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刊2010年第1期《杜文秀卖国说辩诬》栏目,共刊出3篇文章,第1篇文章是林荃先生的《杜文秀大理政权是封建割据政权吗?》文章对高鸿志先生在其所著《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一书中一些诬蔑杜文秀及大理政权的观点进行驳论。高鸿志先生于1998年在黑龙江出版社出版了《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一书。他在书中认为杜文秀派使赴英乞援,杜文秀受了刘道衡的愚弄,派其出使英国,从而在对外关系中铸成大错。因此,有必要继续探讨杜文秀政权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根源。所谓的根源是指阶级根源。高鸿志先生在《杜文秀在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根源》一节中,探讨了杜文秀对外关系中所犯严重错误的阶级根源,认为大理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大理政权仍属地主阶级性质,是封建割据政权。高鸿志先生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杜文秀大理政权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割据政权。第一是当时的社会状况、阶级斗争形势及其与杜文秀起义的关系;第二是给杜文秀划分阶级成分,杜文秀是出身回族士绅家庭;第三是从几方面来论述大理政权仍属地主阶级性质。林荃先生就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驳,史料翔实,立论公允。尤其是作者以大量史料,阐述了19世纪中叶杜文秀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对近代云南社会的影响。他认为杜文秀...  相似文献   

2.
马颖生 《回族研究》2007,(4):143-144
2006年是杜文秀领导的有回、汉、白、彝、景颇、傈僳、纳西、傣、藏等民族参加的反清大起义150周年。在这可纪念的年份,在这云南反封建斗争开始的年份,我省资深研究员、杜文秀起义研究专家林荃先生的《杜文秀起义研究》一书的面世,可谓给这次远去的农民起义献了一份厚礼,给人以空谷足音之感!林荃先生是我省杜文秀起义研究的知名专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即对杜文秀领导的咸同云南各民族大起义产生了浓厚兴趣。1959年到云南省历史研究所工作后,在广征博采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还走出书斋,深入滇西大理、保山、腾冲等地,访之乡村,询之父老,调查杜氏…  相似文献   

3.
杜文秀使英问题辨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文秀从未同任何外国政府建立过什么关系,到过大理的仅有法国安邺所率领的探险队,但当即被杜文秀所驱逐。所谓回民使节这一杜文秀被谴责的主要事件,先是由腾越柳映苍所策划,继则由刘道衡在其中扮演主要的角色。从英缅政府行政日志所揭露的事实来看,刘道衡的使英与杜文秀并无关系。这个近似闹剧的历史小插曲之所以被大肆渲染,是英国在印度和缅甸当局由于政治上的需要而制造出来的。真相如此,对杜文秀的谴责自然无从成立。且不论云南回民在反抗清政府统治者的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如何,事实上,由于云南回民起义的结果,在杜文秀的直接抗拒或是起义的间接影响下,英法窥探云南的计划受到打击,被推迟了18年。因此,杜文秀在这场英勇斗争中的领导地位,是不应加以湮没的。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云南回族研究会和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发起的“杜文秀起义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26日至31日在大理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150多人分别来自全省各地州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教学和科研、宣传,统战、民族工作部门,包括了回、汉、白、彝、苗、满等民族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民族工作干部,提供会议论文50多篇,大家聚集一堂,探讨清朝咸同年间杜文秀领导以回族为主的各民族反清大起义。全体代表还到大理城参观了“杜文秀帅府”,到大理市郊下兑村瞻仰了“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墓”,表达了对这位起义领袖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5.
谁为杜文秀平了反——为田汝康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人类学家、史学家田汝康教授澄清了杜文秀历史疑案.此案的起因,最初是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根据第三手间接资料,写文章提出杜文秀起义时意图出卖云南给英帝国主义.文章引起当时一位领导人的关注并约见了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等人,谈话中又将杜文秀与新疆的阿古柏扯在一起.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苑文澜在1954年8月修订、1955年9月出版,称为第九版的<中国近代史>就增加了斥责杜文秀"勾结英国侵略者"、是"祖国和起义军的叛卖者"等内容.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杜文秀对外关系历史疑案可以说是"上定",而田汝康先生能根据早年阅读过的资料对这些说法"抱怀疑态度",继而又应云南回族同志的要求进行研究和辩误,需要极大的勇气,真正体现了一个学者的良知与良心.  相似文献   

