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勇 《中国藏学》2003,(4):54-67
阿尼仓空寺系拉萨著名的尼姑寺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文献对该寺的护法神、度母、药师佛、胜乐金刚上师、尊胜佛母、十六罗汉、大威德金刚、瑜伽母、东夏等仪轨的供品形制和意义 ,年朵及相关供品形制和意义、朵玛聂决及相关供物形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勇 《中国藏学》2003,(3):71-86
阿尼仓空寺系拉萨著名的尼姑寺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文献对该寺的护法神、度母、药师佛、胜乐金刚上师、尊胜佛母、十六罗汉、大威德金刚、瑜伽母、东夏等仪轨的供品形制和意义 ,年朵及相关供品形制和意义、朵玛聂决及相关供物形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雷玉华  王剑平 《西藏研究》2004,(4):F003-F003
广元千佛崖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北十里的嘉陵江东岸,唐代称作柏堂寺,五代、两宋时期一直沿用,元代始改称"千佛崖"。这里也是金牛道上著名栈阁--石柜阁之所在,山势南北绵延,抗战期间所修川陕公路依崖而过,破坏了崖壁下半的造像。现在整个造像区分布在南至石柜阁,北自窟区界墙长388米的山崖内,山顶高84米,窟龛最高处距地面45.5米,崖壁上层迭分布着密如蜂巢的大小龛窟,最密集的区域内有13层之多。现存龛窟848个,造  相似文献   

4.
<正>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兼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天水,尽揽天时地利。在天水,有的地方是太阳绘出的大写意,有的地方是月亮描出的工笔画,北雄南秀兼备。群山绵延中,一座孤峰高耸其间,这便是“形如大地隆起的麦垛”的麦积山,其鬼斧神工堪称藏身山间的奇观。麦积山石窟中菩萨与弟子的悄悄话、红衣童女的酒窝、第44窟主佛“东方的微笑”……这些穿越时光的共情,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5.
李德成 《中国藏学》2013,(S1):91-95
元代北京藏传佛教佛事活动诸如祈福禳灾之类,种类复杂,名目繁多。根据《元史·释老传》记载,元代北京一年之中藏传佛教佛事活动主要有30余种。但是有些提法不够准确,文章根据目前藏传佛教较为规范的提法加以考释,如"亦思满蓝"、"搠思串卜"、"鲁朝"、"牙蛮答哥"、"斟惹"、"歇白咱剌"、"且八迷屯"、"睹思哥儿"、"收札沙剌"、"阔儿鲁丳卜屯"、"撒思纳屯"、"南占屯"、"卜鲁八"等。除提法不够准确的以外,其余的名称或内容,亦根据目前藏传佛教较为规范的提法加以解释,如"庆赞"、"施食"、"回遮施食"、"酬神施食"、"静坐"、"自受主戒"等佛事活动的有关提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西周春秋时期"四夷"之夷、蛮、戎、狄与"四方"之东、南、西、北搭配结合的演进历程,探讨了"四夷"、"四方"间的搭配结合与"五方之民"格局形成的渊源关系。《礼记·王制》提出的中国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五方之民"格局,是战国人关于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的理想与展望;而司马迁《史记》所构建的秦汉国家民族地理格局,才是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观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7.
顶礼上师遍知罗桑扎巴上界兜率诸天尊,恭敬礼供尔足莲, 有寂无量福圆满,文殊菩萨常护佑。大智普贤真文殊,洁白声誉遍环宇, 佛陀第二宗喀巴,虔诚仰慕敬拜依。文殊怙主亲加持,利他圣像如意树, 请来此地奇异言,有据宝珞吾善述。兹言三部化身、文殊怙主、法王宗喀巴·罗桑扎巴誉为佛陀第二,誉满三界,于藏历第六胜生的火阴鸡年(公元1357年)昂宿月(藏历10月)初10日生于朵康叶摩塘中央的宗喀,即今袞本强巴林(塔尔寺)所在地。周加旺的《宗喀巴传》云大师降生入灭皆在藏历10月25日,大师降生处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旃檀树,10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然显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遂呼该地名为“袞本”(10万佛身),这在藏区可谓异口同声,广为流传。大师3岁时,应蒙古王召请去做帝师的噶玛·饶贝多杰为他授近事戒,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1,(3X):48-51
<正>晓亮在湖南大众传媒学院讲学掠影3月22日下午,《民族论坛》杂志社总策划晓亮受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盛情邀请,为电广系的大学生们做了一场精彩的"媒体事业三大法宝"主题讲座,现场气氛幽默和谐,互动频繁,掌声不断。作为"参与型杂志"的倡导者和创始人,晓亮特别  相似文献   

