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1,(19):92-94
清军入关之初,多尔衮就一直密切关注着一个人的下落:崇祯太子朱慈烺。因为崇祯皇帝既死,太子是残明势力最名正言顺的旗帜,有着巨大的号召力。明朝灭亡这一年,十六岁的太子逃出宫中,为农民军俘获。李自成封他为宋王。后来李自成败走,带他出城南下,遂不知所踪。多尔衮深知,崇祯的皇子或者其他男性至亲,都有可能为反  相似文献   

2.
正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氏。张说前后三次为相,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号称"燕许大手笔"。张说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张说只有12岁,全家的生活全赖母亲冯氏支撑。幼年丧父的张说靠着外祖父蓝田丞冯威的接济成长起来,并少年早成,"弱冠应诏举,对策乙第,授太子校书",从此进入仕途。太子校书的主要职责是查校、勘正、整理太子官署的典籍,是一个离太子很近的文职人员,这也是青年时期的张说能迅速  相似文献   

3.
母子之争     
朱自奋 《领导文萃》2010,(15):100-103
太子李弘是在武则天入宫两年以后在昭仪位置上生的。他是武则天坐稳位置的重要的一个砝码。武则天对他寄予厚望。后来李弘成为太子,武则天又成为天后,这母子两个人,他们的地位是可以互相保障的,大权不可能旁落。为什么武则天这个时候会转过头来对付她的亲生儿子呢?  相似文献   

4.
马粪和鸡蛋     
三国时,吴王孙权故意唆使太子嘲弄诸葛恪,太子便对诸葛恪说:“请你吃马粪一石。” 他本以为诸葛恪会忍气吞声的,不料诸葛恪却偏偏笑眯眯地回了他一句:“请太子吃鸡蛋三百。”  相似文献   

5.
正明成祖朱棣是一个生性多疑而又嗜杀的人,他的次子朱高煦也是心狠手辣、心机重重之人,因此深得他的宠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朱棣的太子朱高炽忠诚老实、宅心仁厚,却为这两父子所不喜,前者担心朱高炽提前抢班夺权,后者则想通过扫除哥哥来绕过立长不立幼的规矩成为太子,进而当上皇帝。朱高炽的地位和生命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6.
正唐朝的李听任羽林军将军时养了一匹有名的骏马,被东宫太子李恒喜欢上了,他授意手下劝说李听,将马献给他。但是,李听以自己身负保卫皇宫的重任和职务需要为由拒绝了。李听的亲信担心太子记恨,就对李听说:"当今太子就是来日皇上,你把马献给他做个顺水人情多好啊!你拒绝了,他会不会怪罪你、  相似文献   

7.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8,(8):117-120
杨广是一个只要有百分之一机会就会做出百分百努力的人,天赋的聪明让他很清楚怎样才能拱掉哥哥,成为太子。那就是象一只老狼一样蛰伏,静静地等待机会,然后在恰当的时候迅猛出击。  相似文献   

8.
正宋真宗时,地方出现了两位神童,一位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晏殊,另一位是蔡伯俙。蔡伯俙以一句"父望子成龙"妙对门监的"你骑父作马"而轰动京城,宋真宗赐他进士出身。因为蔡伯俙天资聪颖,宋真宗便让他与晏殊一起做了太子赵祯的伴读。进宫后,蔡伯俙变得圆滑世故、阿谀奉承。太子想要偷懒不读书,晏殊会劝导太子:"身为储君,应以天下  相似文献   

9.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的黄昏,北京城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一名男子企图闯宫袭击太子。此案经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初审后,拿出一个初步意见:“罪犯叫  相似文献   

10.
帝悉召东宫官属,为设宴会,而密封尚书疑事,令太子决之。贾妃大惧,请外人代对,多引古义。给事张泓曰:"太子不学,陛下所知,而答诏多引古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妃大喜,谓泓曰:"便为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即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资治通鉴》卷八十,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第2551页  相似文献   

