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房地产市场通过贷款违约及其与银行业之间的耦合作用等渠道影响银行部门风险.基于持有共同资产网络模型,考虑上述两种渠道引发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时间维度而言,房地产贷款违约造成的直接风险远小于降价抛售带来的间接风险.空间维度而言,5家大型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和招商银行等是系统脆弱性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是系统重要性资产.研究发现资产结构、银行结构和加权资产结构等是重要的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错配指数可以刻画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状况.通过耦合作用分析发现,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同时也会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冲击作用,两者风险的相互强化加剧了风险爆发程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资产负债表关联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1家银行2009年年报数据对基于资产负债表关联的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风险进行研究,从信用违约和流动性风险角度对传染路径和资本损失进行估测,并深入分析银行间市场的不同结构对传染效应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应用负二项式计数模型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和易被传染银行的微观特征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得出:(1)在“完全分散型”市场结构假设下,我国银行间市场传染性风险极小;当考虑交易主体集中度并假设“相对集中型结构”时,系统性风险和传染效应将上升;当考虑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联合冲击时,资本损失和风险传染的范围显著扩大.(2)大型国有银行处于银行间资本流动的中心环节,尤其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是传染风险发生的重要诱导来源.(3)影响银行在拆借市场中系统重要性的因素有银行类型、资产规模和风险头寸;而影响银行易受传染性的因素有银行类型、资本充足状况和风险暴露程度.  相似文献   

3.
实体行业受到外部冲击时存在跨行业风险溢出效应,导致银行所持有的不同行业资产的损失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本文首先基于LASSO-VAR构建行业风险溢出网络,准确刻画特定行业风险上升带来的行业间风险联动特征。然后,利用DBNM-BA模型构建跨行业风险溢出冲击下的“实体行业-银行系统”两层级风险网络,并分别识别两层级网络中导致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升的关键节点:系统重要性行业和系统脆弱性银行。本文实证研究表明:(1)若不引入行业风险溢出网络,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被低估约57.78%。(2)系统重要性行业方面。行业间风险溢出特征对系统重要性行业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行业相对规模的影响显著性次之,行业贷款集中度的影响显著性最弱。(3)系统脆弱性银行方面。我国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水平迅速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主要来源于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本文为我国采取精准措施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危机的频率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构建银行同业拆借(直接传染渠道)、银行共同持有资产(间接传染渠道)的双渠道风险传染网络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并允许银行通过贬值出售资产来弥补流动性,这更真实地反映了银行系统的操作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经济因素波动情况下,平均储蓄量、储蓄的波动幅度、投资的收益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储蓄利率等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有较大影响,并进行了定量分析。该研究为定量研究宏观经济波动下银行系统性风险问题提供了方案,并为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银行贷款池的组合违约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资产组合的违约风险是决定其定价的重要因素.根据多银行贷款池这样一类特殊的资产组合的契约特征,可将其组合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分解为:1)宏观的系统风险因素;2)各贷款银行的风险因素;3)各债项的异质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反映这类贷款池的违约风险和相关性结构的多因素模型,并在条件独立性假设和多元正态分布假设下,得到了该贷款池的违约行为随机特征.数值分析表明,多元正态分布的因素模型能够比较清楚地刻画所研究的多银行贷款池的组合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6.
受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及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对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点。考虑到当前基于"银行-资产-银行"间接传播渠道的相关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基于银行-资产双边网络模型来分析银行系统性风险。首先,使用中国47家上市银行2018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构建了中国银行系统的双边网络模型,研究分析各类资产遭受冲击时外部冲击、降价出售效应及银行所持有的各类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然后,引入系统性冲击方式,通过设置具有不同属性的两大类资产并生成四种冲击事件来构建银行的投资策略模型,从资产视角探讨银行最优的投资策略。研究发现,外部冲击与降价出售效应这两个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在一定区间值时会产生叠加效应,使银行系统性风险急剧增加;五种资产类中,贷款类资产对外部冲击最敏感;分析发现在各类资产冲击下都未倒闭的所有银行的资产组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系统中存在着最优的资产组合,使得银行在稳定的同时能获取最大收益,并且资产负债比越大的银行其风险承受能力越强,从而可以选择更激进的投资策略来追求高收益。  相似文献   

7.
