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融合(convergence) 这个术语的最初是由18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威利安·德哈姆(William Derharm)提出的。他是最早测量声音速度的科学家,1713年在《物理神学》这本书中提到了光的融合和发散(diver-gence)。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国际政治的视角探讨了跨界民族的社会认同问题,指出跨界民族的社会认同的主要情形如和(和谐)而不同、由合(融合)而同、因同而合(融合)与不和(和谐)不同产生的条件与影响,认为跨界民族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促使跨界民族实现本土化的转型,实现"适应-认同一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谐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3.
埃利斯·吉恩·司密斯(亦译金·史密斯),1936年出生于犹他州奥克丁地方(Ogden)的一个传统的摩门教家庭,是四个子女中最大的一个。他的父亲是一个为联邦导弹计划工作的科学家,因此在幼年时期,他们家经常迁徙。他的小学和中学阶段在加州和犹他州度过。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大学生科技素质现状及原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素质是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的融合。人的科技素质是在认识、学习、应用自然科学技术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科学知识与科学技能(含科学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含科学态度、价值观等);四是科学品质(含科学精神)。笔者现结合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大学生的科技素质的含义理解为学生在学习、认识、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形成的科研技能、  相似文献   

5.
沙海寻英魂     
对于大多数人,知道罗布泊是从一位科学家于1980年在罗布泊失踪时开始的。这个科学家的名字叫彭加木。当时他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副院长,从马兰基地进入罗布泊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6.
蒙古人在他的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信仰过勃额教(萨满)、喇嘛教和傩。下面就这三者的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关系作一探讨。 一、勃额教与喇嘛教的关系 蒙古人把萨满称为勃额,勃额教是蒙古人的原始信仰,蒙古草原是勃额的故乡,勃额是  相似文献   

7.
依孜 《民族论坛》2012,(23):57-60
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和各民族文学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继上期推出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获奖作品《阿思根将军》(白金声)、《春香》(金仁顺)、《康巴》(达真)、《泥太阳》(潘灵)、《诸王传》(亚生江·沙地克)报道,本期继续推出本届"骏马奖"中短篇小说略赏,希望广大致力于民族文学创作和喜欢民族文学的读者朋友喜欢。  相似文献   

8.
日本民族构成比较单纯,除了少数阿伊努族(又称虾夷族)人外,都是大和族人。大和族是历史上先后移入日本的民族,包括通古斯族(即东胡族)、印度支那族、马来族、印度尼西亚族和汉族等等,其中人数最多的是通古斯族。这些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才成为今天的大和族。大和族是日本的主体民族,而阿伊努族是日本最初的居民,是赤道人种的一支,他们起初居住在日本南部,现主要居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人  相似文献   

9.
宗族是广东客家应付环境的第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这个形式没有完结 ,村落是第二种有效组织形式 ;族群认同的实质为族群边界 ,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意识 (对客家人的起源、习俗、信仰的相同看法 )、共同的体质特征使客家人不容易丧失自己的文化边界 ;客家与其他族群、客家族群内部既有冲突 ,也有融合。冲突具有双重功能 ,它使客家人清晰地认识到己方与他方的族群边界 ,展现出客家的生存能力 ,融合则使他们以模糊族群边界的代价吸收外族群的先进文化发展了自己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嘉戎藏族音乐文化考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是由许多部族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由于某一历史原因(战争、灾害、饥荒等)迫使他们再一次分裂成为许多互不相统摄的独立团体;这些团体重新选择其适合本团体生存的新的地域和自然环境,由于迁徙、杂居、通商、通婚、同化、融合使原有的共同体的文化在新的生活条件下发生变化,其中作为共同体文化内容之一的音乐文化也或多或少的加以调整,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老爷山和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在汉民族(华人)主导或参与的多民族、多宗教融合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都是在相当狭小的地理空间内,实现了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在内的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生。这种和谐共生可以用"管理——融合"象限模型来解释,并且老爷山、牛车水的经验和做法在多民族地区也有推广价值。大通地区独特的民族宗教和谐现象,也为当地开发旅游观光,打造魅力河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王超  蒋芹琴  李超 《民族学刊》2021,12(6):27-37, 118
农村三产融合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工程。研究基于对贵州花溪区批林村的田野调查,发现:目前批林村对三产融合进行探索的电农融合、工农融合和文旅融合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阻碍,具体包括发展资金较为匮乏,基础设施难以建设;技术渗透能力不强,新型产业难以发展;村落建设人才短缺,项目规划难以推进;三产融合程度较浅,产业增值难以实现;利益联结机制欠缺,农民利益难以保障等。针对批林村现实存在的典型问题,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研究为三产融合振兴民族村落构建出以下发展路径:一是完善系统顶层设计,统筹三产融合发展思路;二是精准定位发展要素,抓住三产融合关键环节;三是合理布局结构关系,优化三产融合整体功能;四是创新融合发展方式,实现三产融合系统升级;五是加强后续保障机制,促进三产融合稳步运营。  相似文献   

