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81年底,笔者有幸到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参加《侗族简史》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会,会议期间购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侗族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一书,当即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由于这些古歌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我有些担心地名的翻译有误,便向古歌翻译整理人之一的张民(侗族)同志询问,地名的翻译是否准确。他回答,肯定准确。这本书共搜集了20首侗族古歌,都是叙述侗族祖先的迁徙,但歌名略有不同,如侗族祖先哪里来,祖源歌,忆祖宗歌,祭祖歌,祖公上河,迁徙歌,落寨歌,祖宗来源歌等等。这些歌流传在现今贵州省从江、榕江、黎平等县的侗乡,靠近广西地界。  相似文献   

2.
侗族大歌:一个民族吟出的古老音乐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岁开始学歌,每夜不停;12岁离开歌师与父母自己练唱;再大一些,他就独自走进歌堂了 “侗家人人会唱歌”,侗族素有“年长者教歌,年轻人唱歌,年幼者学歌,善歌者受赞扬,歌师受到尊敬”的社会风尚。侗族民歌源远流长,早在八、九百年前,宋代诗人陆游就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在辰、沅、靖州一带居住的少数民族(其中包括侗族),农闲时一、二百人,手相握  相似文献   

3.
<正> 侗家是歌的海洋。侗族人民爱歌善歌,因而,侗歌活动是侗族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至今仍然蓬勃兴旺,这与侗歌活动深厚的文化内蕴是分不开的。一个民族,需要对角己的历史文化记叙与传递,特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更需要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追溯,并且传递下去。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怀特认为,“人类和文化的开端,在于语词之中”,“清晰的言语意味着观念的交流,观念交流意味着保存传统;保存传统意味着积累和进步”。(《文化科学》第37页)但是,侗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因  相似文献   

4.
<正> 侗族是善歌的民族,这是国内外所知晓的了。由于侗歌的突出,而舞蹈则不被人们所了解。以至产生了片面的看法,说什么侗族有歌而没有舞。古人云:“歌之不足,而舞之足之蹈之。”这是说明人的情感勃发,并不能用歌就能表达尽致的,必须是足之蹈之,才能完善人的情感发  相似文献   

5.
范怡倩 《民族论坛》2008,(11):30-30
<正>一、侗族大歌瑰宝面临泛化侵权危机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人视唱歌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侗族歌唱历史源远流长。清代光绪年间《凝秀庵记》中,有一段记载:"前者唱於而随者唱喁,连袂而歌,於蔫喁如众乐,皆作八旨备,举合材中,无一非鸣者焉,彼天地间亦何尝有寂境耶。"旧《三江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侗族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侗乡人人会唱歌,事事可唱歌。  相似文献   

6.
侗族口传文学《珠郎娘美》是侗族社会流传百年的口传经典,通过哀婉的爱情故事塑造出来的侗族女性形象,既是侗族文化瑰宝,又是侗族社会女性意识的象征。通过对《珠郎娘美》叙事歌、侗戏文本的研究,揭示侗族女性独特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和敢于追求独立平等的人格等方面,而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根源在于侗族社会有适合女性意识培植与生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侗族大歌与自然有关系?侗族大歌与侗族建筑有关系?侗族大歌与侗族稻作文化有关系?侗族大歌与侗族本土制度以及社区伦理有关系?不错,侗族大歌存在于以族群和地域为特征的自然生态及民族民间人文生态的多圈层系统运动之中,因其和谐而生。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榕江县寨蒿晚寨侗族琵琶歌遐迩闻名,它的特点是婉转抒情、悠扬动听感人,令人心驰神往,陶醉入迷…… 侗族琵琶,有个神奇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侗族人民没有“侗歌”,也没有侗族琵琶。一天,七仙女下凡到侗乡的一条清澈透底的河里洗澡。她们看到侗家人个个都很朴实、善良勤劳,但是不会唱歌,对此十分同情。她们回宫后,把这事跟玉帝说了,玉帝也深表同情,并当即下令叫第七个仙女下凡,把仙歌撒到各条江河……盛夏的一天中午,一位侗族小伙子阿宝,感到很闷热,就到一条大河里洗澡。当他洗完澡上岸准备穿衣服时,突然间,河里掀起了巨浪,浪涛一直翻腾了多时才平静下来。这时,只见河中心飘  相似文献   