邹言  古太 《决策与信息》2006,(10):48-49
新巴塞尔协议的银行资本管理方式 (一)全面认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认识比1998年巴塞尔协议更加系统全面,在原有的信用风险的基础上,新加入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使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灵敏度有所提高。其中,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时,给商业银行造成违约贷款所产生的损失。新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产分为公司贷款、国家贷款、银行同业、零售贷款、专利贷款、股权投资等六大类,并规定对于不同类别的资产要采用不同类型的信用风险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进性地引入最小密度法解构了我国银行间双边风险敞口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密度估计构建了契合我国银行间网络层次结构的核心-外围模型,实证甄别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并研究了我国银行间网络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研究表明:1)核心块动态组成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网络层次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庞大无序-两极分化-多但有序”的三阶段特征,表明我国银行系统日渐稳定,但仍需重点关注系统重要性银行以防范系统性风险;3)金融动荡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关联强度和关联权重下降,积极的监管措施会使不良关联特征得到明显改观.本研究可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基于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针对性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违约损失率是信用风险的重要测度,本文在结构信用风险模型框架下,基于风险中性定价推出了违约损失率的结构化表达式,用无风险利率取代了公司资产价值漂移率。利用四川全省十五年的大额违约贷款数据进行了对比实证,分析了违约损失率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等,包括贷款期限、资产负责率、无风险利率、贷款额、与违约率的关系等。把宏观系统参数引入结构化的违约损失率模型,并结合国内大样本大额违约贷款进行实证对比是本文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委托贷款公告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的违约风险及其防范机制。数据显示,我国委托贷款的整体违约率为10.09%,远高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影子银行风险受信息因素影响的直觉一致,抵押条款和借贷距离会显著影响委托贷款违约率:其一,从抵押视角来看,抵押条款和贷款违约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为了防范事后的道德风险问题,贷款者会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其二,从借贷距离视角看,与近距离借贷(或同省借贷)相比,远距离借贷(或异省借贷)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这揭示出,借贷距离越远,贷款者越难对借款者进行甄别和监督,从而推高了借款企业的违约概率。本文研究不仅为我国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的风险状况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而且对影子银行参与者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和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静  郭晔 《管理科学》2021,24(6):22-41
为了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我国于2015年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该制度能否有效降低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是关乎金融稳定的重要现实问题.以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契机,本文基于16家上市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二季度的面板数据,首先,将金融机构间的关联网络和金融机构市值纳入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中,进而探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其他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以外的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主要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增加其他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强化影子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引入基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差别存款保险费率设计和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我国于2015年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该制度能否有效降低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是关乎金融稳定的重要现实问题.以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契机,本文基于16家上市银行2010年第四季度~2017年第二季度的面板数据,首先,将金融机构间的关联网络和金融机构市值纳入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中,进而探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其他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以外的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主要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增加其他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强化影子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引入基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差别存款保险费率设计和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银行双边风险敞口不可得的现实情况,利用贝叶斯方法,基于185家商业银行在2013年至2017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在不同的网络结构设定下构建吉布斯抽样器,根据大量银行间同业资产及同业负债分布矩阵的样本,考察了每个商业银行在负面冲击后违约的概率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同业借贷网络的结构能够显著影响银行的系统风险和违约概率。当网络连接概率处于中等水平时,冲击影响的范围最广;在完全网络结构下,风险分担的作用大于风险传染。