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嫔 《民族论坛》2012,(2):100-103
新晃"咚咚推"源于侗族宗教祭祀的傩戏,因其舞蹈表现形态等一系列的非凡艺术形式而引发了诸多文化学者的关注。这一深藏于民间的舞台歌舞艺术在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上面,具有原始的美感和宗教的神韵,这使得该古老艺术所释放的文化因子蕴含了颇为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对"咚咚推"的舞蹈表现形态及其意义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土家族傩戏源于古代傩仪和傩舞,是以驱鬼逐疫和酬神还愿为目的的一种民间戏剧,它大约于宋元时期由中原地区传入土家族地区,巫风盛行的文化气候以及土家族浓郁的原始宗教意识,使傩戏于明清之际很快在土家族地区发展兴盛起来。傩面作为傩戏演出所佩戴的面具,在傩仪中是神的化身,故  相似文献   

3.
木蜡庄傩戏     
傩戏是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它以独特的方式,一直在民间传承保存到现在,成为我国傩文化的"活化石"。从小就听老人们讲好多怪异的事情,说什么"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锅",也听人讲起临近的铜仁地区有傩戏表演,却至今无缘见识,不免心生憾意。端午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终于在重庆与贵州交界的木蜡庄,走近了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巫术。  相似文献   

4.
湘西土家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因土家人民的信仰文化而形成的独具土家族风俗特色的"傩戏"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被视为中国"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本论文通过实地考察以及书籍查阅,对湘西地区傩戏的音乐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主要包括音乐结构、唱腔、曲式结构,希望此文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能提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湘西土家族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因土家人民的信仰文化而形成的独具土家族风俗特色的"傩戏"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被视为中国"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本论文通过实地考察以及书籍查阅,对湘西地区傩戏的音乐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主要包括音乐结构、唱腔、曲式结构,希望此文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能提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8月16日,由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湖南省文化厅、郴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湖南临武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临武县开幕。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国的专家学者101人进行学术研讨。傩戏是在傩祭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戏剧形式,被称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在研究哲学、宗教、历史、民俗、社会和文物、文学、艺术、舞蹈、戏剧等方面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临武傩戏融傩祭、傩仪、傩舞、傩歌、傩技、傩戏于一体,一直心口相授、代代相传,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据专家介绍,临武傩戏在原生态保护、活态传承等方面特点鲜明,其"路祭"、神猴子"、音乐伴唱"独具特色,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同时,临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生活等传统观念完整的和深层积淀的一种文化符号,是凉山历史变迁的缩影,它被许多历史学、文学、经济学和美学专家称为社会艺术的"活化石",并以其古朴、独特、庄重、适用的款式,美丽而和谐的颜色,以及来源于大自然的图案叙述着彝族民间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8.
傩文化又被称为巫傩文化,它是远古宗教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和衍生,又通过民族文化的交融、互补以及多次的传承和演变才形成了先进难能可贵的艺术形式。而贵州少数民族繁多,各民族间的文化与其他地域相比,更加多姿多彩,其傩文化的体现更具风格特色,同时也将中国傩文化展现得更加全面。傩文化的精髓、傩戏的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重要载体是傩戏面具。其原始古朴、独特而神秘的艺术特性,粗狂狰狞、神秘怪诞的造型形体和五彩斑斓,独具审美的民族用色,不仅包含了古老文化的精髓,又具有古朴独到的外型特质。如何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并且将其文化发扬推广,体现傩文化的民族性、精神性,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傩文化又被称为巫傩文化,它是远古宗教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和衍生,又通过民族文化的交融、互补以及多次的传承和演变才形成了先进难能可贵的艺术形式。而贵州少数民族繁多,各民族间的文化与其他地域相比,更加多姿多彩,其傩文化的体现更具风格特色,同时也将中国傩文化展现得更加全面。傩文化的精髓、傩戏的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重要载体是傩戏面具。其原始古朴、独特而神秘的艺术特性,粗狂狰狞、神秘怪诞的造型形体和五彩斑斓,独具审美的民族用色,不仅包含了古老文化的精髓,又具有古朴独到的外型特质。如何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并且将其文化发扬推广,体现傩文化的民族性、精神性,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傩文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土族地区是我国目前保存傩戏最丰富、最完整的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傩文化的代表,研究中国傩文化不可不研究土家族傩文化。 傩戏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宗教文化事象,它是由傩舞、傩祭发展而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我国是世界上保存傩戏最多的国家,而且历史演变源远流长,辐射面宽。现今各民族的傩戏在发展过程中大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但又各自具有其民族和地域特点。中原地区是我国傩文化的发源地,据典籍记载,傩戏的前身傩祭最早可上溯到巫风盛行的殷商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民间有傩戏、地戏、侗戏、苗戏、布依戏、高台戏、木偶戏等十余种。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坝县天台山的民族戏剧博物馆和铜仁市东山的傩文化博物馆,重点展示被人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傩戏等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戏剧活动。 天台山,佛道共居,二者合流。山上伍龙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其后经过多次增修、扩建,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刘廷新 《民族论坛》2005,(12):42-42
傩堂戏(简称傩戏)历史悠久,有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称。它最初只在中原一带的汉族地区盛行,后来,由于民族交往日益密切,逐步向全国各地、尤其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扩散。根据文献记载:明朝初年,傩戏就已经传入湘西地区,汉族傩戏与湘西民间习俗、宗教信仰和民族艺术融合而逐步  相似文献   

