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体系。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卓越的人道主义者。以人文主义的视角解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各个角色,透过这些角色剖析了当时社会的金钱和友谊的冲突和对抗,从而探索莎士比亚时代所处的历史转换时期的人文道德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茹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202-203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体系.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卓越的人道主义者.以人文主义的视角解读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各个角色,透过这些角色剖析了当时社会的金钱和友谊的冲突和对抗,从而探索莎士比亚时代所处的历史转换时期的人文道德特点.  相似文献   

3.
美第奇家族创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话,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家族历来褒贬不一,尤其以艺术赞助人的身份为人所知。美第奇家族的财富究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隐藏在巨额财富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野心?美第奇家族进行艺术赞助究竟是出于对艺术的爱好亦或是存在别的动机,这些问题将是文章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美第奇家族创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话,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家族历来褒贬不一,尤其以艺术赞助人的身份为人所知.美第奇家族的财富究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隐藏在巨额财富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野心?美第奇家族进行艺术赞助究竟是出于对艺术的爱好亦或是存在别的动机,这些问题将是文章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视界》第 1辑 (李陀、陈燕谷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5月出版 )登载了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里巴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阿拉伯天文学史》等 )的文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 ,作者利用了一批世所罕见的阿拉伯科学文献 ,揭示了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纠正了传统的偏见 ,开阔了学人的视野。正如《视界》编者在“卷首语”中所写 :科学史家乔治·萨里巴的文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利用他在梵蒂冈等处档案中发现的一批阿拉伯科学文献 ,阐明哥白尼在建立他的天文学体系过程中 ,所依据的最关键的数学定理与中世纪阿拉伯 /伊斯兰科学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多层多向关系 ,伊斯兰世界和文艺复兴的欧洲之间的分界其实是模糊不定的。这就完全打破了“哥白尼革命”的神话性 ,也对文艺复兴是否只是欧洲人的贡献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我们相信 ,对那些至今迷信欧洲 /西方才是现代文明发源地的人 ,这篇文章应该是一服清醒剂。这是值得国内学人一读的文章。因此 ,本刊将其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6.
一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福柯(MichelFoucault)用考古学的方法回顾了自中世纪以来围绕在疯癫之上的意象的变化。按照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疯癫经验的不同,这一时期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中世纪末期至文艺复兴(15至16世纪)、古典时期(17至纪)、19至20世纪。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的音乐,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是教堂音乐。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在音乐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俗音乐的体裁得到极大发展,复调音乐的发展,琉特的演变,音乐创作上的突破,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也直接影响着音乐理论的研究。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中世纪音乐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首次缔结唐蕃的联姻,被松赞干布执以"子婿"之礼。对这样一位开启唐蕃关系的重要人物,吐蕃方面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长期以来因吐蕃时期藏文史料缺载,我们对此问题并不清楚。但后弘期初期藏文史籍中不仅记载有唐太宗事迹,还赋予其四个耐人寻味的称谓:"经典皇帝"、"孔子小神变王"、"狮子赞普"、"观音菩萨的化身"。这些称谓明显蕴含了吐蕃时期的历史信息。文章通过对四个称谓内涵的分析讨论,对唐太宗在吐蕃人心目中的形象、吐蕃方面对唐太宗的认知和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文物修复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因其对技术具有较高要求,以至于在文物保护传承的过程中蒙受了巨大损失。得益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高速发展,使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从视觉研究领域的重点逐渐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不可缺少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明宣宗时期对女真族的民族政策在继承洪、永的基础上,又因时做了调整,逐渐由洪、永时期的"恩威并施",转向"驭夷宜宽"的羁縻政策。诸如继续推行招抚政策;进一步强化贡市贸易;恩威兼施的军事怀柔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发展,不仅进一步缓和了辽东地区的民族关系,巩固了辽东地区的政治统治,而且对后世女真民族政策的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有明一代民族政策由明前期至中期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郭广辉 《民族学刊》2015,6(2):50-64,110-117
