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禹贡半月刊》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颉刚等人于 2 0世纪初创办的学术刊物 ,此刊发行仅 4年 ,却发表了很多颇有价值的学术文章。其中关于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方面也刊发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 ,本文就有关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特点作述评。  相似文献   

2.
2009年是我国著名藏学家和民族学家任乃强先生逝世20周年,为了纪念任先生对藏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推动我国藏学尤其是康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赞廷号称清末民初康藏边地一支史笔。早年追随赵尔丰拓土戍边,解甲归田后,曾在民国时期清史馆、蒙藏委员会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庆文史馆从事康藏研究工作,编著颇丰。本文主要对刘赞廷遗存《藏稿》的产生、流传、研究价值和编纂者其人及编纂动机等诸方面述管窥蠡测之见,以图《藏稿》于今更好地被人们所认识并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玲 《中国藏学》2001,(3):22-25
《中国藏学》是我国藏学研究的权威性学术期刊,它的创刊标志着我国藏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创刊以来,《中国藏学》吸引了一批优秀作者,发表了很多有独到见解、有创意的好文章。但是我们注意到很少有人对《中国藏学》创刊以来的论文作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作者的著述能力、地域分布、年龄结构等等更是缺乏整体上的认识。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对《中国藏学》的作者著述能力即论文作者数量  相似文献   

5.
因相关汉文史料缺乏,国内学术界对美国基督会巴塘传教点传教士史德文介入1917~1918年康藏纠纷了解甚少.文章利用国内研究者几乎未曾用过的<史德文传记>等英文资料,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发现一件重要史实:即史德文促成了边军驻巴塘分统刘赞廷与藏方营官色新巴于江卡议和,其后又赴昌都治疗汉藏伤兵,这意味着此次康藏纠纷中的康藏合谈始于史德文,他为弥合康藏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了解这一史实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此次康藏纠纷以及传教士在康区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11年的载文量、载文被引、引文情况、作者情况等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客观地评价了《中国藏学》的学术水平、办刊质量以及在我国藏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康藏研究社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30—40年代,四川先后出现了汉藏教理院、西陲文化院、华西边疆研究所和康藏研究社等藏学研究机构,对发展和推动我国的藏学事业颇有影响。在研究领域内,它们虽各有侧重,但其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宗旨则是共同的。尽管彼此之间有专长之别、认识之异,却能互相尊重,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密切交流,树立了可贵的学风。本文即拟对其中成立较晚而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影响亦较大的康藏研究所作一系统之介绍。  相似文献   

8.
从《康藏前锋》看民国时期康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1938年间,学界很多有识之士在《康藏前锋》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康区教育的文章,深刻地分析了康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康区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当时教育人士的真知灼见对于现今发展藏区的教育不无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美国基督会史德文(Albert L.Shelton)医生是近代康藏史与中美关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然学界对其在康藏活动的研究甚不足.文章从文字与珍稀图像资料结合的视角,利用英汉史料及口述资料,对史德文作为医生、纠纷调停者、东西方文化桥梁、科技传播者、汉藏人民的朋友、汉藏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者等角色与活动作一梳理和探讨,以丰富地呈现历史.史德文在康藏的活动与角色不仅是历史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史实,对思考如何在多元文化、宗教、民族社会中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等问题也具有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30日,由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西南民族研究院筹办的"第二届康藏文化研究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参加本次论坛的代表有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西藏杂志社、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博物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藏学所、四川省甘孜州藏学所、四川省阿坝州藏学所、  相似文献   

11.
《西藏研究》2000-2004年载文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西藏研究》汉文版2000~2004年5年刊载的论文(包括发文量、主题分类)和作者(包括作者群及核心作者、作者系统分布、地区分布、作者合作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力求较为客观地反映该刊的办刊质量和目前我国藏学研究的现状,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藏学>是全国性、综合性的大型藏学研究学术期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她所刊登的论文基本上代表了我国藏学研究较高水平.采用文献计量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07年20年的发文进行统计,并从论文数量及年代、主题分类、科研基金资助论文、作者群及核心作者队伍、作者系统分布、地区分布、作者合作情况等进行计量分析,既是对<中国藏学>20年来的发展的梳理,也是客观地评价该刊物学术价值的认识过程,为进一步办好刊物和今后的藏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吴会蓉 《民族学刊》2014,5(2):80-82
由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康藏文化研究论坛”于2013年12月28日至29日在成都隆重召开。来自京、粤、甘、滇、渝、藏、川等地的25家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的82名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摘要近60篇,先后有58位学者在会上发言。与会专家围绕“藏族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石方夏 《中国藏学》2008,19(1):11-21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藏学》在1988—2007年长达20年间的载文及该刊载文在2001—2006年间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来源期刊引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的载文为统计源,通过对载文数量、载文的引文分析、主题分类、论文作者群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来源期刊引用该刊载文的篇数、频次、引用期刊的选题、年代分布和被引载文作者的地区分布、所属机构及影响因子等情况为分析内容,对《中国藏学》的载文情况及载文的被引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对《中国藏学》的载文质量、办刊质量和学术地位略作透视。  相似文献   

15.
《西藏研究》2009,(4):F0003-F0003
《西藏研究》是西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藏学学术研究刊物,双月刊,设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宗教、语言、文学、艺术、文物考古、藏医药、《格萨尔》、民俗、教育、旅游、三农、民生、学术争鸣、社会调查、国外藏学等栏目,凡属以上范围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热忱欢迎诸位专家学者及藏学研究者赐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近20年国外研究《三国志》的文章和著作,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综述。一个方面是《三国志》文本的内容,二个为方面是文本的作者,三个维度是文本中的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学》创刊于1988年,截至2008年,恰逢其20岁生日。本文不仅回顾了《中国藏学》20年来所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与藏学研究工作者和其他兄弟刊物共同见证了这一时期中国藏学的发展历程;也对《中国藏学》的未来走向予以展望,期望能引起藏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并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共同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藏学的发展繁荣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朱文惠 《中国藏学》2011,(Z1):24-32
文章利用相关史志、民族志、州县方志、官方档案、官员日记、军委会边政资料、调查报告及相关人物的口述历史访谈,从相关各方的利益、动机、策略、手段、目的等多个角度,对1940年以前康藏之间发生的3次纠纷的成因及背景条件作了探讨和剖析。  相似文献   

19.
诺那活佛在内地的活动及对康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简述了康区近代史上重要人物诺那活佛(1864-1936)的生平后,主要分析了民国时期诺那在内地的活动,尤其是调解大白事件、"诺那事变"与狙击红军等,认为诺那早年曾协助中央政府维护祖国统一,后来逃亡内地从事宣传康区及西藏、呼吁抗日、呼吁解决西藏问题的活动,在传播藏传佛教上取得实效.这些活动虽含有诺那的私人企图,但对于化解川藏纠纷、促进祖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康藏民族关系、促进藏汉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当时多种多样矛盾的冲击下,诺那最终成为了中央与地方交错复杂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0.
藏学期刊作为我国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出版和传播载体,70年来为发展和繁荣中国藏学研究事业、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20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藏学研究成果借助数字传播平台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等内容,通过检索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70年来我国藏学期刊的出版和传播情况从年度、出版物、学科、主题、作者等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探讨在数字出版和传播环境下,如何借助全流程出版平台和新型数字出版模式,提升藏学期刊的办刊效率和传播影响力,进一步发挥藏学期刊对我国藏学研究的引领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