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吐蕃乃藏族先民建立的强大奴隶制国家,它的崛起标志着我国西羌诸部的初步统一,为我们多民族祖国古代英雄史诗增添了灿烂的一页,本文综辑汉、藏史料试图理出这段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东汉时期西羌社会长期动荡,塞内外羌人与东汉政权矛盾冲突特别严重,其持续时间长、波及空间广、政治影响大,因而成为东汉政治、民族、边疆、经济乃至社会等相关问题研究中无法回避的热点课题。在对东汉西羌诸问题的研究中,为史家所关注最多的是东汉与西羌之间长期陷于战乱的原因与教训,因其实质是对东汉治羌政策的检讨,故而立论多从东汉政权一方着眼,  相似文献   

3.
西藏入中国版图始自公元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入中国版图始自公元初常征在1997年第1期《河北学刊》上说,吐蕃族出自西羌,不祖鲜卑。西羌入藏始于战国,西藏诸族归汉事在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余年,早于元宪宗“郡县吐番”一千一百余年西藏入中国版图始自公元初...  相似文献   

4.
西汉初期,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王朝在与匈奴打交道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早期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的"征讨政策"、汉武帝后期的"绥抚政策"虽终武帝之世,匈奴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但为以后最终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也对促进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汉代诸羌     
西羌是一个多氏族多部落的民族,其聚居中心是河湟河曲地区。自无弋爰剑以后,分支达150种,其中9种在河湟以外独立活动,52种衰少逐渐依附于其他强大部落,89种各有部落组织。西汉时先零羌强大,东汉时烧当羌最盛,到东汉末年只有钟存羌尚能抗争。河湟诸羌与汉代关系密切的有以下20多种。  相似文献   

6.
《史记》所见"胡"与"匈奴"称谓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民族研究》2005,(6):60-68
<史记>中所见"胡"与"匈奴"两种称谓,其含义是有明显差别的.战国时匈奴及北亚草原各游牧部落,大多以"胡"为名."胡"的称谓泛指或分指"诸胡","匈奴"的称谓则专指匈奴.秦汉之际,匈奴在政治上统一了北亚草原,汉人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胡"与"匈奴"两种称谓频繁互换,出现了严重的混淆."匈奴"的称谓既指匈奴,也指汉朝北境"诸胡".而<史记>以"匈奴"指代战国"诸胡"的做法,正是司马迁用汉人观念解释旧史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西汉帝国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并不仅仅只是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战争,更多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在东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激烈对撞。不过终汉武帝一朝,汉匈战争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但改变了匈奴的命运,更把西汉帝国拉入了一个无法走出的怪圈,并一直延续到了其被灭亡的最终。本文将立足于汉匈之间的政治关系,结合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萎缩的现实,论证汉匈战争性质改变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匈奴单于疏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秦朝、西汉王朝时的匈奴单于,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年)后分裂附汉的南匈奴单于和留居漠北的北匈奴单于的驻地、承袭、事迹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疏理、校订、考证、阐释;着重是对单于的传袭世系和重要事迹两个难以缕析和繁杂纷乱问题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王昭君初嫁呼韩邪单于,单于死后再嫁新单于雕陶莫皋,其婚姻反映了匈奴的收继婚习俗。作为西汉人的王昭君,其婚姻形态是当时异族通婚中的一种。同时,她的婚姻也反映了汉族与匈奴及其他少数民族婚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知识荟萃     
汉宣帝促成民族和睦西汉神爵2年(公元前60年),匈奴单于虚闾权去世.为了争夺继承权,匈奴贵族们你杀我我攻你,酿成了一场空前剧烈的大动乱.汉朝的一些大臣向汉宣帝建议:乘匈奴内讧之际,"因其坏乱,举兵灭之."汉宣帝没有采纳这类主张,他赏识的是御史大夫肖望之的  相似文献   

11.
酒泉一瞥     
酒泉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毗连新疆、青海,北与蒙古国接壤。酒泉因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时击败匈奴,汉武帝赐御酒犒赏,将军倾酒入泉与三军共饮而得名,自汉设郡已有21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12.
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余太山(一)西汉与西域之关系,一般认为始于张骞首次西使。张骞首次西使启程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中途因被匈奴拘留,十余年后才得脱西走。他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是大宛,时在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①。《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闻...  相似文献   

