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武夫当国的民国年间,军阀中妻妾成群者不在少数。那么谁的姨太太最多呢?川军将领范绍增。他的姨太太多达四十位,可谓旷古奇闻。 提起范绍增来,知道的人很少。但一说他就是“傻儿师长”的原型来,大伙就对其不陌生了。长期担任川军师长的范绍增,四川大竹县人,曾为袍哥中人,出身绿林。因为从小生就一副憨眉憨态,逗人喜爱,人称“范哈儿”。平生豪爽、侠义、耿直,在江湖上颇有盛名。  相似文献   

2.
李群 《决策与信息》2004,(10):24-25
王德彬,四川王氏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是一位富有朝气而又雄心勃勃的成功企业家,自信和激情真实地写在脸上,他诚信耿直而又颇具爱心。在商海搏击多年,学历不高却有着极高的悟性。他说:“市场空间就像一个木桶,当木桶中装满石块后,还可以装小石子;当小石子装满了,还可以装沙子;当沙子装满了,还可以加水……”他的“木桶理论”浅显通俗,却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3.
1986年,已而立之年的李万虎在改革大潮的激荡下.萌生出了“不安份”的念头,他当时是四川安岳县水电局的一名合同制技术员,因工作出色,局里决定把他转为正式国家干部,为此,亲朋好友、家属都替他高兴,出乎预料的是,万虎本人对来之不易的“铁饭碗”却作出了令亲人吃惊的抉择:辞职下海。单位领导劝其不要因一时冲动而被海水吞没;亲朋好友说他“太傻”,  相似文献   

4.
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国民党上将胡琏。胡琏戎马一生,参加过北伐.也参加过军阀混战.曾经在石牌要塞上与日寇浴血奋战,也曾经在淮海战场上与粟裕“斗法”;孤悬台湾岛外的金门曾经是他“建功立业”的福地,也成了他不堪回首的伤心处。胡琏一生追随蒋介石赴汤蹈火,征战无数,血满弓刀,实在是很有看点。  相似文献   

5.
在记者采访过的林林总总的财经人物中,史兆威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他是一个典型的“ABC””--出生在美国.祖籍是中国河南的美籍华裔.有着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同样的黑眼睛、黑头发和黄皮肤:他是一位处在全球数码影像技术最前沿的高层人物,却绝少在媒体上露面;他又是一位指挥着柯达数码影像大军攻城略地、战果辉煌的领军人物,但这位身强体壮的大个子,说起话来却轻声细语.不善言笑.腼腆得像一个刚出嫁的小媳妇。挑战数码 2001年,有两件事无疑让柯达公司高级副总裁、数码影像部总裁史兆威终生难忘: 今年夏天,他首次携家…  相似文献   

6.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09,(13):140-140
一个人有能力做神.却生而为人,他就成为哲人。 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归根到底是无知的,别的人却把人的一知半解当成了全知。  相似文献   

7.
张一群 《领导文萃》2007,(4):107-107
说假话的人可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少数地方的腐败官员为了升高捞取政治资本,最典型的人物是安徽原副省长王怀忠,他敢于炮制虚假的政绩,被人称作“王大胆”.他可以耍魔术般将一个村里最穷的农家一夜之间变成“小康之家”.他也可以大笔一挥,将当时全县乡镇企业几千万元的产值虚报成几个亿。另一个群体是一些普通干部,他们慑于上级领导的权威,担心说了影响领导政绩的自豪感后,受到打击报复,于是他们有真话却不敢说,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民谚“批评领导,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形象地反映了人们要说真话的困难之大。  相似文献   

8.
筱陈 《领导文萃》2008,(20):149-150
在一个讲座上,主讲人讲了在国外听到的一件事。颇有感慨,记下。某国举办一个酒会。几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年青人到的较早,找了空位坐下,悠闲地喝酒聊天。过了会儿,有几位官员来了,但已经没有座位。只能端着酒杯,这儿站站,那儿走走,客气地与熟人招呼聊天。一位知道这几位年青人与官员关系的中国人见此情景。十分惊讶地问几位年青人,你们的“头儿”站着喝酒,而你们却心安理得地坐这儿,不觉得有些失礼吗?几位年青人瞪着大眼,不解地望着这位中国人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他是我们的“头儿”。可那是工作的时候。现在是工作之余,我让位给他,他会觉得很难堪的。  相似文献   

