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我1996年写的《集印琐谈(》附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用后,有幸被多家报刊转载。2004年就"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成为"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新闻改写后,《美术报》和《名家》杂志等报刊相继发表。拙稿中讲了一个史实:"元末王冕以花乳石刻印,使印章除了作为权力象征和凭信工具外,还为篆刻艺术的形成带来了生机。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文彭则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的天地,从此,  相似文献   

2.
正我不是篆刻家,也不懂篆刻。但我喜欢看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的印章,每每被那些方寸之间洋溢着万千气象的印章弄的如痴如醉。结识青岛市青年篆刻家王海明,对于印章篆刻艺术的迷恋和喜爱,对于小小印章里面蕴藏的历史气息、文化意蕴和艺术之美,更是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小小印章,正应了那首歌的一句歌词: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相似文献   

3.
吴昌硕作为晚清最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诗人,他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篆刻方面,更是令人瞩目。吴昌硕之篆刻是集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主要由取法金文、历代玺印、石鼓文、砖瓦、陶器、封泥等上的文字为主,强调印外求印、古貌意蕴。他打破了前人固有的观念,在赵之谦“印外求印”的基础之上,大胆尝试,直接取意封泥,将封泥所展现的面貌融入自己的篆刻中,还取法古封泥之章法布局、边栏形态等,使其篆刻与封泥得到了很好的契合。本文仅以封泥为角度来探索吴昌硕篆刻的取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中,人们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哈普都·隽明,他就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的第一个书法家和篆刻家。三十八岁的哈普都·隽明,以他豪壮、圆润、飘逸、秀雅的笔势;布白均衡,刀法道劲,用笔自如的篆刻功力,章法布局之风采,在篆刻艺术与书法上,崭露头角,成为三江流域赫哲人的骄傲。小小印章妙趣横生哈普都·隽明生长在松花江畔的佳木斯市,从小就喜欢读书习字。1960年,当他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对书法篆刻  相似文献   

5.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因其作品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而流传至今。而他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甚深,在我国篆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因独特的书法魅力与超凡书写功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时代。本文阐述了王福庵的个人简介及书法篆刻艺术对现代汉字的影响,笔者通过对王福庵生平事迹的研究,深刻认识到他的艺术价值,通过对王福庵创建印社及作品解析、治印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欣赏到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两法师     
正在到功德林去会见弘一法师的路上,怀着似乎从来不曾有过的洁净的心情;也可以说带着渴望,不过与希冀看一出著名的电影剧等的渴望并不一样。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先生,我最初知道他在民国初年。那时上海有一种《太平洋报》,其艺术副刊由李先生主编,我对于副刊所载他的书画篆刻都中意。以后数年,听人说李先生已经出了家,在西湖某寺。游西湖时,在西泠印社石壁上见到李先生的"印藏"。去年子恺先生刊印《子恺漫画》,丏尊先生给它作序文,说起李先生的生活,我才知道得详明些;就从这时起,知道李先生现在称弘一了。  相似文献   

7.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因其作品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而流传至今。而他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甚深,在我国篆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因独特的书法魅力与超凡书写功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时代。本文阐述了王福庵的个人简介及书法篆刻艺术对现代汉字的影响,笔者通过对王福庵生平事迹的研究,深刻认识到他的艺术价值,通过对王福庵创建印社及作品解析、治印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欣赏到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由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印生肖魂——陈冠英、张维平刻石书画”展览于2月12至19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展出了由书画家、篆刻家陈冠英、张维平夫妇二人历经16年创作的生肖篆刻、书画近百幅作品。两位艺术家探索中国生肖的人文内涵,运用金石篆刻这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十二生肖以印立传,每一种生肖刻制不同形态图形印100方,共1200种,集书画篆刻于一炉,于方寸间见综艺天地,妙趣天成,蔚为大观。此次以生肖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在国内尚属首次。中国印生肖魂——陈冠英、张维平刻石书画在京展出@李辉…  相似文献   

9.
<正> 《民族论坛》1990年第4期刊登的《侗族族源续考》(以下简称《续考》)说:“在今侗族居住的湘、黔、桂毗邻地区,秦时出现过‘呕’、‘区’(即瓯人)的活动。东晋、南北朝时演变为‘乌浒’或‘僚浒’。宋时又被称为‘佶伶’或‘仡伶’明代始有‘洞人’之称。其历史渊源关系,笔者在《侗族族源初探》一文,曾作过粗浅论述”。上述论断实是1982年《初探》一文的补充和发展。现将文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质疑问难以资深入探讨。一、“区阳”的“区”是否就是“区人”《初探》说:“战国末期,今湖南西部的瓯越则被称为‘区’。《逸周书·王会解》卷七就记载了‘区阳以鳖’的活动”。“商秦时期,就常称瓯越的支系为欧、瓯、沤、或区”。  相似文献   