总之,银行同业借贷既可以分担风险,也成为了风险传染的渠道,这种功能的转换取决于以下几类因素的相互作用:冲击的性质,例如冲击的规模,受冲击银行的数量以及冲击涉及的银行类型;清算时资产的贬值程度;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特征。如果仅考虑银行同业借贷渠道,样本期内最稳健的银行系统是在2017年,而2014年的银行系统最脆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金融网络方法构建完全连接和中心-边缘结构的银行间市场网络,研究由房地产贷款损失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的动态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若不考虑银行间关联,我国单个银行抵御房地产贷款损失能力较强;若考虑银行间关联,则相同程度的房地产贷款损失会引发大规模的银行风险传染;中心-边缘结构的银行间市场网络更易发生大规模风险传染;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的破产受房地产贷款损失的直接冲击较小,受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许文  迟国泰  杨万武 《管理学报》2010,7(4):585-594
将银行资产组合的单位收益所承担风险损失和风险价值作为银行各项资产组合收益最大化约束,运用逆向递推原理和非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基于违约损失控制的多期资产组合动态优化模型.运用逆向递推原理在考虑下一区段优化配置结果的前提下,控制本区段单位收益所承担的下偏矩风险.反映了不同区段的单位收益所承担的风险对贷款总体效果的相互影响,在考虑单个区间贷款最优的过程中,优化配给所有区段的贷款配给.用单位收益的风险损失下偏矩来控制违约风险损失,改变了流行研究用方差表述风险而导致的组合风险刻画不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网络模型已经成为研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方法。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小概率特点,同时也缺少度量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统一标准。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模型的银行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银行系统性风险VaR和银行系统性风险ES。首先,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模拟银行外部冲击造成银行间网络损失的大样本。在银行间网络损失大样本中,估计银行系统性风险VaR和银行系统性风险ES。这两个测度能够捕捉到银行间网络损失的尾部特征,解决了对比随机冲击结果无法反映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其次,在模拟实验中,本文利用真实银行间网络结构参数,对模拟的三种银行间网络进行校准,保证了研究结论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在模拟实验中发现:(1)外部冲击会引发违约传染的连锁反应,并导致银行间网络损失分布从近似正态分布转变成尖峰厚尾分布,最后变成双峰分布。(2)网络集中度越高发生违约传染连锁反应的概率越小,但是传染的破坏力会更大。(3)银行间网络的潜在传染作用会极大的放大银行系统的风险,而且违约传染效应是呈指数增长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创新性构建了包含银行破产机制和去杠杆机制的资产负债表直接关联网络模型。本文发现:(1)四类银行特征和4个外生参数影响四类传染渠道,且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四类传染渠道中去杠杆渠道(Loss~(DEL))和银行间负债违约渠道(Loss~(IA_DF))最为重要;(2)在传染过程中,银行破产会导致系统性风险急剧上升,且破产越集中,系统性风险越大;(3)系统性风险存在"区制转换"效应:当低于某一参数阈值,金融体系呈现出随时间递减的"常态"系统性风险(SR),该风险由银行体系杠杆率驱动;当高于某一参数阈值,金融体系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危机"系统性风险(SR),该风险由银行关联性和资产规模驱动,并主要来源于传染指标较高的大型商业银行;(4)4个外生参数对应了四类针对金融体系整体的宏观审慎政策,脆弱性指标(VBI)和传染性指标(CBI)对应了针对单家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政策,这些宏观审慎政策应根据金融周期(上行或下行)和系统性风险类型(常态或危机)来实施。  相似文献   

18.
正房地产贷款目前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主要金融机构人民币房地产贷款期末余额截止2012年底达到12.11万亿元,房地产贷款期末余额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期末余额的比例为19.23%。房地产抵押贷款在商业银行贷款中的高比例使房地产抵押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的风险很关键。房地产市场大都会经过复苏、繁荣、衰退、萧条阶段,而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繁荣的顶峰,没有经历过房地产市场的衰退阶段,商业银行没有经历过大量的违约风险,而将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会随着政策调控慢慢回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也会慢慢体现出来。所以在这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繁荣期,商业银行更要加强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贷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进性地引入最小密度法解构了我国银行间双边风险敞口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密度估计构建了契合我国银行间网络层次结构的核心-外围模型,实证甄别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并研究了我国银行间网络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研究表明:1)核心块动态组成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网络层次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庞大无序-两极分化-多但有序”的三阶段特征,表明我国银行系统日渐稳定,但仍需重点关注系统重要性银行以防范系统性风险;3)金融动荡时期,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关联强度和关联权重下降,积极的监管措施会使不良关联特征得到明显改观.本研究可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基于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针对性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核心-边缘网络刻画我国银行间市场的网络结构,结合各银行同业往来资产和负债信息构建风险传染模型,对单个银行倒闭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两种情况下的传染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银行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但在所有银行中中国银行的风险传染程度最严重,应该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视.同时,防范银行危机的关键在于控制资产价格泡沫,在合理的资产价格水平下,外界冲击难以对银行系统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