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宋璟的清醒     
<正>唐朝名相宋璟,因协助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而彪炳青史。在担任宰相之前,宋是广州都督,由于为官公正、政绩突出,深受当地百姓拥戴。升任宰相后,广州官民为他竖立了一块"遗爱碑"以示纪念。换了别人,对此高兴还来不及(有的官员没人主动立碑的话,说不定还要  相似文献   

2.
史载,大唐开元盛期,唐玄宗与其侍臣有段对话。臣问:“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玄宗曰:“我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李隆基所说的“天下肥”、“为社稷”,当然是指“国强民富”,他是否有这么高的境界姑且不论,但他所说作官的原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眭达明 《秘书之友》2013,(12):43-45
工部尚书吴中,山东武城人,有材能,然惟声色货利是好,宠妾数十,甚畏其妻。尝领诰命,妻命左右诵之毕曰:“此文天子自为乎?儒臣代草乎?”曰:“亦儒臣代草耳。”妻曰:“代草甚当。今诵之终篇,何尝有一清有一廉字?”中不敢怒。夫居官不廉,乃为妇人所诮,亦足羞矣。  相似文献   

4.
才华横溢的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且多有争议的人物。陈布雷为人谨慎,也非常熟悉为臣之道,对蒋介石或同僚恭敬有加,无盛气凌人之傲气。  相似文献   

5.
星云大师:自古以来,臣子嘴脸,千奇百怪,我归纳为“四种臣子”。 崇年先生:哪四种臣子? 星云大师:一是乱臣。乱臣又称奸臣、僭臣、贼臣。这种臣子不管大臣小臣,只有坏事,不会成事。自古以来.秦始皇的辅弼之臣赵高、唐玄宗的宰相杨国忠、宋高宗的宰辅秦桧、明崇祯的太监千岁魏忠贤,这些人都是瞒上欺下、一手遮天的乱臣,  相似文献   

6.
立小忠以售大不忠 臣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乎?  相似文献   

7.
对待历史,不同的记忆方式,传达的是不同的历史观。在德国首都柏林,矗立着的是占地1.9万平方米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在日本静冈县伊豆半岛立着的是所谓的“七士”之碑,“纪念”的是被绞死的7名日本甲级战犯。在对待侵略历史的问题上,日德两国领导人何以态度如此相背?  相似文献   

8.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唐太宗,请求清除朝中奸臣.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太宗非常重视,亲自接见上书人.问他:“我所使用的大臣都是经过反复考查的忠贤之士,你知道谁是奸臣?”上书人说:“小人不在朝中,自然也不知道谁奸谁忠,但小人有一妙方,只要陛下一试,谁奸谁忠便泾渭分明了。”太宗问:“什么妙方?”上书人答:“陛下与众臣讨论问题时,故意坚持一种错误意见,  相似文献   

9.
己巳。谓入对于承明殿。帝诘所争状.谓日:“非臣敢争,乃李迪忿詈臣耳.臣愿复留。”遂赐坐。左右欲设墩(指状如土墩的坐具.如锦墩、蒲墩等).谓顾日:“有旨复平章事。”乃更以杌子进(小矮凳)。于是入内都知张景宗、副都知邓守恩传诏,送谓赴中书,令依旧视事,仍诏迪出知郓州。谓始传诏令筠草复相制,筠不奉诏。乃更召晏殊。——《续资治通鉴》卷三十五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和坚韧不服输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相似文献   

11.
偶读《晋书·吴隐之传》,始知“贪来”源出于此。文中说富庶的广州成了当时贪脏纳贿的渊数,朝延派来的官吏无不变成贪官污吏,时俗把广州北面的石门之泉叫做贪泉。意思是说官吏们之所以贪婪成性,是因为来广州途中喝了此来水的缘故。朝廷欲革其弊,以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吴隐之立志刹住这段贪风。他认为官吏们是由于物后引诱、刺激而贪污堕落的,壬。果策性清廉,坚持节操,是能够抵制环境侵蚀的。他喝了贪来之水,仍愿行清提如故,“处可欲之地,而不改其操”。尤其在当有人诬蔑他做作时,他仍不为所动,用自己的行为作了有力的回去,并创…  相似文献   

