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及其配置的不合理,制约了西藏产业结构的升级.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为主导,培育区域内生经济增长力,应成为实现西藏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先导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应将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相结合,充分挥行业组织作用,增强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联度,并引导就业观念,构建人力资本有效利用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未来30年西藏自治区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作了预测。基于预测数据的分析显示,近年来随着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西藏正处在人口快速转变之中。本研究表明,2010~2030年间西藏将会出现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最大、社会总负担比最轻的“人口红利”期。为此,西藏需以新的改革、发展思路迅速提高人口,特别是农牧区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从而促进人口向人力资源的转化。作者针对西藏当前教育性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是:(1)通过人口的适度集中,提高西藏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2)面对未来25年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对西藏各地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校布局、经费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配置作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育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未来30年西藏自治区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作了预测。基于预测数据的分析显示,近年来随着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西藏正处在人口快速转变之中。本研究表明,2010~2030年间西藏将会出现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最大、社会总负担比最轻的“人口红利”期。为此,西藏需以新的改革、发展思路迅速提高人口,特别是农牧区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从而促进人口向人力资源的转化。文章针对西藏当前教育性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是:(1)通过人口的适度集中,提高西藏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2)面对未来25年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对西藏各地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校布局、经费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配置作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育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西藏自治区近10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而且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藏经济发展正式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透过2006年经济运行态势的若干基本特征,可以判定西藏经济处于健康、良性的发展态势。根据当前的区内外形势,西藏经济发展急需提高投资效益和优化投资结构,并在壮大特色产业上取得突破,从而有效扩大全社会经济的就业容纳量,使又好又快的和谐发展进程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八省区(云、青、贵三省和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五大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科学讨论会。总体说,五自治区和三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人口增长较快,妇女生育水平高;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率高(农村妇女高达89.28%)。这对控制人口增长,优生、优育、优教和降低婴幼儿、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发展经济文化极为不利。西藏统计局副局长席津生说,西藏四次人口普查开辟了西藏人口史上的先例,对全面了解和分析世界屋脊“神秘土地”上的人口状况和问题,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精确数据。  相似文献   

6.
1995年,是“八五”计划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西藏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一年.西藏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区经济呈总体减速增长态势,物价总水平得到了一定控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这是1995年西藏经济发展的基调.同时,西藏经济在总量增长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供需缺口大、效益低下等深层次矛盾一定程度的加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物价仍在高位运行,宏观调控的任务十分艰巨.在今后,西藏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在追求总量增长的前提下,把着眼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改善质量、增强后劲上,逐步引导经济走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7.
西藏人口与西藏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人口问题是西藏人权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由于生产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西藏人口的发展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说明,西藏人权状况在人口问题上的表现,也是在不断改善的。但在国外的某些出版物中,却别有用心地诬蔑中国政府在西藏实行“种族灭绝”的政策,在所谓节育、堕胎、绝育以及杀婴等问题上进行了不是实事求是的指控。这是经不起客观事实的检验的。美国人类学家梅尔文·C·戈德斯坦等以实地调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进行了澄清,并明确指出,西藏自治区实际上正处在一个人口的高出率…  相似文献   

8.
西藏经济增长方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析西藏经济在样本期间的高速增长现象,认为这一期间的增长具有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形成的投资需求为动力、大量投入资本和劳动来增加产出的“外生——外延”投入型增长特征,这种增长面临“增长困境”和“转向”的必然性。文章的政策建议是:西藏应通过金融体系的适当超前发展来避免“增长目境”并尽快实现“转向”。  相似文献   

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西藏经济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这是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西藏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为主向内涵集约型为主的转变,极具实践意义。因此,西藏尤应做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质量与效益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西藏社会、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大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未来的基础教育,应当面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切实可行地选择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能得到合理利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在考虑西藏未来教育发展的区域布局时,既要根据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确定不同的教育发展目标、布点、规模和组织形式,又要考虑到发展西藏教育在改变当地社会经济差异和文化格局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不断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别。如何划分西藏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是西藏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辽代梁国王石鲁隐术里者是秦国太妃之夫萧和的第三子萧孝诚的第三子,汉名萧知微,其妻是惕隐司仲父房查懒瑰引宰相第四女、耶律仁先四妹涅睦衮别胥.在出土的契丹文铭文中有自阿古只以来历代子孙的详尽记载,其史料价值非常珍贵.这些墓志的出土,可将萧和一系六世子孙中之一部分厘清,对研究辽史和契丹史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草场边界纠纷特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源 《西藏研究》2003,(3):65-72
草场边界纠纷是近年来牧区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它关系牧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牧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应当认真研究草场边界纠纷问题.草场之争的财产特征以及纠纷矛盾的复杂性,纠纷涉及的社会性和所蕴涵的政治问题是草场边界纠纷的特殊性表现,是其本质特征.希望有关部门在面对草场边界纠纷问题时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