9.
黄耀祖 《领导文萃》2008,(20):59-62
美国大选,“人比政策更重要”。这句话是里根时期的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弗兰克·法兰科夫说的,而中国网上也流传“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以这两句名言来观察美国大选颇有指导意义。美国社会前不久流传两对黄金搭档:奥巴马、希拉里对麦凯恩、赖斯。虽然这种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但可以明显看出.挑选搭档是非常关键的。就像美国电视剧《越狱》那样,当迈克处于绝境之时,总是能够逢凶化吉,因为他有一个很好的黄金团队。  相似文献   

10.
李安定 《领导文萃》2008,(14):100-104
合资企业是美国人的发明.最后却在中国开了花。 的确,“合资企业”这个词在人们看来,颇有几分洋气,但它却是个最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在其他国家.企业尤其是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很常见:但两个母公司各出一半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却不多见.典型例子当推1970年代通用汽车和丰田在美国合资生产小型车。  相似文献   

11.
清颖 《领导文萃》2008,(5):96-99
德国“第一先生”“在家是我说了算”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丈夫绍尔.为人严肃认真.在学术领域颇有成就。但他平日沉默寡言,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对媒体采访也是敬而远之。即使在默克尔当选总理之日,绍尔仍然沿袭了他一贯的低调作风——通过电视观看了选举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少与罗隆基同时代的人都认为他是个适合从政的人,潘大逵说“他颇有领导才能,是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李璜说“要谈实际政治,罗隆基确是一个人才”。1947年储安平著名的  相似文献   

13.
《滥竽充数》这个典故说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迹于三百人的“竽队”,齐宣王喜欢听大家共同吹竽,南郭先生日子倒也混得过去;后来,齐幂王却要一个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被迫逃之天天,另找生计。人们一直把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作为反面教材和批判的对象。诚然,南郭先生有不对之处,不会吹竽却在“竽队”中长期地混,自己也不向别人学习。但是。南郭先生作为一个读书人,想混口饭吃,也无可厚非,因此我们不能过多地去指责南郭先生,而忽略了对齐宜王执政纲领导的批判。试问,“滥竽”为什么会“充数”?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06,(11):35-35
在当今的改革辨论中,颇有些人人喊打的既得利益者出来责怪大家“仇富”。然而,听听他们的讲话,往住让人想起“何不吃内麋”的晋惠帝。在中国.有谁恨姚明?有谁恨超女?有谁恨外企的白领?又有谁恨年薪不过3万上下的“富人”?张维迎和任志强举出的所有例证,都不足以说明中国人“仇富”。恰恰相反.这些例子说明中国人尊重财富,尊重创造财富的个人。大家恨的是什么?大家恨的是一个大学教授.靠校外的“油水”,年收入上百万甚至几百万,钱来得不清不楚,还出来给富人说话.  相似文献   

15.
陈亦权 《领导文萃》2010,(15):117-119
“富丽堂”是德国最大的中餐企业,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它的创办者是台湾人林伟富。去过林伟富办公室的人都知道.在他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块写有“减一等于加十”几个浓墨大字的牌匾,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道根本不成立的奇特算式.而对于林伟富来说,这却是一个陪着他走过四十年风雨创业路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6.
人说:某些人的“脸面已越来越贬值”。现在一些什么三陪女、按摩女等各式“流莺”颇有“撒更成兵”之势,如果孙悟空而世,似平他的猴毛和金箍棒都不够用了。有一些豪华宾馆或路边野店里各式藏污纳垢的“盘丝洞”深不可测……可是也无须愤世太盛。事情还有截然相反的另一面: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城市女性都是“脸面越来越值钱”。易体表现在化妆品消费上已接近国际水平。近年来据统计中国化妆品消费平均每年以30%速度递增。1996年全国市场销售总额在140亿元左右,97年1至8月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8.6%,而沿海大城南化妆品消费已接近美国消费…  相似文献   

17.
《决策探索》2009,(14):58-59
当有人问水均益“怎样当一名合格记者”时,他颇有感触地说:“十几年下来,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一名记者首先要是一个善于待人接物的活泛人。用南方人的话说,就是要‘灵光’。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不会和人打交道,不会说话,不会办事,不会察言观色。不会结交朋友,那这个记者恐怕麻烦就大了。”一事实上,水均益就是一个很“灵光”的人,是个很会和人打交道的记者。  相似文献   

18.
他身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却被不少国民党人看作是“国府看印的”。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为官处世却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他就是林森,一个该被历史记住的人。  相似文献   

19.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20.
洛克菲勒 《领导文萃》2013,(24):102-105
在这里,我想先讲个故事: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