11.
游宇明 《领导文萃》2014,(17):40-42
正在明代,朱棣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一生五征蒙古,收复交趾,在东北、西北设立军事基地;他兴修水利、疏浚大运河、鼓励垦荒,派郑和数次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然而,少有人知道这个堪称优秀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大演员"。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向对太子朱标不满  相似文献   

12.
唐元鹏 《领导文萃》2014,(14):91-94
正"顾命"一词出自尚书《顾命》篇,讲的是,周成王将死,恐怕太子钊不能胜任,命令大臣召公和毕公辅佐太子。在中国古代的君权政治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小皇帝年幼无法统治帝国,最常见的就是这种"顾命大臣"体制,帮助小皇帝完成过渡。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顾命大臣要么是皇帝宗室,要么就是朝廷重臣,在先帝时便掌握大量政治资源。尽心辅佐者有之,飞扬跋扈者有之,直接废小皇帝的亦有之。在2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小皇帝与顾命大臣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从没中断过。  相似文献   

13.
一晁错是颍川人,自少研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法术之学,稍长通过太常寺的考试进入仕途,担任太常掌故,此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等职,颇受汉文帝赏识,也备受当时的太子刘启倚重,被东宫上下称为"智囊"。刘启即位后,晁错被擢为内史,不久又升任御史大夫。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开始把"削藩"提上了议事日程,屡屡向景帝上疏,"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随即向诸侯开刀。诸侯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一批诸侯王,便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口号,悍然起兵,直指长安。面对诸侯大举叛乱的危急形  相似文献   

14.
正霍光是霍去病的异母弟,也跟霍去病一样,叫卫青一声舅舅,算是皇室的亲戚。太子刘据死后,武帝下诏立刘弗陵为太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三人接受遗诏,共同辅佐幼主。又任命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相当副丞相),都在武帝的病榻前受命就职。这是历史上有所谓"顾命辅政大臣"的起始。  相似文献   

15.
第四十圈     
邵丽  瑾轩 《决策》2014,(6):92-94
一 我以一个作家的身份下派到天中县挂职当副县长期间,县里很多人给我说起曾经在这个县轰动一时的一起案件。 天中县有个天中镇,镇东头住着牛姓人家,户主外号牛大坠子。坠子爷爷曾跟着袁世凯,专门做手擀面,老袁死后,爷爷背着太子克定送的一把日本刀解甲归田,后来把刀和做面手艺传给了孙子。  相似文献   

16.
彭晓丹 《经营管理者》2013,(20):395-395
<正>《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记载"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这就是著名的司马门事件。"驰道"在秦汉时代,是天子专用,其他人不能行走。《史记·秦始皇本纪》应劭曰:"驰道,天子道也"《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太子没有特令也不能行走。私自行走驰道,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西汉初年,大臣侯昧行走  相似文献   

17.
“紧锣密鼓”是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成语,其意义为:“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也指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刘绍棠在晒良烟》中写道:“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又如:  相似文献   

18.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的黄昏,北京城发生一件惊天大案,一名男子企图闯宫袭击太子。《明通鉴》有详细记载,史称“梃击案”。  相似文献   

19.
制度一方面是防范官员腐败的机制,另一方面也保护甚至成全了官员,魏征的经历就是明证. 魏征原为太子李建成洗马(掌管图籍),曾劝太子早图大业,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派人招抚魏征,并当面质问他:"汝离间我兄弟,何也?"面对李世民略显挑衅的问题,魏征并未用"各为其主"一类的套话来搪塞,而是如实应答:"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旧唐书·魏征》,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 718页)魏征的诚实打动了李世民,使李世民更加器重他,封为詹事主簿(太子府掌管文书的佐吏),践祚后擢拜谏议大夫(正五品上,专掌议论,"侍从赞相,规谏讽喻")、秘书监(从三品,"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尚书左丞(正四品上,掌管辖尚书省诸司,"纠正省内").  相似文献   

20.
吕端,字易直。宋太宗任他为宰相。 宋太宗病倒在床的那段时间,吕端每天陪同被太宗内定为继承人的三太子赵恒去问候太宗的病况。 太宗病危的时候,宫中内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