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在梳理中缅跨界民族及其特殊地位的基础上,以非传统安全的视角分析了中缅边境地区当前存在的缅北少数民族武装问题、毒品犯罪问题、宗教渗透问题和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等跨界民族问题,提出了慎重处理缅北少数民族武装问题、全力消除毒品问题、坚决打击宗教渗透势力、切实消解公共卫生威胁等应对策略,确保实现中缅边境地区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缅北局势负向效应外溢下中缅边境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永红  周禹朋 《民族学刊》2020,11(6):81-89, 168-169
我国西南边境和缅北山水相连,缅北是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比较活跃、复杂的地区,其缅北长期冲突局势不仅阻滞了本国民主和平进程,其负面效应也给邻国边境地区带来严重影响,危及到边境地区的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不断向外扩展的负面效应影响地区安全局势。因此我国中缅边境治理需要跳出传统边境治理垂直思维,采用跨境合作、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思维应对各种挑战,提升边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3.
王晓艳 《民族学刊》2015,6(6):49-54, 109-110
跨国婚姻在中缅边境地区是普遍现象,基于民族的社会结构特征,中缅跨国婚姻的择偶途径包括了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网络。这些途径充分说明个体的社会行为与相应的族群和地域特征相匹配,也进一步表现出边境地区的跨国婚姻多为边民日常交往的结果。那么,跨国婚姻在国家管理层面上凸显的问题应多从“主位”的视角寻求更具实践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崔哲浩  吴雨晴  张俊杰 《民族学刊》2023,14(1):87-94, 149
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政治特殊性。“空心村”现象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对边境安全中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地区”)的乡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境安全及边民的重要性进行理论梳理及阐述;其次从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延边地区乡村“空心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产业及社会保障空心化、民族文化传承受到威胁等四种形式。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城乡收入及生活条件多方面差距、产业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的影响、地缘政治的影响等;再次基于边境安全与“空心村”现象的影响关系,对延边地区“空心村”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存在社会安全隐患问题加大、群众及基层组织防范意识及能力不足、社会资源难以整合、对边境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产生影响四个层面的问题;最后在边境安全视角下提出把边境地区“空心化”问题提升到边境安全的高度、发展壮大农村龙头产业,促进村民就业增收、优化边民财政补贴政策,实现“人心齐,泰山移”、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社会管控工作,增强群众向心力、凝聚力、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等五个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周禹朋  戴永红 《民族学刊》2023,14(2):100-109, 161
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维度,边境安全治理是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协同治理为边境安全治理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当前,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初具雏形,形成了主体、机制和技术三个层面的协同关系。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主体性困境、制度性困境、效能性困境和资源性困境。构建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新理念、优化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机制、提高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主体能力、拓展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外部环境是提升中缅边境安全协同治理成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阐述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的现状,从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中存在的婚姻家庭、身份认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中越跨国婚姻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态势,认为在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治理中应建立科学的决策和执法机制、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构筑坚不可摧的制度屏障.因此,对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治理模式做出相应调适,使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问题治理常态化和长效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缅跨国婚姻在云南边境地区是普遍现象,且在近十多年中数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因民族和地域的差异,中缅跨国婚姻在边境地区呈现出不同特征,如跨国族际通婚、招赘婚以及部分外籍配偶拥有中国户籍等。中缅跨国婚姻的特征表明:其本质应在民族社会结构基础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志岚  张璐 《民族学刊》2022,13(4):45-52, 136
我国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事前管理问题包括:重补救、轻预防,公众自救互救的意识缺失,应急管理的协同应对能力不足等;事中管理问题包括:物质投入不足、应急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应急管理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事后处理工作方面的问题集中反映在问责机制没有法律法规进行明文规定。上述问题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会以更加突出的形式出现。鉴于此,少数民族地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更应该从“被动应对型”向“主动保障型”转变。充分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进行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治理、发挥多方治理作用等,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考虑进行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世均  秦琳 《民族学刊》2022,13(4):37-44, 135
缅甸联邦共和国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重要周边国家,中国云南省瑞丽市拥有全国最大的对缅陆地口岸。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开展,中缅边境地区人员的跨境流动进一步加速,既对促进中缅两国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又对国家安全和边疆民族地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云南瑞丽缅籍跨境劳工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背景分析了云南瑞丽市缅籍跨境劳工具有年龄低、文化低、薪资低的“三低”特点,并指出了云南瑞丽缅籍跨境劳工存在办证时间长,成本高、偷渡现象重,禁绝难、合作机制缺失,治理难、社会背景存异,管理难、文化水平低,培养难、管理欠规范,纠纷多等六大问题,最后提出了降低办证成本,甘愿合法入境、加强科技管边,严防偷渡行为、加强中缅合作,提升治理水平、强化社会管理,铸牢共同体意识、增加社会支持,提高劳工技能、提薪资增福利,营造内外和谐等六大方面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兴边富民行动是党和国家对于边境地区施政的重要方针,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解决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兴边富民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在本质要求、历史时期、施政客体和发展目标上存在交集。乡村振兴战略下兴边富民行动在边境乡村的开展面临人口资源、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现实困境。为此,应采取重视乡村人口资源保护、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完善边境乡村产业结构的策略来补齐短板,使兴边富民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合力,加快边境乡村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11.
