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成山 《民族论坛》2004,(6):60-61
80年代以后,沈从文研究在国内红红火火,形成了一股“沈从文热”。有人说,这首先是从国外热起来的。其实不然,对沈从文现象的关注早在7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在湘西大地上发生了。  相似文献   

2.
杨蕊 《中国民族》2012,(Z1):154
关于新文化电影,我觉得这个"新"从某种程度上不是说客观的,时间意义上的新,而是我们重新看待的新,是我们主观的角度。大家都知道沈从文终生写苗族,哈佛大学教授金介弗研究沈从文,他就讲过为什么研究沈从文。他说中国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温和内敛,但也是猜疑内耗的文化,而沈从文笔下的原始族群,  相似文献   

3.
张华 《民族论坛》2007,(8):42-43
沈从文是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个性、有影响的批评家。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极力维护文学独立、自由、纯正的品格,同时也强调文学对民族品德重造的社会作用,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以文学代替经典。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后,沈从文研究在国内红红火火,形成了一股“沈从文热”。有人说,这首先是从国外热起来的。其实不然,对沈从文现象的关注早在7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在湘西大地上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湖南凤凰人,苗族。其毕生创作中最有影响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他的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湘西之所以闻名世界,研究湘西的专家们认为,除了它本身的奇特山水和风俗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作品有关。大凡到过湘西的人,无不留恋湘西;读过沈从文作品而未到过湘西的人,又都无不神往湘西。  相似文献   

6.
湘西人家     
湘西,在沈从文的笔下是一幅风景画,在黄永玉画中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按说我与画坛大师黄永玉(土家族)算是有缘分的,三年内,我们见了两次面。 多年前,他和沈从文的大名是一同在我脑海中炸响的。早在认识他之前就令我惊愕不已的是:一个小小的凤凰边城竟出了两位大师,一个是文学大师、作家沈从文,一个是艺术大师、画家黄永玉,而且黄永玉还是沈从文的表侄。难道说这不是天下一奇? 据说,全国有两个美丽的古县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也许正因为凤凰美姿超众、人杰地灵之故,才有这两位大师的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说他的作品“一例浸透了一种‘乡土抒情诗’的气氛,而带着一份淡淡的孤独悲哀,仿佛所接触到的种种,常具有一种‘悲悯感’”,这种孤独、悲悯亦即忧郁的思想感情正是他创作的基调,它象阳光一样照射他描写湘西的所有作品。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描写乡村少女的作品很多。如萧萧、三三、翠翠……都是活动于山野苗岭的少女,她们大都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里。萧萧从小父母双亡,依靠伯父生活;三三和母亲相依为命;翠翠父母双亡,和年迈的爷爷在一只渡船上生活。正因为如此,他们从小得到的爱也是残缺的,而象萧萧根本没得到任何人的爱,这使得他…  相似文献   

9.
当年,湘西人凌宇所著的《从边城走向世界》在国内外激起一片波澜。如今,吉首大学正在建立的国际沈从文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唯一的沈从文研究中心,成果累累,飘香湘西,传向世界。 沈从文的名字如今已与吉首大学紧密相连,因为它们共同拥有着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湘西。沈从文是吸汲着湘西丰饶的山水与历史文化营养长成的一代文豪;吉首大学是踏着40余年历史脚步,在湘西青山秀水间洒下一路办学辉煌业绩。就这样,历史、文化、地缘、人文乃至民族的根根红线,自然地将沈从文与吉首大学串在了一起。于是,以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为两…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浪漫小说的怀乡是向并不存在或业已逝去的理想境界注目凝眸,以抒情笔法追寻与展现自然人性之美,以想象另一个桃源世界来表达对于现实社会的抵制与否定.以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为例进行论述,认为郁达夫的怀乡体现着从儒子到名士的转变;废名、沈从文两人回首乡关时的理想家园同中有异;萧红则以向童年回眸的形式开始怀乡之旅.这些差异反映了浪漫评论小说作迥异的文化身份及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1.
正以清明的眼,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不为爱欲所眩目,不为污秽所恶心,同时,也不为尘俗卑猥的一片生活厌烦而有所逃遁;永远是那么看,那么透明的看,细小处,幽僻处,在诗人的眼中,皆闪耀一种光明。——沈从文  相似文献   

