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人口7214431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外,湖南桃源县、河南渑池县出有少量人口分布。维吾尔,意思是“团结、联合、协助”。其族原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游牧民族“丁零”。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和田、罗...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人口普查相关统计资料,从人口数量、分布、受教育水平及行业水平等四个层面对维吾尔族人口在2000-2010年期间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人口发展变迁与维吾尔族族群发展的内在联系.十年间,维吾尔族人口素质通过上述四个指标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提高,而社会经济发展的欠缺又制约了维吾尔族族群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立 《民族论坛》2012,(11):33-35
提到维吾尔族,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聚居的那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实,在湖南,也居住和生活着部分维吾尔族同胞。据统计,湖南世居的维吾尔族同胞现共有7939人,主要聚居于常德市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汉寿县毛家滩回族维吾尔族乡,鼎城区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除此之外,湖南各地还有很多在湘学习、工作、经商的维吾尔族同胞。在维吾尔族传统佳节——古尔邦节前后,我们特别采访了几位在湘的维吾尔族同胞: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的翦凝松.从当年白手起家的养鸡专业户,现在已经成了带动一方的致富领路人;在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维吾尔族学员们,将学院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努力学习技术知识;在郴州经营烧烤的巴图尔,从推着烤羊肉串的小推车走街串巷做起,如今办起了在郴州设有12家分店的有限责任公司……这些善良、真诚、优秀的维吾尔族同胞,和全省其他各民族同胞一起,共同构建起了团结、和谐的湖南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人口学的指标体系构建法分析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解析了维吾尔族人口在地域分布与社会阶层方面的固化现象,探讨了这样的固化可能带来的维吾尔族人口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之间差距扩大的隐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促使维吾尔族人口整体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洁  朱超银  李婧 《民族学刊》2019,10(5):56-63, 115-117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9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田野观察及实物资料收集,采用解释现象学及扎根理论方法,对内地新疆籍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汉语社区社会化过程中之意义建构与文化融入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面对生活喜好差异及社区环境差异,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成了高比重正向意义构建,分别采取部分融入及完全融入的文化适应策略;(2)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喜好及社区环境差异生成的意义构建,与情感态度差异生成的意义构建交互,影响甚至决定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速度及走向。文章最后以跟踪采访数据展现维吾尔族学生在饮食观及语言观影响下文化适应的心理动态。  相似文献   

6.
从《突厥语大词典》看古代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邓浩饮食是民族文化中极具稳定性的部分,它受制于民族的经济生活,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的鲜明反映。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维吾尔族以自己灿烂的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其中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著的文化特质,集中体现了该地区的价值观、发展观等核心的价值。通过对维吾尔族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与探究,分析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构建当地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得出了维吾尔族核心文化价值里追求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的早期信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维吾尔族的早期信仰何星亮维吾尔族与大多数民族一样,曾存在过图腾崇拜、巫术、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萨满教等早期宗教信仰形式。这些信仰产生于原始时代,而残存至今。了解、探讨维吾尔族的早期信仰的发展、变迁和整合是很有意义的,但学术界在这一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不卑 《民族论坛》2012,(11):36-37
新疆维吾尔族青年伊米尔阿卜杜拉·乌加布敦拉·巴图尔20来岁到郴州创业,从推着烤羊肉串的小推车走街串巷做起,如今办起了在郴州设有12家分店的有限责任公司。那么,维吾尔族同胞巴图尔是怎样融入湖南的郴州创业的呢?笔者特意采访了这位优秀的维吾尔族青年。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维吾尔族的起源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难达共识。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方法论问题,而不是史料的缺乏和理解的歧异,进而针对《维吾尔族简史》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源”与“流”、“形成”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辨析。指出维吾尔族的族源是丁零,而形成则是在回鹘汗国时期,喀喇汗王朝和叶尔羌汗国时期是维吾尔族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根据《突厥语词典》提供的珍贵语言材料,对11世纪左右维吾尔族服饰的原料、类别、特点以及佩饰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勾勒出了11世纪左右维吾尔族服饰的基本面目。作者认为古代维吾尔族服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维吾尔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以及文化习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麦西莱甫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麦西莱甫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特有的,集歌唱、音乐、舞蹈、游戏于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民间,已成为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麦西莱甫的起源与发展与维吾尔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紧密相关。目前,有关麦西莱甫起源与发展的史料极为罕见,我们只能从维吾尔族的神话故事,配合一些汉族历史典籍和其他突厥语民族的相关材料,对麦西莱甫的产生与发展作一个简单的勾勒。宗时,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虽然《…  相似文献   

13.
<正>湖南维吾尔族是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全国除新疆外,只有湖南有聚居的维吾尔族,因此这里也素有"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之称。湖南有维吾尔族约12000多人,主要集中在常德市的桃源县、汉寿县、鼎城区、澧县、津市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有关部门批准,先后成立了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4.
何红霞 《民族论坛》2012,(14):96-98
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在维吾尔族习惯法中占很重要地位,其内容也最为丰富。本文以维吾尔族婚姻习惯法为对象,对维吾尔族妇女婚姻生活历程及其变迁进行了论述,展示了现代维吾尔族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的基本状况,分析了维吾尔族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的变迁动因。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有一种专门为婴儿设计制造的“摇篮”,称作摇床(维吾尔语称“布休克”)。这种摇床很久以前就已经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中普及。维吾尔族的摇床因其结构牢固、工艺精致、普及范围广等特点而更为突出。维吾尔族的每一个家庭,都少不了一张小摇床。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摇床里的孩子是别克(有地位的人)的孩子。可见摇床在维吾尔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要找一个没有摇过摇床的维吾尔族母亲几乎是不可能的,维吾尔族人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婴儿时期大都是在摇床里度过的。摇床是维吾尔族母亲的第二个怀抱。  相似文献   

16.
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族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族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族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族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族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族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北京“新疆村”调查武仁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其居地处中西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为维吾尔族从事商贸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据史料记载,维吾尔族商人与北京发生商业往来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建立于9世纪中叶的高昌回鹘王国经济比较发达,农业...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人的鼓乐和花帽文/张光汉(一)鼓乐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鼓乐是维吾尔舞蹈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之一。俗语说:“哪里有鼓声,哪里就有舞蹈”,可见鼓乐在维吾尔舞蹈中的重要作用。鼓乐主要有铁鼓、大鼓、皮鼓、铃鼓和手鼓。铁鼓是蒙革的,鼓身为铁铸成...  相似文献   

20.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南疆实行伯克制度,任用维吾尔族人为三至七品伯克,管理南疆地区民事。乾隆二十四年,大小和卓亡后,尚有后裔流亡于巴达克山、浩罕一带。道光以后,其后裔在浩罕等国支持下,利用维吾尔族白山派崇信和卓的心理,多次骚扰、侵占南疆地区,相继发动了张格尔叛乱、七和卓之乱、倭里罕之乱等,为此清朝展开了反和卓后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