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其主要民族有三个 ,即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据 1993年统计 ,在全国 2 87.38万人口中 ,华人有 2 2 2 .86万人 ,占 77.5 % ;马来人有 40 .76万人 ,占 14 .2 % ;印度人有 2 0 .41万人 ,占 7.1% ;其他民族共有 3 .35万人 ,占 1.2 %。在该国 ,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长期聚族而居并保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 ,民族差异性较大 ,易于产生纠纷和磨擦。另外 ,华人虽然居多数 ,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亦较高 ,但却被马来人视为外来民。马来人在新加坡虽然是少数民族 ,但从整个马来半岛看它却是当地一个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美国的华人约110多万人,不到美国总人口的5%,算得上是美国100多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在正直的美国白人心目中,对这一少数族裔满怀钦佩与赞扬。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曾对邓小平同志说过:“华裔人数之少,与其对这个国家贡献之大,不成比例。”美国华人在科技、教育、机械、土木和电子等领域大显身手,经济领域也有显著成就,少数华人已进入政界,争取华人应有的地位与权利。华裔取得今日的成就与地位,并非出于美国主流社会——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对少数民族的“照顾”、“优待”,恰恰相反,华裔的成就是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艰难困苦、靠自强不息的坚韧奋斗得来的。  相似文献   

3.
对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人(包括华侨和已加入所居国国籍的华人,下同)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堪称热门之一,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外国学者都有着丰硕的成果.然而印度华人问题在中、外学术界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外国学者关注较多的只是印度华人中的一部分,即印度华人中的藏族人(以下称"在印藏民").就连印度学者也很少关注印度华人,更很少研究他们,虽然有个别印度学者曾涉足这个话题,但研究深度和研究成果都很有限.毫无疑问,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对这一问题的忽视是不应该的,留下印度华人研究这一空白实在是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4.
李其荣 《世界民族》2001,12(3):34-4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近三十年来美国华人新移民的经历证明,他们不仅能够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坚韧和毅力在新的国度生存,并取得显著成就,而且为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模范少数族裔理论”掩盖了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美国人在美国面临的社会压力、种族歧视等现实问题,忽视了华人在取得成功背后的艰辛、苦涩和面对不公正时的孤立无援.“模范少数族裔”之说不仅误导美国公众,而且是对华人及其他亚裔美国人的变相歧视.  相似文献   

5.
杨茂睿  吉克麟卓 《民族学刊》2017,8(2):85-95,126-128
文章对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受教育程度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有了较大提高,文盲率显著下降,技能型人口比重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地区和经济社会发挥及全面小康的需要,四川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受教育程度依然较低,特别是技能型人口缺乏,文盲率还较高,受教育的性别差异较大.对人口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技能型人口比重的增加和受教育性别差异的缩小,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改进.文章通过对四川省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说明了民族贫困地区引进人才面临的约束及实现引进人才可能的方式.文章对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关于印第安人的自决政策对印第安人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各种组织的成立以及教育文化方面的发展,有力地说明了印第安社会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印第安人社会的各种问题都已经完全解决,特别是与美国总体水平相比,印第安人社会仍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美国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而这正是美国政府和印第安人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提升,当代加拿大华人的参政意识日渐觉醒,华人精英通过参加竞选和被委任等方式担任政府各级公职,普通华人民众通过参与选举投票、游行示威等方式积极参政,华人社团则积极从事选民教育,鼓励华人参政,为华人谋利益。展望未来,加拿大华人的参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在进入新世纪的第二年改革了其教育政策,2002年5月公立大学录取新生首次采用以成绩为标准(绩效制)而不是按民族配额为标准(固打制)的办法,结果出人意料,在马来西亚社会掀起轩然大波.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深入探讨了马来西亚政府实施绩效制的缘由,最后就马来西亚华人对受教育权利的抗争及其前景做了预测,认为绩效制是马来西亚政府为提高马来人的素质而采取的措施,对华人争取受教育权利也是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9.
就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目前存在学生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差,人才培养趋同化等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建议从试验课程改革、外语应用能力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教学方法改革、鼓励企业参与大学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设计、专业特色培养等方面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民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国家,其中,华人作为第二大民族在该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一直都很大,形成了"少数中的多数".据统计,马来西亚2001年全国人口为2252.9万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马来人,为1488.6万人,占66.07%;华人是第二大民族,有572万人,占25.39%;第三大民族是印度人,有167.1万人,占7.42%.[1]华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飘洋过海来到马来半岛谋生,华人付出的艰苦劳作和生命代价为当地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瑞天成爵士所作的评价:"目前马来西亚各个州之所以会有今天,全靠中国人的精神和事业."[2]  相似文献   

