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土家族“廪君神话”故事流传颇广,但关于这个神话的巫术内涵,似尚无人涉猎。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了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之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  相似文献   

2.
夜郎作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国度,是"西南夷"中最为著名的一个部落联盟。夜郎文化与周边几乎同期发端的滇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同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3.
读《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的板蛮非巴郡南郡蛮 ,而是氐羌民族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的南蛮 ,亦有多重含义 ,首先是泛称 ,其次专指某郡县的少数民族。从民族识别的角度看 ,分别为现代苗、瑶、壮、侗、土家等民族的先民。还从民族关系、政治制度、民族融合等角度论述了《后汉书》将“南蛮”与“西南夷”合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 (一) 何谓“生苗”?有关史志解释颇多。明郭子章《黔记》云:“苗人,古三苗之裔。……其人有名无姓,有族属无君长。近省界为熟前,输租服役,稍同良家,则官司籍其户口、息耗,登于天府;不与是籍者谓生苗。生苗多而熟苗寡”。清陆次云《峒溪纤志云:“近为熟苗,远为生苗。熟苗劳同牛马,不胜摇役之苦”。清方亨咸《苗俗纪闻》云:“自沅州以西即多苗民,至滇、黔更繁,种类甚颗”,“但有生熟之异。生者匿深箦不敢出,无从见;熟者服力役纳田租,与汉人等,往往见之。”龚柴《苗民考》云:“已归化王者,谓之熟苗,与内地汉人大同小异;生苗则僻处山峒,据险为寨,言语不  相似文献   

5.
星期六,上完最后一堂课,亚什吉回家了。学校里住得久了,想念帐篷里的阿爸阿妈。大伙房里的馒头、面条吃久了,想喝一碗香甜的酥油奶茶。另外,听说草原上近来出现许多新奇事物,也好顺路见识一番;就为满足这几个愿望,亚什吉决定回家,度一个愉快的假日。亚什吉念书的秀龙小学,距离阿爸阿妈放牧牛羊的南湾圈滩,整整有十五华里远近。但对我们的“爬山小老虎”说来,这不过是短短一截儿路。所以,尽管太阳已经西斜,他可全不着忙。  相似文献   

6.
试论汉唐间西南地区的昆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明”是西南历史上一个古老的部族名称,后又用作地名。近年来发表的对昆明的研究论著,有不少分歧意见,值得进一步讨论。本文仅就汉唐间昆明的分布及演变,提出一些问题,向前辈们求教。两汉时期的昆明昆明是到汉代才见之于史籍的一个部族。《史记·西南夷列传》说:“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所谓“诸此国”即同书所说的夜郎、滇、邛都、巂唐、昆明等地。  相似文献   

7.
走近黄岩     
<正>怀化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今日湖南之西大门。于海拔仅百余米的怀化市区仰首南望,一座高山突兀挺立,名曰凉山。凉山属雪峰山余脉,  相似文献   

8.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9.
于逢春 《民族学刊》2012,3(5):1-17,91
到1820年中国疆域最终底定时,当年汉武帝所开拓的"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的边缘地带——曾相对稳定的朝鲜四郡、南越三郡已先后自立,但素来交通闭塞、瘴疠肆虐、经济文化独特、割据势力强劲,风雨飘摇一千余年的西南夷之地依然掌握在清廷之手。这是因为该区域是元世祖忽必烈龙兴之地,他在此创设行省、创制土司制以加强统治;明朝则希冀利用该地的自然与人力资源建立后方基地,以此严防北元重新占领西南,掊击其后背;清朝则为了防止蒙藏势力与西南土司势力合流、保障滇铜供应,通过改土归流等措施以强化对西南的经营。上述三朝的有力举措,辅之以明后期以降携带着耐高寒、耐瘠土且高产的美洲农作物种子的中原农民移植此地,使得素称难治的西南地区最终成为"泛中原板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明政府利用赐服制对西南土司的管理方法有两种.其一通过赏赐与土司首领品级相当的朝服、公服,旨在通过统一外在形象达到政治一统的目的;其二景泰、正德年以后,在品官制服之外赏赐飞鱼服、斗牛服、麒辟服.希望通过额外赐服达到弥补明廷财政拮据的目的.这虽与朱元璋在明初确立的对西南夷"怀德"的安抚政策表面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实际上明统治者对西南夷的统治政策和明初已有了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六枝特区距贵阳172公里,距黔西商业重镇安顺市70公里。滇黔铁路自东向西横穿全境,过境线有75公里。安(顺)水(城)公路干线和区、乡公路共600多公里。完整的交通运输网,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几年来,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六枝特区乡镇企业如同烂漫的山花,盛开在全区16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989年,全特区乡镇企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达到7299.42万元,总收入6742.16万元,创税  相似文献   