《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是李安宅先生研究藏族宗教的代表作品,通过梳理书中各个章节的书写次序,可知李安宅在研究过程中对"实地研究"和"历史"的关系的理解及其研究路数的形成过程。比较李安宅与顾颉刚就甘、青地区藏民的族源问题的研究,可知人类学家与历史学家研究方法和使用文献的不同之处,进而帮助我们理解"实地研究"与"历史"的协奏关系。李安宅对藏族宗教的研究中,加入了"历史"维度,是对英国功能学派和美国历史学派在认识论上的一种超越。"实地研究"与"历史"的协奏关系是该书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基于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古代社会》而作。一方面,《起源》是恩格斯为了完成马克思未完成的遗愿;另一方面,是恩格斯将马克思与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进一步地论证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也是对摩尔根研究价值的肯定。本文以《起源》为文本,研究恩格斯在其中所表达的民族思想,探寻在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时期恩格斯对民族、民族起源、民族形成、民族发展、民族前途的理解。这对目前更好地理解民族本身、解决民族困惑、梳理民族思想、丰富民族理论以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民国时期出版的五本《西藏问题》著作,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梳理五位作者对"西藏"这一概念的理解。研究发现:首先,这些著作均力图从名称上确立"西藏"与"卫藏"的对应关系,将"安多"和"康"排除在"西藏"概念之外;其次,从行政沿革上强调清雍正以后安多、东部康区归内地行省管辖的事实,借以证明"安多"与"康"已不属于西藏;再次,从传统人文地理角度将康藏分界处的丹达山,或从改土归流的角度把赵尔丰曾到达的江达作为西藏与西康的交界点。  相似文献   

14.
论张居正改革时期的明蒙贡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历初年,张居正顺应"隆庆和议"以来蒙汉友好的历史局面,致力于封贡互市政策的推行,进一步将明蒙关系推向深入.一方面,通过抚赏、封爵等措施巩固和发展,与俺答集团及其他蒙古部落的通贡关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羁虏"的目的;另一方面,恢复与蒙古诸部的互市贸易,增设马市,开放官市,允许民市,密切了蒙汉之间的联系,暂时满足了双方所需.这些措施虽然存在诸多局限,但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长期以来明蒙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张居正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5.
斯宾塞的《仙后》及其对英国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斯宾塞是英国文学史上与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齐名的大诗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之一,他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对于他同时代和后世的英国诗人,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在斯宾塞众多的作品之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长篇史诗《仙后》。本文分析了《仙后》的创作特色及其对英国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手工造纸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56个民族构成的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是在特定的时空坐标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及相关性等系统的特征.笔者以系统论为方法论,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的若干问题--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如何理解"多元"与"一体"的关系,如何理解"多元"的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推崇个性自由和解放,这一时期,艺术家们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后来西方绘画奠定了科学基础和精神指引,它是西方绘画发展史上璀璨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推崇个性自由和解放,这一时期,艺术家们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后来西方绘画奠定了科学基础和精神指引,它是西方绘画发展史上璀璨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学界习惯将蒙古史上的"政教并行"制度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忽必烈汗开创的有元时代,第二个时期是俺答汗效法忽必烈汗,开创"政教并行"制度直到北元灭亡这段时期。本文认为,两个时期的"政教并行"制度不可等量齐观,而且后者与前者之间并不存在实质上的效法关系。俺答汗所谓的忽必烈汗施行的"政教并行"制度并不真实存在,它不过是该集团基于当时的"生存发展"需求,由彻辰·洪台吉主笔,借用"伏藏经"模式,假托忽必烈汗盛名,以《白史》作为工具构建出来的。忽必烈汗"政教并行"制度与俺答汗"政教并行"制度的关系是"虚像"与"实像"的关系,忽必烈汗"政教并行"制度是俺答汗集团政治理想在历史上的投射。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论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史实来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腐朽的封建统治,翌年在拉萨发生了“壬子事变”,即西藏方面驱逐清朝在藏统治势力。之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政治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曲折,这些困难和曲折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西藏与中央政府政治关系的松驰。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困难和曲折,无疑是一个较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之所以复杂和棘手,是因为那个时期西藏与中央政府的政治关系在表面上存在游离性。这种状况往往很容易使人们因政治立场、角度乃至文化的差异而得出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个核心的、无法回避的问题首先是:在这期间西藏是否获得了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