12.
防邪之道     
桓范《世要论》曰: 臣有立小忠以售大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虞之以诈乎? 用人之难,人心之险诈,有些人小事忠得很,但他是借此达到另外一个  相似文献   

13.
何山 《领导文萃》2007,(6):101-103
汉武帝即位之初,下诏征求贤良有识之士。东方朔也赶来凑热闹,他上书说:“臣自幼失去父母,由兄嫂养大,12岁开始学书法,3年之后文史知识足资运用;15岁学击剑;16岁学诗书,背诵22万言:19岁学习孙武兵法,战阵排列,也背诵了22万言。  相似文献   

14.
治国乏术,邀誉有方——崇祯帝的悲剧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天灾人祸频传。当时的崇祯皇帝面对这种山崩地裂的局势,曾思有所作为,他为了摆脱阉党的控制,钦定“逆案”,将魏忠贤等人处死;并平反冤狱,革除弊政,天下事似有可为。但崇祯帝才能平庸,对臣下以重刑控驭,加上赏罚不分,凡事诿过臣下,甚至认为“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臣僚人人自危,不思有功,但求无过。崇祯乃不得不再重用宦官,委以军事、财政等大权,朝政更加败坏。  相似文献   

15.
传说当年毛主席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将鸡蛋放在桌面上对在座的人说,谁有办法将这个鸡蛋立起来?王洪文、张春桥分别试着立了几次,均告失败。邓小平起身离座,他将鸡蛋的一头“啪”一声磕破,鸡蛋就立了起来。毛主席十分高兴地说:“你这叫不破不立。”  相似文献   

16.
《秘书之友》2014,(4):F0003-F0003
欧阳询(557—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长沙)入,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炳)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鹰,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伸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相似文献   

17.
《秘书之友》2010,(10):8-8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勤政清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虽然身居相位,却廉洁奉公,晚年他曾上表后主刘禅,这便是著名的《自表后主》,其中写道:“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9,(3):51-52
汉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和功臣共始终的办法来处理一向困扰君主和臣下双重方面的问题,获得了后代史家交口的称赞。以柔术治天下道出了光武治术的本源所在,对于这一点光武本人并不讳言,他教诲臣下说:“《黄石公记》中说,柔能克刚,弱能制胜。”光武一反汉高祖强硬的做法,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保全首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谄谀者宜惕     
怀銮 《领导文萃》2013,(15):1-1
<正>人都知溜须拍马的谄谀之风不好。概括起来说,阿谀奉承有三大危害:一是使被谀者听不到真话,看不到实情,见不到真面貌,听到的、看到的全是一片莺歌燕舞,最终偏听则暗,判断失误;二是使被谀者个人的"爱好",成为拍马者的"突破口",渐渐全面沦陷,失去理智;三是谄谀者可能处处受到袒护,变成好人受气、小人得志的局面,把人际关系弄得复杂、紧张,污染风气,败坏作风。谄谀,实际上是一种欺骗。它之所以有市场,根子还在听任甚至享受谄谀者身上。因为喜欢人奉承,就必然有人投其所好。而谄谀者为何要谄谀?原因很简单,是看中其手中的权力,背后的利益。如此,一旦权力退去,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领导者》2006,(9):I0004-I0004
李寿山,平原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他幼承家学,酷爱书法艺术,书工楷行,偶作隶书。楷学颜鲁公“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颇得颜书真谛。行书早学二王、米颠等诸家,得浑厚雄伟之趣。他的书法作品飘逸、潇洒,吸纳百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大型展览并获奖,1992年作品赴香港展览,多次在全国、省检察系统书法展中获一等奖。其传略选人《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家》、《山东省书法家》,《世界书画铭录》等。现为: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社研究会员、德州市书协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