6.
刘道衡没有杜文秀大理政权授予的出使英国使节的正式委任状及大理政权正式授予的官员职衔,他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委派的"使臣"的合法身份.划道衡所带交英国印度事务部的<上英皇表>不是从大理带出的,而是在缅甸形成的.其他说明献"大理所管之地"的图、"献土称臣"及要求出兵援助的信件,都是离开大理以后形成的,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直接授权处理的合法依据.这些离开大理以后在云南以外形成的<上英皇表>及信件本身,不能证明刘道衡具有大理政权"使臣"的合法身份.诸种史实表明,刘道衡不是杜文秀派出的"使巨",他以杜文秀"义子"的身份充当杜文秀派往英国"使臣"的身份是假的,是他脱离柳映苍派出的以马似龙为首的使团后自封的.  相似文献   

7.
1936年,《逸经》文史半月刊连载了何慧青先生的《云南杜文秀建国十八年之始末》。全文分“杜文秀事略与洪秀全之比较”、“杜文秀革命之背景”、“建国大理之规模制度”,“占领之区域”、“战事简述”、“和议之经过”、“中心人物传略”、“军事与兵制”,“杜文秀之失败”、“结论”等10章,为当时少有的作品,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云南省分会于1940年将其翻印成书后,此书在回民中间广为流传,影响更大。如马聪先生在为该书作序时写道,“近阅《逸经》文史集刊,获读何君慧青所著《杜文秀建国十八年始末》记一书,搜集故实,不蔓不支,以客观之态度作系统之叙述……诚为近时不可多得之史料。”  相似文献   

8.
1868年杜文秀开始与英法殖民主义者发生接触,他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是完全正确的,态度严肃但决不粗暴,这一年进入云南的是德拉格来和安邺率领的"探险队",当他们到达大理时,杜文秀面斥法国神父,勒令安邺等人立刻离境,决不加以接见.而所谓"回教国"问题,来源竟是散发于西藏、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张阿拉伯文传单,与大理回民政权无涉.至于刘道衡使英,则完全是刘个人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他个人的骗局,因为在对外关系上,杜文秀态度一向正确,直到最后大理被攻陷时,政治上也无妥协动摇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一) 1856年至1874年杜文秀大理革命运动是云南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少数民族反封建,反压迫,争取自由的伟大斗争。在杜文秀领导下,以“革命满清”为宗旨,依靠广大少数民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封建统治阶级展开了一场不屈不挠的斗争,动摇了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对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不少有识之士为收集其有力的物证,作了很大努力,但收效不多。究其原因,客观上存世文物确实不多,另一原因可能是对这一时期文物的存世特点还没完全掌握。对此,我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史学界讨论杜文秀对外关系问题已50余载,不同观点的学者发表论文、文章数十篇,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讨论时间最长、最富争议的历史疑案之一.本文撮其扼要,分三个阶段评速学术界诸家看法,以及阐述谜底最终为杜文秀研究资深专家、云南省博物馆林茎研究员揭破.  相似文献   

11.
Pan-Africanism is usually considered a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black 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advancement. This focus on activism alone sometimes occludes the profound philosophical issues that inform Pan-Africanist discourse. The last decade has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ideological posture of the African Union (AU) as reflected in the change of name from the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OAU).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contex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agenda of the African Union and highlights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an agenda.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frican Union conforms to certain aspects of W.E.B. Du Bois's philosophy of Pan-Africanism that focuses on economic self reliance, at the same time that it uses Du Bois as a template for critiquing the neoliberal economic dispensation of the African Union implemented through its program, the New Partnership for Africa's Development. This it accomplishes with its emphasis on Du Bois's critique and skepticism of modernism and Western philanthropy.  相似文献   

12.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是元朝在藏区设立的三大宣慰司都元帅府之一,治所在河州。对于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学术界至今尚待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实际上是由这样几部分组成:一是"掌军民之务"的宣慰司系统,如总管府以及总管府下辖的各州、县,这一系统是以行政管理为主。二是都元帅府所属的军事系统,如元帅府等;三是吐蕃等处宣慰司兼管的万户府等。四是招讨使司系统。二、三、四系统均以军事管理为主。五是管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宗教机构,但这一系统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中。一些论著中之所以未能理清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管理体系,其原因就在于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与都元帅府两大系统都兼有一定的军政管理职能,也都管辖着相应的行政与军事机构,只是吐蕃等处宣慰司更侧重于行政管理,而都元帅府则偏重于军事防务。  相似文献   