9.
正从谷歌地球上逐渐朝龙山拉近,从北到南,有几条像龙脊一样的大山,其他各山就像这龙脊上生长出的"鳞",各个龙脊纵横交错,蔚为壮观。深入龙山,所能见到的,除了山,还是山。蜿蜒的大山,不仅雄伟,而且带有无数神秘和神奇的色彩。龙山的山多,山大,连绵起伏,雄壮而美丽。有山必有溪,有溪必有河,山河相依,相得益彰,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流经龙山的酉水河,也有人将其称为白河。过去的酉水河  相似文献   

10.
<正>由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经济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民族论坛》编辑部协办,主题为"跨界"、"流域"的第四届中国人类学青年论坛,于2014年12月19日至21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南  相似文献   

11.
魏文 《中国藏学》2013,(1):78-85
文章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最胜上乐集本续显释记》的题名为切入点,对这部汉译密教文献的翻译、流传乃至由此隐现出来的藏传密教在西夏早期传播的历史进行了探究.考证出这部文献系西夏覆亡前10年(1216-1227)间翻译完成的作品,系对当时流传于西夏的一种上乐根本续厘定本的注疏.而作者“庄(酿)法幢”是著名译师玛尔巴朵巴法自在((司五”专’q.誉稍雷气司E.鲫))的弟子(苦1≮羞羽啻驴’司岛),二人均为早期宏传上乐教法的著名祖师.《显释记》依题目所示,其所注上乐根本续版本为法幢的师祖和师傅善慧称((惑’5I亨食天’亨),Sumatikīrti)和法自在最终勘定、桂译师依拉瓦巴((咽‘q'q))释论厘定的本子.文章还进一步探讨法幢师祖善慧称的事迹.可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西夏藏传密教早期宏传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自佛教传入藏地,“德证兼具”之圣哲先后出现,人数众多,灿若群星,留下大量著作,论述所及范围甚广。为便于开展对西藏学的研究,继承和发扬藏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自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择要刊出书目,以飨读者。本期先简略介绍普敦·仁钦楚之生平事迹,及其主要著作。如有不当,敬请指正。藏历第五绕迥金马年(公元1290年),普敦·仁钦楚生于后藏夏卜麦的廓姆奈寺。父名喇嘛坚赞桑布(或曰“喇嘛察顿巴”),母名索南彭。据藏文史料,大师生性平和、谦恭、聪颖。五、六岁时,其母教他读书,能过目成诵。后从本甲木僧学历算、文字,其智识超越乃师。七岁,向大菩提楚普瓦发大乘愿。九岁,向大菩提楚普瓦求取萨迦派胜钟坛城四灌顶,受持明戒。此外,还听取、修习多种密宗奥法,成为大金刚持咒师。但大师想到应出家皈依佛教,以讲闻求取经教,以修习求取悟法。在第五绕迥的火羊年(1307年),大师十八岁时,便随译师继任堪布仁钦僧格白桑布和告知善道者索南贡布出家,听取“三藏”、“五部大论”,赴各大寺巡回辩经,因而在经典、理论方面达到学新、去讹、解惑的境界。此后,又悟到若需他熟,先要自熟,若不皈依释教修成圆满的比丘,则无法达到别解脱、取得命定的仪轨。若不取得此一仪轨,则不成其为密宗祖师及灌顶大师。自此,遍阅诸精深密宗经典。第五绕迥之水鼠年(1312年),大师二十三岁,随堪布勋努查巴白受比丘戒。此后,至楚普寺宣讲《波罗密多经》、《因明学》、《初级辩理》、《大乘阿毗达摩集论》等,并到各寺院广转法轮,先后授徒成千上万。此外,还到当时著名大译师、堪布塔尔巴尊前,以四年多的时间学音韵、梵文等,其他多种语言,则触类旁通,成为颇负盛名的大译师,将若干从未译过的印度经典译为藏文。简言之,这位“德证兼具”的大师,二十八岁时,已对闻、思、修和讲、辩、著,以及显密两宗尽皆精通,被藏地诸贤一致赞誉为“普敦·仁钦楚”。宗喀巴大师亦以普敦仁布切校阅过的译文、经传为准。其徙众有来自内地、蒙古、维吾尔、嘎地、工、藏、阿里、康区和印度、尼泊尔者。其声誉如洪钟远播四方。大师与译师仁钦朗杰、夏鲁大译师曲炯桑布等传承门徒被称为“夏鲁派”或“普派”。此后,莅临夏鲁寺(十世纪末叶,为孜尊·西绕迥奈所创建)。七十五岁时(公元1364年)即第六绕迥之木龙年六月二十一日凌晨辞世。普敦大师一生勤奋好学,努力于译著,是西藏翻译、著述较多的学者之一。此处仅列举其著作中关于历史、《五部大论》、密宗等的论著二十四部的卷页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