13.
匈汉两地间的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境内匈奴与中原地区之间,随经济军事及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人口也在不断流动。汉初、匈奴冒顿时期、西汉末年还形成过几次人口自南而北的流动高潮,虽障卡刑法仍不能阻挡。人们总是朝更好的经济条件更宽松的社会环境移动。  相似文献   

14.
匈奴社会的管理比中原地区宽松,无以为生的中原贫民、留没匈奴之中原将士的亲属以及边民、奴婢等甘愿冒极大风险逃亡出塞,为的是去谋求生存.虽有障塞哨卡甚至腰斩酷刑却仍禁而不止.至西汉末年,汉廷所设四条恰从反面证明,时从中原北入匈奴谋求生存者已形成潮流.留居匈奴地区的中原人有一部分自愿参加了匈奴军队对汉军作战,还有中原人把穿井筑城治楼藏谷技术,以及计课人众畜物的疏记方法等带到匈奴地区.张骞、苏武、李陵等留居匈奴期间都曾娶胡妇建立家庭.李广利之死与殉葬无关.匈奴地区的中原人有人身自由.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119年春,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精骑,出塞攻略匈奴。汉武帝希望霍去病能与伊稚斜单于接战,为此,曾经两次调整出攻地点。卫青也想建立大功奇勋,却两次被更改出发障塞。卫青既出边塞,捕捉到匈奴人俘虏探得伊稚斜单于所在位置后,临阵命令前部将军李广合并于东部将军,而与其曾经的救命恩人公孙敖一起去攻取伊稚斜单于。李广负气出行,迷路失道,后大将军期,含冤自刎。匈奴伊稚斜单于西北驰遁。卫青、霍去病、李广、公孙敖明争暗夺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接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秦汉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特别是战争等原因,蒙古草原上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一些氏族部落,在其酋长和渠帅的率领下,不断地向漠南和塞内迁徙。其中最重要的有西汉后期和东汉前期匈奴人的内迁,东汉末年鲜卑拓跋部的内迁,以及西晋初年北狄十九种的内迁,等等。降及十六国末年和北朝初年,由于拓跋代(魏)国的奴隶主(后转化为封建主)阶级不断对漠北高车部进行以掠夺人口为主要目的的战争和  相似文献   

17.
民族历史西汉霍去病西征匈奴取道青海的探索 《青海地方史志研究》第1期第33页两汉匈奴单于庭、龙城今地考邱树森 《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第145页匈奴左地与姑夕王驻地王可宾 《黑龙江文物丛刊》第2期第61页关于“汉匈奴为凝台眷月.渠”印的若干间题 黄盛璋 《西北史地》第1期第9页 “汉匈奴为提台曹且渠”印考释店嘉弘 《人文杂志》第1期第103页北匈奴西迁考略林斡 《内蒙古社会科学》第1期第59页匈奴分裂的原因和呼韩邪附汉的意义莫任南 《湖南师院学报》第2期第16页从匈奴单于的继承看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王可宾 《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第1…  相似文献   

18.
关于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自古及今论者颇多,或言“和亲”政策是屈辱的、投降卖国政策;或言“和亲”政策是被迫的、妥协性的,目的在于缓和西汉王朝和匈奴的关系;或认为是西汉统治者企图通过双方统治者的联姻来建立一种罢战言和的政治关系等等,分歧较大,难相统一。造成学术界对西汉前期“和亲”政策看法不一的原因,笔者认为是缺乏系统  相似文献   

19.
自冒顿单于以来,匈奴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相互融合即以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趋势迅猛发展着.匈汉双方都需要对方的产品物资.当双方的融合固结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兼其他因素的支持配合,百蛮之长正式纳入了西汉版图,西域地区也全部纳入了西汉版图.  相似文献   

20.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分布于我国北方辽阔富铙的草原上,过着随畜而徙的游牧生活。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长达10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匈奴族之间有过频繁的接触,密切的交往。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矛盾,有时矛盾冲突异常激烈。怎样解释这一历史现象?匈奴的游牧地域住哪里?汉匈矛盾的起因是什么?西汉各时期对匈政策及其得失如何?等等,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