11.
重视教育是古今中外华人父母共同秉承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华人移民来说,教育是实现向上流动较为公平和有效的途径.子女的教育成功往往能保证其事业有成、生活富足,进而带动整个家庭的向上流动.中国新移民如何应对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挑战,除了受到华人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的价值观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到移居国的制度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约束,其中包括语言文化、移民政策、社会和种族歧视,以及教育制度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国新移民拥有国际移民"超高端筛选"所具备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优势,以及移民所独有的跨国资源,而这些都是帮助其有效应对上述教育挑战的主要策略与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华人主要聚居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华盛倾、檀香山和波士顿等地。据美国官方统计,全美华人已逾百万,人数居亚裔之首。华人靠三把刀(菜刀、剃刀和剪刀)谋生的状况已根本改变。他们打破了职业的樊篱进入各种专业性工作的领域。美国人普遍认为:“在美国白领阶层已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一份,这是华人社会最大的变迁。”最使美国人钦羡的是:按人口比较,  相似文献   

13.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看,在西欧列强统治马来西亚以前(当时叫马来亚),马来人、印度人、华人早已居住在马来半岛,甚至建立了王国。他们在开发马来西亚过程中,曾付出巨大的代价。在殖民统治的四百年间,帝国主义者为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把大批华人和印度人当作奴隶贩卖,强迫他们在马来西亚种植橡胶,开采锡矿,从中榨取了巨额利润。毫无疑问,为今日马来西亚的经济繁荣奠定基础的,除马来人之外,还有华人和印度人。这是抹杀不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陆华侨华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其他国家的移民及其裔群研究,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具有超越一般学术价值之特殊意义.中国华侨华人研究肇基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时期,受挫于上世纪50-60年代,复兴于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华侨华人研究呈现多学科研究、微观和宏观研究相结合、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等特点.但就整体而言,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第一手资料匮缺与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其原因是研究者学术训练不足与急功近利的研究态度,而后者与现行学术评估体系错位相关.只要克服以上弱点,中国学者有望在新移民、认同和融合、国际华人社会关联性等方面做出较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一 众所周知,东南亚华人的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对当地华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华人与当地民族的融合有哪些作用?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受资料所限,本文只涉及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6.
华人移民与美国政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移民参政意识的增强和参政水平的提高是美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公民选举为基础的分配政治是美国政治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参与选举是个人、团体取得权力和参与资源分配的主要手段。一个群体所取得的政治资源与该群体的人口数量、参政意识和参政水平直接相关。而要想参与美国政治,就必须是美国公民,因为在美国,只有美国公民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这种政治框架下,政治发展的主要标志就是政治资源在各种族之间的分配日趋合理(相对于一个种族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以及该种族对美国经济和文化的贡献)。华人是在美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早期对印第安人实行隔离措施和同化政策,受尽歧视和欺压,其传统文化和教育得不到尊重和保护.随着20世纪60 ~7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扩展,印第安人文化和教育逐渐得到美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联邦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保护印第安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使得印第安人受教育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以美国印第安教育法为例,从印第安教育法的社会发展背景、演进及其立法指导思想、法律实施保障、法律修订的时效性以及立法内容的专项性等特征分析人手,对印第安人受教育权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对中国的民族教育立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缅甸的印度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锡星 《世界民族》2002,5(2):65-69
印度人很早就迁移到缅甸 ,并且对缅甸的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这些早期的印度移民已逐渐与缅甸各民族混同一起。缅甸现在的印度居民是近代由印度移入的。 1 885年 ,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 ,并被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从那时起便有许多印度人迁居缅甸。在这些移民中 ,有些人是由英国人带往缅甸从事低级工作以补缅甸劳动力的不足 ;另一些人则是羡慕缅甸较高的生活水平而移居的。缅甸曾经是印度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 ,缅甸的印度人从 1 872年的 1 3 .7万人猛增至 1 891年的 42 .1万人 ,高峰时期的 1 93 1年达到 1 0 1 .8万人。但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9.
1984年,美国人类学界展开了一场思想交锋,论题的核心是"高海拔地区的人类生育力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还是受文化因素影响."参加争论的主要是美国、英国和印度的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20.
华人家族企业的认同、变迁与管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对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 ,认为 ,历史上华人家族企业的结构大致分为我者 /家族、氏族 /帮会和祖先 /异力三个层面 ,它给华人企业带来过发展繁荣。但这种由传统式家族认同所衍化出的企业管理上的封建家长式的弊病 ,表现在企业内部之应有的民主机制 ,企业结构缺少相应的整合力 ,企业领导偏重经验而缺少创新以及用传统“家 /佳”代替现代“人 /能”认同等。对此 ,文章提出华人企业除了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外 ,在企业文化认同上也要有所调整 ,从“家族化企业”向“企业化家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