9.
<正> 操办婚事攀比摆阔,常使亲友伤透脑筋,您可知道,湘西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一带的苗族地区,男女婚礼却是俭朴风趣。六亲客“六亲客”是新郎家从本房族请到新娘家迎亲的六位能歌善说又有酒量的礼客。苗族人民重感情,轻钱财。青年男女相亲恋爱,女方不会索要男方的彩礼,姑娘出嫁也只带一些生活必需品。没有繁多的嫁妆,迎亲就不必兴师动众了。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早晨,“六亲客”身穿长袍,头围包帕,手持雨伞来到女方村寨,齐声高唱《娶亲歌》、《进门歌》,新娘父母闻讯便请人将“六亲客”迎进屋  相似文献   

10.
在湘、黔、桂三省(区)毗邻的广大地带,山峦重重,江水奔腾,茶杉翠嫩,稻花香浓。110多万侗族人民在这秀丽富饶的山谷中建起了无数的村寨。每当夜幕降临,侗家的村村寨寨歌声四起,弦音遍响,使美丽的侗寨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侗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侗族地区向来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人们以“侗家人人会唱歌”而自豪。他们说:“话是说不全的,只有唱歌才能表达得完满。”为什么侗家这么会唱歌?民问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侗寨边上的大榕树最会唱  相似文献   

11.
宏伟、瑰丽、民族色彩很浓的《嘎茫莽道时嘉》出版前后,有人说它是杨保愿的个人创作,不是整理.这场风波,犹如龙卷风从广西旋转到湖南、贵州、北京,颇有欲罢不能之势.我因为编《广西侗族文学史料》,接触到这个问题,抛砖引玉,与同志们商榷.出身贫苦、生活道路坎坷的侗族文艺家杨保愿同志,根据广西三江县程阳寨杨姓"甫系"祭祀古歌——《侗族远祖歌》手抄本翻译整理出来的《嘎茫莽道时嘉》,是创  相似文献   

12.
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定湘 《民族论坛》2005,(10):42-42
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踏进侗乡,你就到了侗族大歌的故乡。一、侗族大歌的种类大歌,侗族叫“嘎老”或“嘎玛”。“嘎”即汉语的“歌”,“老”和“玛”在侗语里是同义语,即汉语里的“大”的意思“。嘎老”直译为汉语就是“歌大”,但按汉语习惯说  相似文献   

13.
“我朝思暮想的吊脚楼/我朝思暮想的龙脊山/昔日梦想风雨桥/今日踏上故乡路/看似亲切又陌生/多少往事涌心头嘿三十年前离家乡/浪迹天涯和海角/离别了心爱的木楼/离别了心爱的姑娘……”2000年12月,吴金敏根据侗族琵琶歌创作的侗族通俗歌曲《阿妹,开门》,以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美流畅的曲调,荣获了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举办的“骏马杯”提名奖。说起这首歌,吴金敏感慨万千。1986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金秋艺术节”上,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带领的中国演唱队,以一曲深情、婉转的《侗族大歌》征服了所有观众和评委,一举夺得了金…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贵州省从江县北部及与之接壤的黎平县南部。从江县一个叫小黄的村子则被誉为侗族大歌的故乡。  相似文献   

15.
正那天陪北京及省城来的专家考察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申遗侗寨,从坪坦河上游沿河而下,中步寨就是第一站。寨外的风雨桥上飘来侗族大歌的歌声,这天籁般的歌声使得大家加快了进寨的脚步。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生长,农事忙过了,村民们难得几天清闲,村里的侗族大歌队歌手们正在风雨桥上练歌。这歌声是侗寨给专家们的第一个感动。歌队的领队杨大姐充满喜悦地说:"中步村能进入了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这可是我们侗家的骄傲,全村人都很高兴,村里的文娱活动开展得更多了,姐妹们练歌也更来劲了。"  相似文献   

16.
<正>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没有一般的文化,只有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一定民族的文化。侗族有自己历史悠久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鼓楼风雨桥、侗族大歌、侗语声调是侗族民族文化中的三大瑰宝。  相似文献   

17.
"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产生、发展和传承与当地的生态息息相关。本文基于"侗族大歌之乡"岩洞侗寨的实地调查,拟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三个方面入手,探究生态对"侗族大歌"生存状态的影响,并试图从保护自然生态、完善社会生态、维护人文生态等基础性保护路径来反思和考量"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杨旭昉 《民族论坛》2011,(12):32-33
侗族琵琶歌主要流传在湘、桂、黔交界地区的侗族村寨。流传区域内的侗族琵琶歌,既有其共性,又有不同地方的差异性,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四年,民族热什么?郑茜人们说:没想到,侗族大歌也上了中央电视台啦!......没错儿!浑身上下毫不遮掩乡土气味儿的侗族大歌,此番上的是中央电视台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七位对襟布衫、银簪饰头的乡下姑娘,用纯粹地道的侗家乡音,酽酽唱出了山里侗人的...  相似文献   

20.
<正>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侗族大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