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客观存在的某些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民族矛盾和离心力的根源,然而在另一种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民族内部或民族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的根源,也就是凝聚力的主要来源。不同民族之间的相同之处,同样既可以是和睦、友好、团结的原因,也可能是彼此互补性差、利益矛盾尖锐、冲突激烈的根源。这就是民族之间“异”与“同”的两重性。至于在某些民族之间的“异”或“同”究竟是它们的两重性中的那一面处于主导地位,则是由这些“异”与“同”的自身特质和某些条件决定的,或是在某些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的结果。我国的万里长城虽曾是我国古代民族矛盾尖锐的表现,然而,由于我国地理条件的特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客观规律日益深刻的理解和共识,它现在已转化为汉民族内部和中华民族之间不可阻挡的内聚力的象征。认识“异”与“同”的两重性和二者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政策,以使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在发展中必然出现的不平衡变为相互促进,使差异变为优势互补。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也必将为我国在世界上赢得更多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一定的案例分析.比较研究了人类学和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史研究在编史理论与方法上的同和异,认为二者在科学技术史研究中的综合运用,对科学技术史研究以及人类学和女性主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梁启超开始的新史学重新将清朝官修史学的民族多样性缩减成为以儒学为核心的史统,后来的中外学者或者从儒学与皇权之关系、或者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意识形态史.这样一种眼光将元以后中国的意识形态的多元性转变成了国家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问题,并进一步在中西关系的知识格局中来审视今日中国,而没有看到,藏传佛教作为一种兼具宗教与知识性格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意识形态史之转型的意义.本文综合考察了国内外学者的儒教中国论、佛王治世说和元代的知识格局变迁,认为从凉州会盟以后,藏传佛教体系进入中国,中国的意识形态史从儒学中心的结构时代进入了多元意识形态关系史的时代,这一知识社会学的眼光或将对传统中国的意识形态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正儒学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特别是儒学在西域段的传播,是与汉民族在西域的屯田和移民分不开的。《汉书》卷九四上《匈奴传》:"其明年,西域城郭共击匈奴,取车师国,得其王及人众而去。单于复以车师王昆弟兜莫为车师王,收其余民东徙,不敢居故地。而汉益遣屯士分田车师地以实之。"《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车师》:"匈奴闻车师降汉,发兵攻车师,(郑)吉、(司马)憙引兵北逢之,匈奴不敢前。吉、憙即留一候与卒二十人留守王,吉等引兵归渠犁。车师王恐匈奴兵复至而见杀也,乃轻骑奔乌孙,吉即迎其妻子置渠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国家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师教育在"新时代"中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义务教育质量成为了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切入点"。"同课异构"在一线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季芳桐 《回族研究》2007,(1):109-114
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系统地批评了儒家尤其理学思想家在理(性)与气方面的思想理论,指出“理本气用”与圣贤气禀论,“理同气异”与“理异气同”之间存在矛盾或悖论,并认为,性善、性恶、性三品的界说,以及由此引发的分歧使民众在道德修养方面难以适从。经过王岱舆的质疑与批评,宋明儒学理论上的诸多矛盾暴露出来。王岱舆由于以伊斯兰文化为背景,因此能够发现儒家理论中的一些矛盾,尽管他这方面的批评和解构或有可斟酌之处,可是其与人为善的动机和研究的成果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国家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师教育在"新时代"中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义务教育质量成为了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切入点"。"同课异构"在一线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辽代文化与“华夷同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057年,即位不久的辽道宗耶律洪基曾“以《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进皇太后。”①其原作已佚,懿德皇后肖观音应制属和之词则尚存。词日: 虞廷开盛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 大寓看交泰,应知无古今。② 全面析议这首诗的思想、艺术得失,非本文所欲涉。这里只想提出它在思想上的三个特点。其一日主倡驭国以同风。辽王朝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华夏北疆的大一统,改变了汉、唐  相似文献   

9.
17世纪,什叶派教义学家、圣训学家与哲学家穆拉·萨德拉(1571~1640)成为伊朗伊斯兰文化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中国也涌现出这样一位伊斯兰文化复兴运动的先驱者王岱舆(约1580~166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王岱舆的研究日渐深入,发表了为数众多的论文。同时,随着中国与伊朗文化交流的发展,穆拉·萨德拉的经历和思想成就,也越来越多地被介绍给中国人民。近年来在中国出版的关于穆拉·萨德拉中文著作就有:1983年金宜久等编写的《什叶派》一书第6章“什叶派神学家及其著述”,1990年金宜久主编的《伊斯兰教史》第3章…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汉族移民的文化教育需要而广播儒学,以儒学为中介的文化交流,中原政权开疆拓土过程中推行府县儒学,在少数民族土司贵族群体中推广儒学,著名儒生、地方官员及谪臣等推行儒学,以及以儒学思想影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等,都是儒学在青藏地区传播的重要方式.儒学及其文化传统在青藏地区的传播促进了这一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风 尚的优化,是该地区构建文化认同意识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