10.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曾赐予西藏众多僧俗首领各种称号与代表其相应权利地位的各式印章。文章主要探讨保存于西藏博物馆的两枚"统领释教大元国师"青玉印。通过版本校勘与审音勘同,文章认为元廷赐给噶玛噶举黑帽第四世活佛若贝多吉的"■"印与赐给萨迦细脱拉章的贡嘎仁钦的"■"印以及拉康拉章曲吉坚赞贝桑波的"■"印,三者都应释读为"统领释教大元国师"印,从而对前辈学者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这两枚印章并不一定非八思巴与其弟亦怜真莫属,反而若贝多吉等3人更有可能。最后对"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与"大元国师"之间的异同及其地位等级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唐代以来繁华的外在表象和艺术表现形式,让宋代一些文人开始意识到艺术应有更高、更纯粹的追求,体现最本质的内在精神与生命的意义。文人的美学精神在绘画中以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以诗书入画,把文学与绘画真正结合起来。禅宗精神在南宋发展到了全盛期,宋代许多文人深受禅学影响,禅宗的美学理念在艺术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龙钮玉印是一枚元成宗赐给第五任帝师扎巴俄色(1246-1303年)的印信。印章为白玉质地,附双龙钮,高8.1厘米,方形印面,边长9.6厘米,系红色印绶,印文为阳刻八思巴篆字,四行十六字,系“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藏语音译,现藏西藏博物馆。此印无论材质还是双龙钮形制,均具有极高的规格。从材质上来看,我国早期的印章主要以玉制作,取“君子佩玉”之意。至秦汉,只有皇帝才准用玉制印。到了元代,玉印开始颁赐给一品、二品官吏。  相似文献   

13.
吴端 《民族论坛》2010,(4):28-28
<正>"在一些旅游景点、大型饭店,作为蒙古族文化品牌的长调民歌俨然成了‘劝酒歌’。"今年"两会"期间,蒙古族人大代表鲁孟的《莫让‘唯商业化’使少数民族文化变味儿》的提案得到众多少数民族人大代表的热  相似文献   

14.
唐代以来繁华的外在表象和艺术表现形式,让宋代一些文人开始意识到艺术应有更高、更纯粹的追求,体现最本质的内在精神与生命的意义.文人的美学精神在绘画中以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以诗书入画,把文学与绘画真正结合起来.禅宗精神在南宋发展到了全盛期,宋代许多文人深受禅学影响,禅宗的美学理念在艺术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些学者撰文认为,中国对海外华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于是越来越多的华人呈现“再华化”的趋势,回归中国的华人日益增多。例如有篇文章说:“在早期的侨居时期,是强烈的‘中国因素’使第一代华人要落叶归根。最近由于中国的强盛,‘中国因素’再次起作用,不仅在第一代而且在新一代华人中,开始了‘回归中国’的现象。回归人数正在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着。”① 几个月后,同一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他说:“当前,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因素’又促使越来越…  相似文献   

16.
正2002年8月,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哈拉海城址出土印章一枚,为元代的"元押"。印章为黄铜质,通高(纽残)1.1厘米,重量8.28克。印面呈长方形,长2.7厘米,宽2厘米,厚0.2厘米,阳铸八思巴文。印背无款识,印纽呈梯形,顶部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读了《民族团结》1989年第3期刊登的《远嫁绍兴的纳西女》一文后,颇有一些感想。文章介绍,“到今天为止,远道嫁来绍兴的纳西妇女有增无减。”“这种出走能够使她们摆脱……摆脱她们自己也说不出的东西。她们渴望有一种新的生活,渴望走出去。唯一能够帮助自己摆脱的就是自己本身,用‘嫁’的形式实现这种‘摆脱’,成了唯一可以选择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吐蕃”考     
一、问题的提出 “吐蕃”是唐朝时期汉文史志中对藏族的称谓。至今国外仍沿用“吐蕃”一词的译音tibet。关于“吐蕃”一词是怎么来的?有人说可能来源于藏语,有人说来源于汉语,有人说来源于突厥语。已故学者牙含章先生说:“唐朝人在‘蕃’字前为什么又加了一个‘吐’字,到现在还弄不清楚。因为从藏文的古今史书中,查不出在‘蕃’字前加‘吐’音的任何  相似文献   

19.
<正>乍暖还寒的四月,我们坐在龙山县新城街道办事处油菜坪社区唐学智家的院子里,与其家人一起聊他们的家庭生活。让我们很奇怪的是,不管怎么聊,大家总是"一不小心"就说到"支书唐学智"上面去了。"没办法,我妈就是这么一个‘女强人’,我们都以她为自豪,且大河涨水小河满,‘大家’幸福咱‘小家’也幸福了嘛!"  相似文献   

20.
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誉为‘常胜将军”。他和楚青的爱情故事也如他的戎马生涯一样,起伏曲折,欲擒故纵,富有传奇色彩,令人称奇。1948年春,粟裕任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一天,他去军部教导队挑选学员,准备充实到支队机关。一进教导总队,粟裕发现一个学员正在教室里静声屏气写毛笔字,走过去一看,“还我河山”四个娟秀的大字印入眼帘。他禁不住脱口赞道:“好一个‘还我河山’,写得好!”写字者闻声转过身来,却是一位端庄、秀气的姑娘,倒把粟裕弄得一愣。“这是粟副司令员。”陪同者介绍说。“首长好!”姑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