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5千年之久.中国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思想领域,少数民族更有很多成就居于前列.早在汉代,西域的焉耆、龟兹、于阗等地少数民族便有了拼音文字.汉族的语言文字中有不少是从少数民族语文词汇中吸收过来的.11世纪维吾尔族学者穆哈默德·喀什噶尔编纂的《突厥语大词典》、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长诗《福乐智慧》等,均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学术价值闻名于世,很早就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学者的重视.闻名中外的敦煌、云岗、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是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学》即将创刊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文学》,即将在北京创刊。主编陈企霞、副主编玛拉沁夫。《民族文学》用汉文出版,发表全国少数民族作家和作者创作的反映各民族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少数民族优秀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作品,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风光景物的随笔和游记,关于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与评论。《民族文学》将体现我国文学的多民族性和少数民族文学绚丽多彩的特色。1981年为双月刊。 (博·巴尔斯)  相似文献   

3.
侗族大歌:一个民族吟出的古老音乐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岁开始学歌,每夜不停;12岁离开歌师与父母自己练唱;再大一些,他就独自走进歌堂了 “侗家人人会唱歌”,侗族素有“年长者教歌,年轻人唱歌,年幼者学歌,善歌者受赞扬,歌师受到尊敬”的社会风尚。侗族民歌源远流长,早在八、九百年前,宋代诗人陆游就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在辰、沅、靖州一带居住的少数民族(其中包括侗族),农闲时一、二百人,手相握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汉译工作座谈会,7月29日至8月6日,在新疆伊宁市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少数民族文学汉译工作的盛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向大会发来贺信。他说,民族团结进步离不开改革、开放,需要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少数民族文字作品  相似文献   

5.
据《辞海》(简缩本595页)上说,元代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先世为西域回回族(答失蛮氏)”《民族词典》上也说他是“回回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讲:“元明以来,回回中涌现出象诗人萨都剌……等人,为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见184页),通过上述大型工具书来看,萨都剌是回族人。  相似文献   

6.
关于土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吐谷泽说、蒙古说、沙陀突厥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于1981年5月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中倾向于蒙古说,这也是五十年代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队土族调查组经实地调查和研究编写而成的《土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中阐述的观点。其后,我们没有看到有份量的具有论证意义的文章,但在1982年11月出版的《土族简史》中不知何故,突然换了一种说法,认为土族与历史上的吐谷浑有关。这以后,《辞海·民族分册》、陈永龄编《民族词典》等…  相似文献   

7.
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渊源很早,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羁靡州就有土司制度的刍型,但通常认为这种制度始于宋元,而完成于明代,清代因袭沿用。元、明推行土司制度主要在西南各省民族地区,其中又以云南设置的土司、土官最多,职官种类也最为完备。土司制度的内容,主要是暂时不触动各民族固有的生产方式,利用原来的统治机构对当地统治者加封一些不同于内地的职名封号,使之“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明文·职官志》)。所封职名有宣慰使司宣慰使(从三品)、宣抚司宣  相似文献   

8.
1958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座谈会,确定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到60年代初,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就已编写出版了《白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藏族文学史》、《广西壮族文学》  相似文献   

9.
依孜 《民族论坛》2012,(23):57-60
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和各民族文学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继上期推出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获奖作品《阿思根将军》(白金声)、《春香》(金仁顺)、《康巴》(达真)、《泥太阳》(潘灵)、《诸王传》(亚生江·沙地克)报道,本期继续推出本届"骏马奖"中短篇小说略赏,希望广大致力于民族文学创作和喜欢民族文学的读者朋友喜欢。  相似文献   

10.
在十月革命后的最初年代里,蒙古文学和民间创作的研究,首先是同苏联蒙古文艺学和民俗学科的创始人В·Я·符拉基米尔佐夫(В·Я·只HMHPuon)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虽然В·Я·符拉基米尔佐夫撰写的《蒙古文学》一书并非大部头的著作,但直到目前为止,这部著作仍然是一般论述这一专题的最完美的范例。 В·Я·符拉基米尔佐夫对蒙古民间创作的研究,是对苏联东方学的宝贵贡献。这位学者为了研究这一课题,先后撰写了三十多部著作,有短文,单篇论文和基础研究等。这类文学作品的原文和译文的发表,以及民间文学精粹的相继问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苏联蒙古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本文只能强调指出В·Я·符位基米尔佐夫最丰富的语文遗产中的一些个别著作,即他最主要的和值得专门提及的一些著作。如关于蒙古《五卷书》的流传,蒙古英雄史诗和口头民间创作的研究,13世纪的翻译文学及古代文献原文的刊布等。 В·Я·符位基米尔佐夫在他的每一部著作中不仅阐述了蒙古文学的历史问题,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