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佚名古画鉴定的主要任务是断代,既要目鉴图像,又要考证文献,还要运用逻辑学理清思路.本文首次将"5W"的模式引申应用于佚名古画的图像考据,为古书画鉴定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为此,笔者以《圣祖木兰会亲图》研究为例,对基于5W的佚名古画图像考据进行探讨,解决了画中的主角和参与者的身份、描绘的主要事件及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否宫...  相似文献   

2.
吉首市,地处湖南西部,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市205012人,其中苗族81854人,土家族55247人,汉族56604人,其它少数民族1307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贫困山区小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乡村知识群体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但自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群体较少有人关注。事实上,这一群体一直在乡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与历史上的乡村"士绅"有着渊源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作为国家与乡村、历史与现实的纽带,它对整合乡村、传承文明和推动乡村现代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很可能是当前各种传统整合力量均已衰弱背景下探索新整合机制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西藏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因素、文化传统而与内地的乡村城市化模式不同,其乡村城市化是在一条自上而下的道路推动下逐渐进行的.在其乡村城市化过程中,村庄处于一种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期,其既没有进入都市化的状态,也不再是传统的较为封闭的状态.文章回顾了内地乡村城市化研究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西藏乡村城市化的特殊之处,最后通过实地调查一个乡村的转型来具体展现目前都市化过程中村庄所处状态.  相似文献   

5.
何芳 《民族论坛》2007,(6):52-53
喜剧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被20世纪的理论家所重视,其中,普罗普在《滑稽与笑的问题》中所阐明的喜剧理论,就具体说明了关于笑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还有与滑稽和笑两个术语相关的一些亚范畴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治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西藏乡村经济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推动西藏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设西藏新农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文章以当前西藏乡村经济的环境和现状为立足点,着重研究西藏乡村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与基本路径,提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西藏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习惯法是一个具有确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少数民族权利是支撑习惯法的核心内容,国家现行立法对少数民族习惯法持支持态度。习惯法作为乡村治理的一种本土法治资源,是传统乡土社会构建和稳定社会秩序的纽带,也是乡村社会治理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乡村治理中必须坚持习惯法的基本法则,凸显习惯法在乡村矛盾纠纷处理中的基本功能,彰显习惯法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功能。必须依据《民法总则》订立和修改习惯法,制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村规民约,国家法的施行应当与习惯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王文长 《中国藏学》2006,(2):96-101
西藏乡村是中国区域社会最边远的一角。城市化如何化及乡村,乡村以何种方式和姿态融入开放社会,这是西藏发展面临的考验。本文认为,西藏乡村仍将在城市化中存在,乡村发展与城市化是相辅相成的,调动城市与乡村两个积极性,内含乡村发展的城市化更符合西藏迈向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利益。经营乡村是西藏乡村建设的新方向。以经营的理念去认识、发现西藏乡村资源,在开放市场中激活乡村资源,使西藏乡村在加强建设的同时,更充分地实现乡村资源价值,这就是西藏乡村的出路——走向繁荣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该书针对中国乡村前途问题的讨论,明确指出乡村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乡村的价值不仅表现在乡村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也表现在乡村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如果不理解乡村的文化载体意义,就会在建设乡村过程中破坏乡村文化。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要把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性与乡村地方性的交融中构建出的村落秩序一直都是乡村问题研究关注的焦点。作为村落社会行为主体的乡民,其行动能力一致性的程度成为村庄秩序构建的基础。这就使得对乡民的统一规训与宰制成为村庄秩序构建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集体化村落乡民行为规训手段的描述与分析,探讨村落社会整合与秩序构建的动力机制。从类型学意义上讲,这种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再集体化"乡村社会场景中村落秩序与社会控制的讨论,有助于我们在构筑村落社会秩序时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与判断。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乡村旅游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和因素进行探讨,认为乡村旅游与其说是在"乡村空间"里旅行,还不如说是在"乡村概念"中旅游."乡村魅力"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或许并不是换一个"地方",而是换一种体认"价值".  相似文献   

12.
那天是七夕,中国情人节。正在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审计风险评估学博士的台湾女孩雪如,驾一辆红色跑车,接我们去牛津大学附近一个古老的英国乡村——水边的堡登小镇喝下午茶。原本一个小时的路程,雪如却绕了近三个小时才找到那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异域幽处。难怪她一边找路,一边忙不迭地自责:“我本来不应该走错路的。真是越急越容易错。”坐在她一旁的表弟却笑她这是做补习班小妹练出来的急性子,副作用是越急越徒劳。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改变了壮族乡村的社会结构。城镇化一方面带来壮族乡村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失衡,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壮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革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壮族乡村地区要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及教育等手段,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个安置在广东的三峡移民村落白村首任村长上任、下台的调查与分析,探究了移民村落的乡村权力"博弈"过程,以及这种乡村权力与移民适应的关系,指出帮助移民获得适当的社会资本是帮助移民更好地适应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其运行特点十分复杂,主要体现在"家国同构"的一致性、"因俗而治"的差异性和合作共赢的依存性三个方面.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没有一个个家庭的富裕,没有乡村社会的支持,就没有国家的强盛;没有强大的国家对家庭和乡村社会强有力的保护,乡村社会就不会有安宁的生活.因此,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上下互动、有效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举国大丰收的日子里,碧罗雪山新垦地上傳出了大丯收的消息。11月初,我們聞訊赶到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县的一个叫作普罗的乡村。这是碧罗雪山西坡的一个傈凓族和怒族杂居村,拔海在兩千公尺左右。早晨,暖和的太阳照耀着碧罗雪山和高黎貢山山頂上的初雪,象鬚髮斑白的老人一样喜笑顏开,山下奔騰的怒江在阳光下欢呼歌唱。我們在五、六十度的半山腰上,从一个山寨走到另一个山寨,到处看到兩丈多高的寬大的苞谷架,象一座座金色的牌坊豎立起来,連一小块平整的过道都晒滿了稻谷。一陣牛角号后,傈僳族和怒族的社員一起爬上一层接一层新开的梯田去搶  相似文献   

17.
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在于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又要受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制约。随着西藏乡村社会经济结构中农牧业份额的下降和农牧业生产方式自身的现代化,乡村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革,这是农牧民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此笔者对西藏乡村社会生活现代化作一讨论,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18.
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究其根源 ,自然地理所导致的发展环境约束是最基础的原因。因此 ,尽管 5 0年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但西藏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仍十分薄弱 ,乡村呈现出整体的相对贫困状态。本文认为西藏农牧民增收与反贫困攻坚的基础 ,归根到底就是乡村建设。西藏的贫困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状态 ,对西藏贫困现象的治理也必须有一种综合、整体的系统思想。乡村建设正是从乡村农牧民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行为方式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从基础性和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扶贫行动和扶贫资源的配置 ,把扶贫行动与乡村社区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 ,体现新阶段反贫困的深化和系统化 ,使西藏 2 1世纪的扶贫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对旅游标识系统的概念与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生态性与艺术性在乡村旅游标识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其次对壮族乡村旅游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生态性与艺术性的角度,提出壮族乡村旅游标识系统的构建。认为旅游标识系统是旅游地信息的整合模式,发挥一种特殊的旅游交际功能,在乡村旅游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草原是一个浇灌着纯朴、真诚、亲情的人间天堂,那么支撑着这个天堂的,就是那一个个看似简单的蒙古包以及住在蒙古包里的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