步寨就是第一站。寨外的风雨桥上飘来侗族大歌的歌声,这天籁般的歌声使得大家加快了进寨的脚步。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生长,农事忙过了,村民们难得几天清闲,村里的侗族大歌队歌手们正在风雨桥上练歌。这歌声是侗寨给专家们的第一个感动。歌队的领队杨大姐充满喜悦地说:"中步村能进入了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这可是我们侗家的骄傲,全村人都很高兴,村里的文娱活动开展得更多了,姐妹们练歌也更来劲了。"  相似文献   

6.
程阳桥     
在湘、桂、黔交界处一带的溪河上,架设着一座座侗族地区的特有建筑——风雨桥。风雨桥造型优美、结构坚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既是通行要道,又可挡风避雨,而且还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地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有一座著名的风雨桥——程阳桥,又名永济桥。程阳桥建于一九一六年,是一座石墩木面桥,全长六十四点四米。这座桥有五墩四孔,每孔净跨十四点四米。桥宽三点四米,高十点六米,桥的正梁由五尺围的八根连排杉木分上下三层组成。上面排板、竖柱、盖  相似文献   

7.
文化部最近拨出32万元,用于修复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湘、桂、黔交界处的一百多万侗族同胞擅长木制建筑,这里有鳞次栉比的宝塔型鼓楼,木楼村寨旁有侗族特有的建筑风雨桥。风雨桥造型精美,结构坚固,是可供  相似文献   

8.
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河流域的六个侗寨于2013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文章通过田野调查,结合历史人类学方法对六个侗寨迁徙的非连续性历史记忆及其村落共同体的社会构建进行了分析。坪坦河侗族人既有"江西移民"的历史记忆,又自称为本地土著。定居坪坦河以后,尤其自明清以来,他们又通过大量碑刻、木刻等文字记录方式进行村寨历史建构。当地人正是通过历史的虚构与实构,诠释了其先民的多元族群互动融合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正有科学家从生命科学的领域实验和考证出,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侗族的DNA最为古老。侗族是否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或许,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太过模糊和遥远。但是,坪坦河边,这些丰富的民族集体记忆,的确蕴藏着太多我们还未知的秘密。穿越通道"侗文化长廊",让我对于生活在"南楚极地"的这个名叫"侗"的民族,从此不再陌生。  相似文献   

10.
侗族热心公益的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三省(区)毗连地带的侗族人民多依山傍水而居。为了便利农事活动和往来行旅,他们往往在寨子之间修铺一条条青石板路,修建一座座木筏桥、石板桥、石拱桥、石木结构的长廊式的风雨桥、木质结构的宫殿式或宝塔型的风雨亭。 侗乡的石板路,一般是以寨子为起点向四方延伸,伸向田垌、溪河、山林,一直伸至与邻寨交界的路口,成为联贯村村寨寨的干道。道路修铺很讲究。路面多用削平的石板铺垫;盘山而上的路段砌铺平整的层层石阶;逢溪涧必架木筏桥或石板桥、石拱桥;遇河流则建风雨桥;遇悬崖陡壁,背山临水的险道旁装制雕有花草、鸟龟之类精美图案的石条栏杆,供行人  相似文献   

11.
正从湖北恩施州建始县茅田乡政府驻地出发,沿209国道一路前行,约莫十来分钟,眼前忽然闪现出了一个村落。驶进宽敞的水泥路,两旁漂亮的路灯傲然挺立,一座座风雨桥通达农家,一幢幢青瓦、白墙、红木门窗让人目不暇接。在长长土(苗)风情街前,不由惊叹:耍操门到了。耍操门传说因教会曾常在此耍操而得名。昔日耍操门,洪水咆哮,人烟稀少,一片荒凉。今日耍操门,因建始民宗局和当地乡党委、政府在全县打造特色搬迁宜居村寨,而头顶"湖北省第二批宜居村庄"桂冠。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版图的西部边陲,有一座被称为古丝绸之路明珠的喀什噶尔市。汉时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喀什噶尔,自古以来就以“气候和畅,风雨顺序”,“稼穑殷实,花果繁茂”,“满城绿树,一街鲜花”而著称。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民俗风情古朴,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就连人们赞赏的新疆烤羊肉串也是这里的味儿最纯正、最地道。  相似文献   