方天建 《民族学刊》2018,9(6):34-43, 106-109
我国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否,将关乎边疆安全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畅通。然而,在城镇化大潮下,无论是东北边境地区,还是西南边境地区都存在“空心化”现象。滇桂交界地区,作为我国集老、少、边、穷和石漠化于一体的特殊地带,属中越边境地区精准扶贫中的典型棘手区,同样亦出现了空心化问题。中越边境滇桂交界地带的“空心化”问题既是城镇化所带来的结果,也是人们基于经济理性的自然选择,其后果可能对边境安全构成影响。因此,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国家或者政府层面,有必要强化对该地带“空心化”地区的政策扶持,发展乡村经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教育经费的投入,打造美丽宜居边境长廊,构筑牢不可破的抵边村落这一民间层面的国防安全“守护墙”。  相似文献   

12.
中越边民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往来中,形成了独特的跨国婚姻模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越南女子涌人中国,并呈“一边倒”趋势,给中越边境地区传统的跨国婚姻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基于此,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模式进行探析,把握其现状和特征,以期为中越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13.
跨国婚姻作为历史上一种边境地区人群的常态化通婚形式,因民族国家边界管理方式的存在而演变成为边境地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国大陆学者在跨国婚姻的动因、身份困境与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未能形成一种具有社会文化整体观观照的研究范式。其核心原因是未能将边地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国外学术界关于跨国婚姻的研究及边地社会整体性的社会网络纳入到综合讨论之中,因此显示出了个案研究丰富,而研究深度、广度稍显不足的状况。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实证研究,综合三种研究视角推进跨国婚姻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越边境东兴河洲村乡村都市化的实践进行描述,认为边境乡村都市化应充分发掘边境地区边贸、旅游、生态等方面潜力,以政府层面沿边城镇带建设规划为依托,借力国家战略发展契机,走特色城镇发展道路,才能有效发挥边境优势,促进边境地区乡村都市化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回应边民现实需求与国家边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背景下救灾社会响应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所具有的数据挖掘能力和对数据的强大的预测分析能力能够在复杂的防灾救灾应急响应中提高动员的效率和效果,增加社会各主体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本文对我国救灾社会响应的协同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对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防灾救灾社会响应、引导协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大数据应用于应急管理的视角提出改善应急社会响应动员、引导控制协同机制的对策措施建议,以提高我国救灾应急响应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切实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月,笔者就云南三村及中缅边境地区的"中心-边缘"关系、民族政策、农业现代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采访了瑞士卢塞恩大学(University of Lucerne)的人类学教授尤瑞格·赫尔宾(Jürg Helbling)教授。尤瑞格认为:费孝通先生关于云南三村的研究和理论仍然非常适合当前此地区关于中心与边缘问题的研究;此外,李伯重、黄宗智、李中清、王丰等学者的作品也很有启发;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中心与边缘的差异在昆明和玉溪与在中缅边境的情况截然不同,同时,中心与边缘的差异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大,而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似乎胜过了"中心-边缘"问题的重要性;在佤族地区,一方面政府尊重佤族人民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佤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17.
方天建 《民族学刊》2015,6(6):55-67, 111-112
中越边境地区的中越边民间的跨国界通婚现象古已有之,但有确切数据统计的案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越陆地边界划定才进一步登记系统化和数据趋于准确化。不过,由于跨境民族婚姻涉外人员的流动性与隐蔽性特点,又使得中越边境地区的统计数据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大约数据可以掌握,但具体数据难以把握。这种特点在与越南有70余公里边境线的云南省富宁县沿边地区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富宁县与越南直接接壤的乡镇有田蓬镇和木央镇,该县境内的跨境民族婚姻绝大多数集中于这两个乡镇。这两个边境乡镇的跨境民族婚姻形态中存在的多元性、复杂性族群聚合因素特征值得各界加以关注和进行深入的学理性探讨。因此,笔者以本地人的身份,对这种特殊的婚姻形态展开了多年的关注与跟踪调查,并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现状、社会影响、造成的社会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的提炼。  相似文献   

18.
中越边境县中学生流失现象相当严重。马关县A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苗族中学生流失率高达11.3%,苗族女生流失更为突出。除传统教育观念落后外,跨境婚及由此带来的早婚早育氛围、时间成本、交流障碍、教师魅力、"踩花山"负面影响等也是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时期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规划》指出,边境地区地处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确保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20.
何平 《世界民族》2001,(5):45-53
佤族是一个以阿佤山为中心 ,主要分布于中国和缅甸两国交界的边境地区的跨国境民族。跨国境民族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民族压迫或人口压力等因素 ,导致某一民族的一部分由原先居住的国家向邻国迁徙 ,从而形成跨国境分布的格局 ,即形成了所谓的跨国境民族 ;另一种情况是 ,某一民族原来就居住在某国的边境地区 ,并没有明显的、大范围的迁徙 ,但由于边界的变动 ,从而成了分布在两个国家的跨国境民族。今天分布于中缅两国边境地区的佤族的情形就属于后一种情况。而且 ,佤族的跨国境分布格局的形成 ,主要是由于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