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吐蕃占领唐朝河陇地区以后,废弃该地区原有唐朝官制,建立军事占领区官制,于沙州设置节儿,取代原有的唐官刺史,亦即以吐蕃官员统治唐人,另由唐人出任都督,以辅助节儿处理唐人事务。然而,此套制度于蕃占沙州第七年,发生氾国忠等攻杀沙州节儿等蕃官事件,迫使吐蕃不得不更弦易辙,对沙州官员作了某种程度的调整。因此,有学者针对上述吐蕃的调整,以为批示S.6829v号及P.3613号二件牒状者,为当时敦煌最高官员乞利本,名为"润"之吐蕃人,并指认P.T.1089所载被任命为沙州节儿论的■,就是担任沙州乞利本的吐蕃人"润";并以此延伸主张"沙州节儿论""沙州乞利本""节儿论及州内权限的万户长"以及"节儿论汉人万户长",均为同一官员之不同官称;又以为沙州节儿有4个等级:节儿论、节儿观察使、中等节儿、小节儿,而节儿论、节儿观察使二者皆可以简称为节儿;亦认为敦煌汉文文书中的节儿监军正是吐蕃文文书中的节儿观察使、万户都护等等。文章主旨希望透过辨正上述的主张,对于吐蕃占领敦煌以后所设立的职官以及统治机制,有更为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2.
海村是中越边境线附近的一个京族村落,当地人世代以捕鱼为生。哈节是海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哈节仪式则是当地人建构其族群认同的主要方式和途径。1949年以来,随着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生活的渗透,海村哈节仪式的程序、内容和当地人之于哈节的期待,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界定了"拜月"节俗概念,总结了"拜月"节俗的几种表现形式,深入分析了"拜月"节俗内涵,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拜月"节俗是农业社会的自然产物,也是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获评"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广西宾阳炮龙节,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吸引着八方来客和四海宾朋。传承、保护、开发宾阳炮龙节,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炮龙节的历史起源、形式内容、独特之处及传统文化,然后运用现代创意思维结合设计创新理念进行创作,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设计出高端时尚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界定了"拜月"节俗概念,总结了"拜月"节俗的几种表现形式,深入分析了"拜月"节俗内涵,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拜月"节俗是农业社会的自然产物,也是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节庆旅游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手段,罗平懂得并且利用了这类办法,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罗平节事旅游发展处于入门水平,需要深入节日旅游资源,建立成为一个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节庆旅游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成长的驱动力,同时也面临着旅游目的形象同质性的影响,罗平旅游开发的第一个问题是对旅游资源的理解。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我们可以对罗平的旅游资源作出一个基本的定位:"罗平"作为一个名片,知名度逐步提高,但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小。罗平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文化旅游资源薄弱,特别是文化底蕴不深。本文通过分析罗平节事操作模式,为罗平节事提供相关旅游的发展思路。根据罗平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基础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为罗平现实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相关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为理论支撑,结合七夕节的历史发展演变对其进行分析。梳理七夕节节俗形态的传承与演变,重点以明清时期成熟的七夕节节俗形态为对象进行功能主义分析。同时对七夕节在当代作为情人节的节俗形态进行分析。从而考察七夕节在现实生活中功能的传承、转变、置换及功能对接的缺失或移位。认为七夕节节俗形态的传承和演变是由其在民众生活中所承载和需求的功能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姜晶晶 《民族论坛》2013,(4):101-104
以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为理论支撑,结合七夕节的历史发展演变对其进行分析。梳理七夕节节俗形态的传承与演变,重点以明清时期成熟的七夕节节俗形态为对象进行功能主义分析。同时对七夕节在当代作为情人节的节俗形态进行分析。从而考察七夕节在现实生活中功能的传承、转变、置换及功能对接的缺失或移位。认为七夕节节俗形态的传承和演变是由其在民众生活中所承载和需求的功能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达努”节     
每年农历5月29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也叫“二九”节和“祖娘”节。这一天、人人穿上节目盛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人们髋舞唱歌。共享丰收的喜悦。“达努”节是怎样过起来的?传说颇多。其中流传较广的,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上古时候,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生了一男一女。祖娘把他们兄妹  相似文献   

10.
