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青藏高原生态环保立法与高原藏族生态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在全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中具有战略地位,但近几十年来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逐年恶化。因而,必须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生态环保法,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予以保护。由于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是藏族,具有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总体精神的生态文化观,并以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原则为集中体现。因而,在青藏高原生态环保立法中,应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立法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参与为主要立法原则,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进行充分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藏族雪域文化的凝聚与兼容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聚居的青藏高原是一块独特的地理单元,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自然环境十分特殊。青藏高原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明,营造出一个独特的高原文化圈。藏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一种与其自然和历史环境密切相联系的雪域文化。 一、藏族文化具有坚强的凝聚性 藏民族在那样特殊的地方与大自然抗争,需要整个民族的凝聚和团结。藏民族在雪域高原的险恶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发展和壮大,他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具有坚强的凝聚性。  相似文献   

3.
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是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促进高原社会、文化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宏观性的战略规划.高原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如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落实《规划》、全面建设青藏高原藏区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试论藏传佛教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中的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已逝去的20世纪是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遭到全面破坏的世纪。在全球生态危机的紧迫状态下,关注生态环境、研究生态文化越来越成为时代的一个中心话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抛弃旧的生态价值观、建立新的生态文明的可贵和必要。藏区群众的生态观念,对于构建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古到今的一部藏族史,也就是藏民族在高原上的活动史,而高原地理环境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又是十分独特的青藏高原的一山一水无不与藏族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高原深深影响了藏族社会.本文对此作初步探讨.一、高原环境与文化传播所谓的文化传播指相互间的交流和吸收,包括外界的传入和本身向外界的扩散.青藏高原地区处于一种封闭的自然状态中.就其整个高原的外围而言,高原的西南边是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系,这条庞大的山脉不仅挡住了印度洋暖气流的流入,从而无法改变高原及亚洲中部的干旱气候,同样对南亚半块上的文明传入也起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它是天然屏障,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有可能跨越它.当然我们这里似乎过分夸大了山脉的作用,从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这些影响既体现在高原植被和气候方面,也体现在高原水资源方面.气候变暖导致了高原冰川和冻土的消融和退缩,使得部分河流和湖泊迅速增长,同时,导致多数高原湖泊和河流干涸、草原植被退化以及牧业生产受困等社会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50年来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恶化,对农、牧业生产以及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本文从水资源枯竭、土地沙化、工业污染等方面阐述了气候变暖给我国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关注气候.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作为全国乃至世界上首条高原生态环保铁路,通过其环保理念和环保实践及在全方位、多领域、各环节实施的环保措施,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是人与自然生态、建设项目与高原环境和谐相处的典范,它将为我国今后经济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提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同时能发挥良好示范和典型引导作用,正如曾培炎副总理关于"青藏铁路建设中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值得全面总结推广"的重要批示。可以预言,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青藏铁路建设生态环保体系,必将在今后铁路运营中发挥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何永之 《民族学刊》2022,13(1):66-72, 138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但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宜居空间营建经验,发挥其聪明智慧在雪域高原营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宜居空间,并形成了择佳地而居,营建生态宜居空间等人居理念,生态宜居型住房的营造,实现了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和协调发展。西藏生态宜居建筑的营建很好地顺应了西藏高原复杂地理气候环境,巧妙地趋利避害,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藏民族对住房的营建,其原则就是最大程度地顺应自然地理环境,降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破坏,体现了藏民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展现了人居智慧。藏民族对大自然的保护、崇敬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观念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照亮着未来对生态居住环境营造以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被视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在这高海拔、气候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上,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以顽强、乐观而善良的生活态度,用各种文化手段与行为保护着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呵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今天我们深入了解藏族文化,不难发现从生计方式到各种文化禁忌,无不渗透着藏族人民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并使万物生生不息的环保理念。本文用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试图对藏族文化中生态保护的意识理念及文化实践作一梳理,以探讨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丹曲 《西藏研究》2007,1(1):58-67
藏族史诗《格萨尔》宏大磅礴,从中既能领略到雪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又可感受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生存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史诗不仅再现了古代藏族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认知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纯朴观念,这些观念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对指导高原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简要概述了《格萨尔》中的生态内容,并阐述了其生态意识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论西藏主体功能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单元,拥有许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其生态过程对保障我国乃至东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凸显,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到威胁。文章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生态屏障以及区域开发体系的构架。按照西藏生态经济分区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在分析西藏生态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开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3.
创建青藏高原环境资源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森林草地的生态价值是一种包含人类抽象劳动在内的无形劳动生态产品 ,需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创建新型的环境资源产业 ,探索使生态效益价值得到市场实现的有效方式。环境资源产业的组建需要在宏观上作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资源性资产的基本特性 ,包括认识资源性资产的价值含义 ,确认青藏高原资源性资产主要实体 ,掌握无形劳动生态产品使用价值特点。二是搭建环境资源产业组织框架 ,要求集中力量抓好几个重要生产部门 ;三是营造环境资源产业运作的市场氛围 ,主要涉及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围 ,以及为该产业顺利运作而制定的一些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杨丽雪  张明善  王尚成  李进 《民族学刊》2021,12(3):58-63, 100
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规划》中,川西北高原地区被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由此,在“生态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前提下,如何推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研究并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以川西北重点生态功能区——红原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进行剖析,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找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相互耦合为视角,提出川西北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耦合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原藏族在数千年的生态环境适应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环境—文化适应模式,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严酷和脆弱,在高原藏区形成广泛的自然禁忌和神山圣水的集体表象,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它是高原藏族在适应特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反映出高原藏族对脆弱生态环境的谨慎适应。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区藏族与穆斯林群体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藏族和穆斯林群体的关系 ,是青藏高原诸多民族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关系 ,对青藏高原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影响极大 ;藏穆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源于它们之间长期、持久和频繁的民间互动 ,而互动的深层根源则是两种生产方式的互补共生需要。互动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但“和而不同”才是藏穆关系长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三江源地区生态退化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波 《西藏研究》2007,1(3):88-96
三江源地区生态退化既有气候干旱化的自然原因,又有人类活动过度的人为原因,但更为根本的是制度因素。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从草场产权制度不尽合理、资源与环境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及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不断转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导致三江源地区生态退化的新解释,增加了认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特色农业的内涵和青藏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确定了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选择。在此基础上从显示性指标对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整体不强并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