12.
<正>"在任何一个过客的眼里,这(吉首)都只是一个平庸的都市。""尤其是寻找沈从文的世界的人而言,它只是一个中转站,此外别无意义。"从湘西走出、现居广州的专栏作家龙迎春在其2002年《品读湘西走进沈从文的家乡》一书的"吉首篇"中,开栏便以  相似文献   

13.
我的文章涉及两个人,其实我主要想介绍的是一个人,那就是湘西凤凰土家诗人田星六先生。在湘西或中国的诗词界,应该有些人对田星六的名字略有所闻。了解稍多的,知道他是南社诗人。若再问,田星六究竟何许人?他的诗词文章写了些什么?恐怕不少人都有些茫然。沈从文的情况就不同了,毫不夸张地说,苗族作家沈从文已走出凤凰,走出湘西,名满中国,走向世界。人们常把沈从文与凤凰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恐怕连被称为“熊凤凰”的熊希龄也自愧弗如,从两位名人在凤凰的故居参观行情即可见一斑。不必讳言,我的确不乏借助沈从文的知名度来介绍田星六之意。但进…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他们有许多称呼,在英语中,人们称他们为吉普赛人。美国人的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意见认为,他们起源于东欧的大篷车。然而,他们在一千年前就首先出现在这块炎热的、折磨人的印度次大陆的平原上。现在,他们中仍有数百万人——班贾拉人  相似文献   

15.
与家畜共存的生活桑布鲁族是在肯尼亚干燥地带依靠家畜生活的畜牧民。据说他们的语言是马萨伊语的一支方言,100个基本词汇,有95个与马萨伊语相通。其他文化要素也有不少相同之处。关于桑布鲁一词的来源,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是从马萨伊语蝴蝶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学者认为,菲律宾的伊戈洛人与中国的仡佬族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就是仡佬族中的一部分人迁徙过去的.本文认为,他们之间虽然有一种同源关系,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更不是同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7.
正11946年开始,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1966年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全给弄得没有了。沈从文在解放后,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沈从文和他的作品在人间却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8.
他们的故事看似平凡,他们的生活看似简单,他们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用一种平凡然而伟大的精神,用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默默地做着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正。是这样的平凡,正是这样的纯粹,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中国变得有希望,它感动我们,也感动中国-- 命运使我和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相遇199年33月,我被分配到武警广西总队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队服役。融水县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5个民族,自然风景独特,民族风情浓郁,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比较落后。在融水白云、大浪等乡,有一个瑶族分支——红瑶,因为贫穷、封闭和受“狗不耕田,女不读…  相似文献   

19.
三品凤凰     
<正>一品凤凰是在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美文里。文中那咿呀旋转的筒车、清澈的浮着长长水草的沱江水、浴在晨光里的乌篷船、喷香袭人的雪糍粑和醇香满口的苞谷酒,以及伫立一种形象的吊脚楼……蒙蒙细雨中,可见它飘渺秀逸之美;淡淡雾霭里,它有素雅恬静之韵;夕阳暮色之中,它现斑澜旖旎之姿。二品凤凰是在一个斜风细雨的白天。是清明的雨,引领我去沈从文墓的。我撑着伞,踏着石板小路,只见远近的古塔、吊脚楼、虹桥、跳岩、流水,全笼罩在雾也似的轻烟中,或隐或现,似有似无,凸现别样的朦胧美。这美既大气又细腻,既威壮又平和,既天然又有创造,真可说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了。  相似文献   

20.
麦西来甫传承当中的社会记忆因素是很重要的,麦西来甫表演中能看出很多维吾尔文化的社会史的内容,包含三种社会记忆:个人记忆(这与传纪和个人经历有关)、认知记忆(这与关于世界的总体知识相关)以及很重要的习惯记忆.沃尔夫认为,在人的生活世界和语言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每个民族都会发展出一些语言上的工具用以解决被认为是必要的任务,一个民族的语言因此将会是有关他们的思想方法、宇宙和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知识来源.麦西来甫传承中的语言因素也很重要,如地方方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