13.
正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三路红军从通道过境。1930年12月19日,由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第七军,从广西三江县林溪进入通道坪坦,途经黄土、马龙、陇城、双江、菁芜洲、下乡、临口、杉木桥等地,12月24日进入绥宁、城步境内。  相似文献   

14.
正从通道县城往南,沿坪坦河逆流而上,走10公里后,前面的一座大山让清清的河水转了一个大弯。当汽车慢慢爬到山顶时,眼前霍然开朗——山的那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皇都侗寨就完整地呈现在眼前。皇都是通道县的一个纯侗族村寨,由头寨、尾寨、盘寨、新寨4寨组成,总人口2373人,其根据4条龙脉的走向形成独特的居住环境。皇都侗文化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独具特色,语言、建筑、服饰、节  相似文献   

15.
侗族木构建筑种类繁多,主要有民居(木楼)、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  相似文献   

16.
盛夏时节, 笔者站在官店镇伍家河的屋桥上,双脚踩着屋桥厚厚的木板,抚摸着桥上的护栏, 不由浮想联翩. 桥很高,桥面宽阔,走在上面有一种沧桑感. 屋桥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官店镇伍家河上游,为什么称"屋桥",因为它由11间屋的形式组成, 桥上面盖着瓦,所以当地人叫它屋桥. 又因为除用作过河外,人们还可以在这里躲避风雨,歇脚纳凉,迎送亲友,甚至来此谈情说爱,两岸人民又叫它"伍家河风雨桥". 此桥平时只供人们座谈休闲, 只要空闲时候,特别是到了夏夜,桥上就聚满了老老少少,他们一边乘凉,一边聊天,其乐融融. 风雨桥远望气势恢弘,像一条长龙横卧于宽阔的伍家河面,近看五彩斑斓,桥头两侧写有两条标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  相似文献   

17.
吴端 《民族论坛》2014,(7):38-39
正通道土地森林资源丰富,树种繁多,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侗族有句谚语:"林不兴,山无衣,水无源,粮不丰。"勤劳的侗族人民由于长期进行林业生产劳作,与林木结下了不解之缘。侗族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民间工匠的建筑才能十分高超。尤其是他们建造鼓楼、风雨桥时不用  相似文献   

18.
有科学家从生命科学的领域实验和考证出,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侗族的DNA最为古老。侗族是否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或许,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太过模糊和遥远。但是,坪坦河边,这些丰富的民族集体记忆,的确蕴藏着太多我们还未知的秘密。穿越通道"侗文化长廊",让我对于生活在"南楚极地"的这个名叫"侗"的民族,从此不再陌生。  相似文献   

19.
正麦地坪白族乡地处桑植县西北部,境内多山多泉,森林植被丰富,是著名的"泉乡",由于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麦地坪白族乡又是桑植的"烟叶之乡",烟叶是该乡支柱产业。"烟叶兴,经济兴,麦地坪兴"已成为全乡共识,烟叶产业成为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生命产业。乡党委、政府的兴烟之路麦地坪白族乡有较好的种烟环境,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自从烤烟兴起时,当地人民就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他们相信烟叶一定能让山里  相似文献   

20.
通道县坪坦河流域是侗族文化遗存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寨门是侗族村寨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体边界上最重要的景观节点。在对坪坦河流域6个典型侗寨的15个寨门调查研究后得出侗寨寨门具有建筑形态的多样性、建筑材料的生态性、营建方式的仿生性、社会功能的综合性等多维特点。侗寨寨门是在适应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淀积下来的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