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探索金融扶贫新机制,更加有效地引导金融服务和资金流向贫困地区,是金融反贫困的内在要求,也是打好扶贫攻坚硬仗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长期以来,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户相对贫困,扶贫对象的弱质性带来的是金融活动的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金融机构缺乏在贫困地区增加金融供给的内生动力,而且开展金融活动后,如果完全由金融机构来承担风险也难以做到持续经营。如何破解金融扶贫的动力缺失及分散风险的难题,需要积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重心转向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进入平稳转型阶段。后扶贫阶段的相对贫困已经转变为多维度贫困、发展型贫困,并具有长期性、脆弱性、动态性等新特征,为此,应全面厘清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以及现实逻辑,着重从巩固脱贫成果、增强发展韧性、强化扶贫产业功能以及注重发展的平衡性等方面综合施策,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现象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精英俘获"现象,即地方精英以群体或个人参与的方式,采用垄断、霸占的形式对扶贫项目与资源进行侵占与盘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别的精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扶贫开发的运作与发展,降低了扶贫资源的利用率,使精准扶贫溢出效果甚微。克服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现象,可从完善贫困治理机制、加大项目监管力度,精准识别贫困群体、引进适宜扶贫项目,激发公众参与意识、推动信息顺畅透明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突破,以提升扶贫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乡村居民参与旅游乏力现象严重影响到乡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参与旅游的机会、权利与意识,导致我国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践仍然存在"政府主动,贫困居民被动"等问题。要真正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最根本的就是要实施旅游增权,巩固提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在增权视角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机制应在参与决策机制、参与经营机制、参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强优化。在后扶贫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机制的优化既需要当地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全面增加相对贫困居民在旅游精准扶贫各环节的决策权、经营权与考核权,又需要相对贫困居民的不懈争取、积极参与和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5.
红原是四川省特殊类型贫困县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老少边穷病高"于一体,面临生态建设与保护两大任务。文章从红原实施的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着手,全面描述了红原依托生态建设工程和独特的草地森林资源所展示的五大生态扶贫模式,即草场流转扶贫、草原生态奖励制度扶贫、沙化草地治理扶贫、牧(农)家乐旅游扶贫和生态农业扶贫,识别出红原牧区生态扶贫所面临的六大困境或约束,即牧户生态治理主体地位、草地占用压力和耕地化学投入品强度、女性贫困与女性文盲并存、联户贫困、宗教文化影响以及市场经济背景下藏族发展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6.
目前,精准扶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开展主要是针对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情况,运用科学的程序来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确帮扶以及精确管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是记录抚贫效果的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更要充分做好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本文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任劲 《决策导刊》2003,(9):29-29
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是扶贫观念和扶贫方式的一大根本转变。而要增强造血功能,关键又在于提高贫困农民的综合素质,尤其要重视职业技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乡镇政权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扶贫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农村社会的管理者。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贫困"双轨治理"模式下,乡镇政权的角色从执行者、管理者融合为服务者,乡镇政权的职能转变为服务于公共利益、维护村民权利、回应村民需求、引导村民参与和直接对每一位村民负责。  相似文献   

9.
压力型体制下的扶贫模式过于注重完成脱贫任务,而忽视了在扶贫过程中注入人文理念的因素。其具体表现为:帮扶过程中缺乏对贫困户的人文关怀,精准识别过程中缺乏人文维度指标,贫困文化导致的“等、靠、要”思想,农村精神空心化的难题,以及对扶贫干部的包容理解不足等。基于此,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要完善扶贫考核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精准扶贫治理理念;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关怀与职务晋升激励;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破除农村空心化难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10.
<正>抓扶贫工作固然离不开"输血",需要机关拨钱送物,但不能认为"输血"钱拨了、物送了,扶贫工作质量就提高了,扶贫工作就一劳永逸了。扶贫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还得发挥贫困群众自身的"内驱动力"。智、志就是内力、内因。没有内在驱动力,仅靠外部扶,扶再多,贫困群众不愿"飞",也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扶贫工作问题,根本上还是"造血"问题。干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不仅要在拨钱上扶、送物上扶,更要在扶智、扶志上下功  相似文献   

11.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世界银行全球扶贫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从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的高度抓好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局面。从发展的视角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重,目前剩下的都是最难解决的贫困问题。所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在新形势下对扶贫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断探索新的经济条件下扶贫思路的创新。笔者认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思路创新,要坚持开发性扶贫的方针,抑制返贫,从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措施入手,全方位地提高贫困人口的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高校扶贫工作中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危害做出简单的描述,进而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主要表现为:伪造贫困事实,贫困证明不符实际;助学贷款及奖助学金和补助的申请审批中不合理现象显著;恶意欠费,使银行助学贷款的坏账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危害有: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增加银行贷款风险;使其他学生产生不公平心理,败坏了学校风气。而解决对策主要是从扶贫对象所在地相关部门、高校本身、银行、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分析了贫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贫困的途径: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基本素质提高三大重点,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农业产业化扶贫、易地移民扶贫三大工程,逐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大田县是山区县、中央苏区县,该县"九山半水半分田",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致贫因素复杂,当前已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挂钩帮扶机制。但是大田县贫困乡村发展条件差、产业化层次低,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和创业内在动力欠缺。针对大田县扶贫工作开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该文提出了加快大田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万育铭 《办公室业务》2020,(6):37-37,50
尽管我国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部分地区依然处于贫困状态,扶贫资金对于这些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来说是雪中送炭,能够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精准扶贫"是近年来政府提出的扶贫政策,引起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视,而大数据则能够助力精准扶贫,使该扶贫政策得到高效的贯彻和落实,所以进一步探讨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和国家把精准扶贫作为创新扶贫工作的新机制。而社会资本作为农民可利用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贫困户的脱贫尤为重要,精准扶贫机制应从贫困农民社会资本入手。但是农民传统社会资本受到现代化和理性化冲击而出现匮乏。本文针对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情况,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剖析,提出提升开放型、发展型、跨越型社会资本,助力脱贫致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分析了贫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贫困的途径: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基本素质提高"三大重点,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农业产业化扶贫、易地移民扶贫三大工程,逐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中强势型村干部的正向价值主要体现在:消解阻滞力,提升工作效率;抗拒外压力,保障扶贫精准度;形成向心力,增强扶贫工作支持度。精准扶贫中强势型村干部的消极影响表现为:堕入专断,引发消极抵抗;政策自肥,甄别贫困失准;唯上是从,忽视治理使命。强势型村干部消极影响的消弭之策有: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以"公意"制止其独断专行;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以监督压力杜绝其任意妄为;健全绩效考评制度,以续任预期引导其理性选择;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以德法精神规范其行为轨迹。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信阳市针对本地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贫困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贫困农民的衷心拥护和欢迎。本案例通过对该市几年来贫困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扶贫创新模式的实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客观地介绍该模式的成功做法,取得成效以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通过教育精准扶贫,确保贫困家庭学子人人能上学、上好学,同时帮助贫困户树立自立自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教育扶贫工作上,恩阳区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精准要求,取得了一定成效: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突出精准,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控辍保学,义务教育有保障;教师挂联帮扶,助推脱贫攻坚;立足乡村办学,因材施教育人。但该区贫困面宽、贫困程度深,仍存在着乡村教师队伍质量难保障、贫困户思想怠惰等问题。在今后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切实抓好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扶贫"的过渡与转变工作。一方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坚定教师扎根贫困地区的决心;另一方面,扶贫更扶志,拔除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劣根。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退出能巩固、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