13.
民族历史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问题王玉哲 《南开学报》(哲社)第2期第59页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范文澜(遗著) 《历史研究》第1期第3页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准则 —读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 孙柞民 《历史研究》第5期第37页关于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几点看法布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第l期第80页关于研究民族源流的标准问题孙进已 《辽宁大学学报》第5期第72页关于我国古代民族的形成问题王松龄 《四平师院学报》(哲社)第3期第9页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上的贡献 邱树森 《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第210页汉…  相似文献   

14.
朝鲜民族的语言文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民族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它是由夫余、高句丽、沃沮、(氵岁)貊、韩等很多不同来源的民族成份,经过长期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人们共同体。目前全世界使用朝鲜语的人数超过60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1.36%。朝鲜语是世界数千种语言中使用人数超过5000万的14种语言之一。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文化重组和民族认同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是一个动态的范畴 ,民族过程是一个历史现象、历史过程。广义的民族过程即民族基本要素的变化过程 ;狭义的民族过程即民族自我意识、认同感的变动过程 ,包括民族分解与融合过程。① 任何大的族际变化 (分化、组合、融合 ) ,都是在族群流动、社会变动、时代转型中发生、增加和实现的 ,西部大开发恰恰提供了这一条件和土壤。西部大开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现代化过程。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 ,是涉及到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 ,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价值观念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一) 佛经起自古印度,经中亚,通过丝绸之路东传,是持久的,几乎达到千余年的文化辐射、传播而融合的运动。多少贤人哲士为之贡献毕生之精力,不避万顷流沙,何惧雪岭天险,长途跋涉,历尽辛苦,成为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的篇章。对于求经、取经、译经的高僧大德,被称之为“民族的脊梁”(鲁迅)。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佛经的历史层面。  相似文献   

17.
论语言融合──兼评斯大林的语言融合观周耀文前言语言融合是语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地认识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发展关系、融合关系和融合方式,是国家对参加制定国家语言政策者和贯彻国家语言政策的民族语文工作者。民族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语言是怎...  相似文献   

18.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丰富的湘西地区来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不仅是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促进自身产业转型的需要,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湘西州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就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的融合模式和途径。从湘西州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产业融合的结果来分类,从时间型、空间型和产品型三个模式着手,进行产业融合,是比较适宜的角度和着力点。以此为基础,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应包括强化政府职能,引导产业融合;发挥企业作用,实施产业融合;突破资源整合,带动产业融合;突出创意技术,支撑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9.
吐蕃农牧业技术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是于公元7世纪至9世纪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古代藏族政权名称。唐代以前,活动在青藏高原上的民族是由来居的羌人和土著融合而成的,到唐代,由雅隆部(地在今西藏山南)统一而建立吐蕃政权,随后又降服苏毗、羊同等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官制,制定法律、创造文学,形成了以赞普为中心的奴隶主贵族统治政权。吐  相似文献   

20.
刘廷新 《民族论坛》2005,(12):42-42
傩堂戏(简称傩戏)历史悠久,有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称。它最初只在中原一带的汉族地区盛行,后来,由于民族交往日益密切,逐步向全国各地、尤其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扩散。根据文献记载:明朝初年,傩戏就已经传入湘西地区,汉族傩戏与湘西民间习俗、宗教信仰和民族艺术融合而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