获评"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广西宾阳炮龙节,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吸引着八方来客和四海宾朋。传承、保护、开发宾阳炮龙节,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炮龙节的历史起源、形式内容、独特之处及传统文化,然后运用现代创意思维结合设计创新理念进行创作,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设计出高端时尚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考察由蚂虫另 (青蛙 )图腾信仰而演化形成壮族古老的“蚂虫另节 ,由英雄莫一大王信仰而演化形成壮族“五谷庙节”的过程 ,认为壮族作为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 ,其信仰节日形成的程序是 :普通人和物→获得超常能力→被受益者拥上神殿→定期祭祀形成节日 ,这是农耕民族企图借助超人的能力以达到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的功利目标的过程 ,也是他们在精神文化上从人间走上神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自从缅甸革命委员会执政以来,缅甸联邦节讨论会就被当作一项极其严肃认真的政治任务来进行。为了使联邦节讨论会始终不渝地朝着原来预定的目标发展,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为它规定了明确的政治纲领。我们必须以既定的政治纲领为基础进行探讨,为联邦整体的利益而继续努力。开展联邦节讨论会活动的目的是,加强以联邦意识为基础的民族团结,提高全国各族人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由于分布范围广,各居住区域地理环境、民族结构不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而分成很多的支系。其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与云南省广南县边界一带,居住着一支自称为“布侬”的壮人,他们在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与其他壮人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他们每年逢七月十五日“擂背节”的习俗更著异彩。笔者身为“布侬”人,曾多次参加“擂背节”活动,近年来从事地方工作,又对“擂背节”作了一些调查,现将所了解的两省边界“布侬”人“擂背节”的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中,关于青蛙的神话传说并不少见,黎族、汉族、纳西族、彝族及藏族的一些支系,都有关于青蛙的神话传说和对青蛙的崇拜现象。但作为一个完整而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和传统节日,却只见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上游流域的壮族地区。在东兰、巴马、凤山、天峨等县内的壮族村落,每年春节多举行盛大的蚂蜗节(青蛙节)。对壮族的蚂(虫另)节,学术界曾有过一些研究,但观点和结论众说不一。有的认为是一种图滕崇拜;有的认为属于自然崇拜中的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节日的主要内容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朝鲜族春节的荡秋千、跳板和摔跤比赛,傣族泼水节举行的划龙舟,水族瑞节的赛马,彝族火把节的摔跤、跳火绳,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赛马、和射箭。这些传统体育竞技都为节日增色不少。还有些传统体育项目,就是本民族的节日。像苗族的“龙舟节”,侗族的三月三“花炮节”,藏族的“跑马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等。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的牛王节四月十八日,土家族人要过隆重的牛王节。这天,土家村寨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牛王庙,供上酒、肉、米粑、焚香祭祀牛王。人们放鞭炮,吹唢呐,跳摆手舞,热闹非凡。这天,所有的耕牛都必须停耕,并享用酒和鸡蛋。牛王节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有一年天大旱,川黔湘鄂一带土家山乡闹饥荒,饿殍遍野,尸体腐臭气味直冲天廷。玉帝闻之,问众天官道:“为什么土民们的臭味熏到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翔实记述了西北民族学院乐舞团在“欧洲国际民间艺术节”和“奥顿艺术节”上的演出盛况,总结了演出成功的原因,说明了世界各国不同的民族艺术直接交流和互相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牛刚  吕培 《民族论坛》2011,(4):44-45
节目庆典是观察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是研究地域文化的一把钥匙。“跳花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集中呈现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在区域旅游开发背景下,节庆活动具有文化现象与经济内容的双重载体功能,本文以湘西风凰县山江镇苗族的“跳花节”为例,分析“跳花节”对苗族民俗文化的整合功能,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在人生礼俗与节日习俗方面创造了形形色色的规约和仪式,并以异质同构的属性联系起二者,使物质民俗与非物质民俗获得有机的融合,保证了文化生态链的完整与统一.在维吾尔族人生礼俗与节日习俗中,无论是诞生礼与诺鲁孜节中同构的生态属性,成人礼与巴拉提节中同构的生态主题,还是婚嫁礼俗与肉孜节中同构的生态形式,丧葬礼俗与古尔邦节中同构的生态意蕴,其文化生态的支点都是快乐的教化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壮族蚂节     
“蚂节”,是流传于广西天峨、南丹、东兰等县壮族的传统节日。 相传青蛙是天上玉皇派来人间报晴雨的,后被人杀害,从此天旱,民不聊生。壮族先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给青蛙隆重殡葬。此后,人间又过上了好年景。为了感谢青蛙的恩德和祈求平安、丰收,人们每年都举行“蚂节”,一直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