12.
松赞干布是一位少年英俊的赞普,十六岁时就当了西藏的君长。那时,西藏老百姓穿的是兽皮,吃的是泽达。松赞干布一心想使西藏繁盛起来,想了许多办法。后来,有一位名叫噶瓦东泽的大臣,出了一个主意,他对松赞干布说:“唐朝是个繁荣富强的地方,听说唐皇帝有个文成公主,聪明、漂亮、善良,各地君长都去求婚,我们如果  相似文献   

13.
吐蕃南诏神川铁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勤劳、勇敢的滇藏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一直以非常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往来。早自新石器时代起,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和昌都地区)与云南(滇西北)就有了文化上的联系,到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藏族先民已分布到了今云南藏区。近年来,人们运用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发掘于滇蜀一带及西藏一些地区的石棺葬古代文化,这一研究结果也表明,川、滇一带和西藏一些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14.
《魏书》关于北魏道武帝拓跋早年经历的记载虽然简约 ,但是指认明确 ,论列系统 ,有较为可靠的佐证资料 ,其价值远在《宋书》、《南齐书》及《晋书》诸书之上。本文认为 :拓跋什翼犍死于“君之乱” ,道武帝拓跋在代国灭亡后并没有迁往长安及蜀地等 ,而是一直生活在雁北地区。这些事实都有相当详实的史料根据 ,李凭先生否认这些事实的推论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湖北鄂西,地在我国腹心,古来就是土家族聚居区,自元代以来,即在鄂西实行土司制度,支持利用少数民族的酋长、头人做土官,以实行对土民的间接统治。明代如何治理鄂西?《明史》土司传序说:“有明踵元故事,大为恢拓……而法始备”,“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这是说的总体情况,至于在鄂西,明前期实行什么政策?采用何种措施?甚是跌岩起伏,《明史·湖广土司传》语焉未详,不曾勾泐清楚,兹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塔尔寺概述     
塔尔寺是青海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我国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院是:西藏的噶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札什仑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其中以噶丹寺和塔尔寺最为著称。前者是宗喀巴创造的格鲁派第一个寺院;后者是宗喀巴诞生之地。因此,塔尔寺的创建、发展以及格鲁派在青海广泛传播,都与宗喀巴有直接关系。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西南角的莲花山中,距西宁古城二十五公里,是国务院一  相似文献   

17.
正四川西南的宜宾横江镇,坐落于川滇交界处的险山恶水间。这里有一个地方古称伏龙口,它因一列山峰状如卧龙盘踞在波涛滚滚的关河之滨而得名。2000多年来,联络川滇的交通命脉,在伏龙口宽不到200米的逼仄峡谷之中依依相邻、搏动不息:2300多年前秦始皇开凿的川滇间的官道"五尺道",蜿蜒于峡谷山间;历代运铜进京运盐入滇的关河水道,在峡谷里奔腾不息;始建于1998年的内昆铁  相似文献   

18.
丁辛  文雄 《中国藏学》2004,(1):108-109
<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的整理出版,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藏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也是学苑出版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数年努力编辑成书的,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科研价值.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地方志和涉藏志乘文献总汇,全面系统的反映了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地方志文献的收藏状况,囊括了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地方志文献的基本内容.这部文献汇编是继<清朝治藏法规全编>之后,学苑出版社正式推出的"中国藏学汉文历史文献集成"系列中的又一部大型丛书.  相似文献   

19.
王岚  唐菁 《民族学刊》2022,13(2):126-132, 146
儒学自两汉始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有了初步的传入影响,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渐进增强。汉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夷的开发,孕育出主动习儒传儒、开发民智的“汉三贤”。明代贵州建省,统治者大力兴教,加之贬谪贵州的儒士王阳明创办书院讲学,当地少数民族上层积极靠拢儒学,大大促进了儒学在贵州的传播。清朝雍、乾改土归流后,书院、义学的繁盛,使儒学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影响更趋广泛、深入,以伦理为本的儒学文化逐渐被少数民族普遍认同、吸收、融汇,促进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纳明安经师(1890~1943年)经名达伍德,字亮卿,回族,出身于伊斯兰经学世家,原籍云南河西(今通海县小回村)。祖父开元,应聘滇西弥渡县红岩街清真寺教长职,任教多年,誉满迤西。父兴荣,幼受家庭垂训,既长,投学大庄合镇国大阿訇帐下(合是马复初第三大弟子)。穿衣后,受聘于开远县田心村,于是举家迁往砚山县田心村落籍。多年后,又应聘该县茂克村,遂一直设帐于该村,滇省经学大师合成梁、田家培等,皆为其薪传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