13.
元代萨都刺《雁门集》中保存有数十首涉道诗,是萨都刺寻访江南道教的历史记录。萨都刺作为东来的回回人,注意了解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他足迹遍及江南道教名山宫观,与道门人士结为方外之友,这反映出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中,不同民族宗教间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杜赞奇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以及研究中构建的复线历史范式有着深刻的学理背景: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国际学术界兴起了民族主义的理论研究;中国民族主义问题是美国中国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兴起,为杜赞奇的研究直接提供了学理上的思想资源;杜赞奇的研究也是美国中国学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反思浪潮的体现和结晶。  相似文献   

15.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ongoing relevance of W.E.B. Du Bois for the global analysis of race and class. Engaging scholarly debates that have ensued within the educational subfields of critical race theory (CRT) and (revolutionary) critical pedagogy,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a deeper engagement with Du Bois’s ideas contributes theoretically and methodologically to these two subfields. Of particular focus is Du Bois’s conceptualization of a ‘guiding hundredth,’ which he forwarded as a corrective to his ideas of a ‘talented tenth.’ The article also offers a case study analysis of the film Sounds of a New Hope, which documents a hip hop exposure program to the Philippines. The case study draws upon Du Bois’s ‘guiding hundredth’ for a twenty-first century context as a Filipino American cultural worker utilizes hip hop to articulate, analyze, and alter the lived experiences for Filipino/a Americans in a global diaspora.  相似文献   

16.
This essay addresses the legacy of W.E.B. Du Bois, as both scholar and activist, at a time when the university's civic mission is imperiled by corporatisation and racial backlash, access to its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predicated on whiteness and wealth, and the greater public good is financially and spiritually starved with every advance of American empire abroad. Focusing on Black Reconstruction, it elaborates in particular on th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Du Bois's reading of the post-Reconstruction era for progressives caught in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e current post-Civil Rights era. Drawing on Du Bois's insistence that education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is centr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a nonrepressive and inclusive polity, the essay reflects on the current crisis of black educational access to quality schooling at all levels, as well as the relentless attacks on more public sites of pedagogy, within the context of neoliberal soci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as well as the racist backlash against the civil rights gains of the 1960s. It addresses the degree to which engaged dialogue about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racialised exclusion in the US and globally in the university have been derailed by the dictates of a particularly limp version of liberal multiculturalism and its allegiance to the privatised discourses of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In so doing, it explores the role that educators might play in linking rigorous scholarship and critical pedagogy to progressive struggles for securing the very conditions for racial justice and political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7.
张嵘 《回族研究》2004,(4):19-26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唐君毅、杜维明为代表的当代新儒家对伊斯兰文明的认识及其以文化自觉的心态和"庆幸多样性"的文明视野所倡导、实践的"回儒对话"的全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位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乡的瞿昙寺 ,是由三罗喇嘛在洪武二十五年 (1392年 )创建 ,后经永乐、洪熙、宣德三代大规模扩建。寺院由围墙、山门、碑亭、佛塔、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隆国殿、大小钟鼓楼、壁画、回廊、三世殿、护法殿等组成 ,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廷式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19.
文明对话的基础是对其他文明的平等、宽容、广泛的理解和研究态度。但从近现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探讨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困局,“师夷长技以制夷“,民族救亡和社会革命的任务是头等大事,因此,大家的眼睛始终盯着希腊-罗马传统的欧美文明,急于理解和研究他们。长此以往,也就自然而然地忽略了、甚至拒绝理解其他非西方文明。综观20世纪的中国学术文化史,我们发现除了个别大家鸿儒,中国一般的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不懂伊斯兰文明、不懂印度文明,更不懂那些较小的文明。他们不屑于了解这些文明。他们对这些文明的傲慢态度不亚于某些西方人士。所以,作为泱泱文明大国,积极加入到世界文明对话的时代潮流中,对世界各个大系文明与亚文明展开深入广泛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在当地设置的税务官(khralpon)和文书官(yigepa)分别负责赋税征收和公文处理、田亩登记等事务。他们在汉文文书中被称为判官,与唐朝的孔目官和掌书记有相似之处。营田官(zhingpon)和水官(chumngan)则分别负责土地分配调整、农田水利管理等事务,按部落大小分别设置不同数额,且有不同级别。他们与唐朝的营田使、都水令等职官相似,但也有自身特点。吐蕃营田官对归义军营田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