13.
一、湘西傩堂戏湘西自治州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里孕育了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湘西傩堂戏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傩堂戏又称傩戏、傩愿戏、傩坛戏、姜女儿戏、土地戏等,其历史之悠久,号称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源于中原一带的汉族地区,传入湘西后,逐渐“湘西化”,形成了今天的湘西傩堂戏。傩堂戏的原始雏形为驱鬼逐疫的巫术活动,并经历了从傩祭——傩仪——傩舞——傩戏的演变过程,其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傩堂戏的演出总是与“冲傩还愿”的迷信习俗结合在一起,“冲傩”时,主人家…  相似文献   

14.
"傩堂戏"是一种融汇了民俗、宗教、艺术、伦理等多种元素的多元化文化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中国傩戏表演的功能和意义早已超出了其出现时期;贵州铜仁市各地的傩戏,源于古老的中华傩文化,具有中国傩文化的普遍特征,也极具地域特色;20世纪80年代,在乌江中下游的思南、德江、沿河等地,发现的古老的"傩堂戏"。近年来,随着对地域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黔东地区的傩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黔东傩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商业开发正日益兴起,铜仁傩文化发展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在贵州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国家"大乌江—梵净山生态旅游扶贫项目"的背景下,对铜仁傩文化的开发也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如何把握这对矛盾关系,把铜仁傩文化旅游打造为贵州生态文化旅游的标签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正苗族锉花,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锉出具有纹样图案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不同于汉族民间剪纸的独特艺术样式,它是用凿刀锉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苗族锉花的出现不仅成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苗族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湘西苗族锉花,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着锉刀下的湘西风情。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戏剧包括戏曲和话剧两种形式,戏曲是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一种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话剧一开始在国内并不成型,后在20世纪由西方引入中国并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具有鲜活的民族性和独特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瑰宝。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注定中国戏剧应该具有民族性,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吸收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1],提炼出属于戏剧文化的元素,成为人们的共同标识,也应该让它成为中国戏剧创作的灵感和价值体现。但是在现在中国戏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正视,不断弘扬戏剧中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体会中国戏剧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傩堂戏”是一种融汇了民俗、宗教、艺术、伦理等多种元素的多元化文化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中国傩戏表演的功能和意义早已超出了其出现时期;贵州铜仁市各地的傩戏,源于古老的中华傩文化,具有中国傩文化的普遍特征,也极具地域特色;20世纪80年代,在乌江中下游的思南、德江、沿河等地,发现的古老的“傩堂戏”.近年来,随着对地域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黔东地区的傩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黔东傩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商业开发正日益兴起,铜仁傩文化发展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在贵州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国家“大乌江—梵净山生态旅游扶贫项目”的背景下,对铜仁傩文化的开发也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如何把握这对矛盾关系,把铜仁傩文化旅游打造为贵州生态文化旅游的标签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剧包括戏曲和话剧两种形式,戏曲是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一种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话剧一开始在国内并不成型,后在20世纪由西方引入中国并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具有鲜活的民族性和独特性,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瑰宝。悠久的历史和发展注定中国戏剧应该具有民族性,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吸收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1]),提炼出属于戏剧文化的元素,成为人们的共同标识,也应该让它成为中国戏剧创作的灵感和价值体现。但是在现在中国戏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正视,不断弘扬戏剧中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体会中国戏剧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史书记载,傩戏最早起源于远古夏商时代,它被视作中国戏曲的源头、活化石,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傩戏这门古老而传统艺术的发展步伐滞缓,对它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湘西土家族傩戏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大量书籍查阅,对其艺术价值简要总结,并对其传承与保护提出建议,希望为家乡的傩戏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从仪式到表演--恩施三岔"还愿"仪式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恩施三岔一带,有一种古老的还愿仪式,这种仪式保留了许多巫文化和傩文化因子.从其以祭祀为主的表演程式看,应该是处于前傩戏阶段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对我们认识人类的早期宗教信仰无疑有活化石般的价值.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政府的指导,学者、文化人和媒体的介入,还愿仪式正在发生变化,从祭祀仪式向娱乐性的表演演变,其故有的文化内涵和象征也正在消失,其结果将导致民族传统文化的失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