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黄晓阳 《领导文萃》2014,(16):41-44
正林彪也曾犹豫我讲两个故事。一个是辽沈战役的故事,一个是粟裕七战七捷的故事。辽沈战役是毛泽东部署,党中央决定的。毛泽东要打,林彪不想打,或者说不敢打。毛泽东为什么要打?他从宏观面上把握,这一仗,只要细节没有问题,一定可以打胜。客观力量的对比,不存在输的可能。林彪为什么不敢打?他的着眼点是微观上的,辽沈战役有两个大隐患,一个是塔山,一个是廖耀湘兵团。两大隐患,无论哪一个发挥关键性作用,辽沈战役都会败,而且败得很惨。假设国民党部队的北进兵团能通过塔山,林彪围锦州的部  相似文献   

2.
林彪的军事生涯堪称“战绩辉煌”,平型关大捷、辽沈战役……这里不提林彪“过五关,斩六将”,只论“九·一三”以后曾被一些人津津乐道的两次败绩。  相似文献   

3.
正林彪事件是非常大的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林彪在历史上一贯支持毛泽东我们都知道,林彪在历史上一贯是支持毛泽东的,特别是在1929年关于江西的红四军发展问题上,关于建军路线的这些讨论中,林彪以一个青年将领的身份公开地批判他的老上级朱德,在朱毛争执中旗帜鲜明地站在毛的这一边,这是历史上林彪对  相似文献   

4.
《领导科学》2000,(10):42-43
“工兵王”陈士榘 陈士榘将军言,红军时期,缴获一女式袖珍手枪,类“掌中宝”,精致绝伦,不知何国所造。将军时任红一军团参谋处长,将此手枪送军团长林彪。林彪甚喜,转送毛泽东。毛泽东弃……  相似文献   

5.
徐焰 《领导文萃》2012,(11):81-84
长期蛰居于避风避光的阴暗屋子里的林彪,在解放后真正走上政治斗争舞台,是在1959年夏天的庐山会议。本来,林彪向中央请了病假,不参加这次会议,不久在毛泽东电召后上了山。到达会场时,他知道毛泽东同彭德怀闹翻了,马上做了选择。  相似文献   

6.
林彪事件     
1970年8月18日下午,毛泽东乘坐专列从杭州出发,赴江西庐山出席中共九届二中全会。第二天下午,毛泽东登上庐山。这是他在建国后第三次来到这里。到庐山的头几天,毛泽东心情很轻松,一直在自己的住地看书、休息。8月20日前后,林彪、康生、陈伯达、周恩来等也陆续到达庐山。21日,周恩来写信向毛泽东、林彪报告:"全会议程,原定为:修改宪法、讨论计划和战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中央决定出兵,毛泽东原打算让林彪去指挥。因为已经派到东北准备参战的十三兵团是四野的部队,林彪熟悉;另外,林彪对东北、朝鲜、苏联情况都比较了解,便于筹划。  相似文献   

8.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就是有名的五七指示。而这封信的起因,却少见提及。近日,读到《邱会作回忆录》,才窥见事情的来龙去脉。毛泽东这封信是对林彪送上的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副业生产的报告》的批示。这个报告就是邱会作主持起草的。邱会作为什么要起草这个报  相似文献   

9.
<正>与林彪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林彪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没有朋友,除了谈工作,从不聊天。1959年林彪出任国防部长后,高等军事学院教员李德被选为秘书,与林彪朝夕相处五年。5年中林彪只吩咐秘书李德请过两次客,他自己没有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决定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出兵朝鲜这件大事。由于林彪明确表示不赞成出兵朝鲜,当着毛泽东的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又如实向毛泽东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毛泽东当然不会勉强命令他领兵赴朝。  相似文献   

11.
识才只有识人之长,方能用人之长,只有“知人”,才能“善任”,毛泽东就具有这方面的才能。 1930年春末夏初,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颇伤脑筋。他需要为23岁的军长林彪选择一个合适的搭档。林彪这个人性格很古怪,个性强,听不得别人对他的批评,平时沉默寡言,别人颇难  相似文献   

12.
就有那么一些不信邪的人,敢于向林彪挑战。他们不仅仅是直感,而是深入地从理论上研究了林彪,认定他不是“好人”。西北工业大学的姜明亮等人上书中共中央、毛泽东的信件,就是这样一篇有分析有说服力的檄文。  相似文献   

13.
胡松涛 《领导文萃》2014,(24):52-55
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底,毛泽东引兵井冈,点燃星火,在偏僻贫穷的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在敌人的封锁下缺吃少穿,不少人看不到希望,对红军的前途有些悲观。1929年12月底,身为基层干部的林彪给毛泽东写信,反映部队的这种情绪。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林彪回信,信中说:"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段时期,林彪被定为“副统帅”、“接班人”。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井冈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悬挂着林彪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大幅油画。讲解员称:“1928年春,林彪同志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在这里会见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云云。1971年,古巴  相似文献   

15.
汪日章 《领导文萃》2007,(11):127-129
抗战期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以前,为了谋求国共两党继续好好合作,加派林彪为周恩来的谈判助手,周恩来通知林彪由延安到重庆,又电话通知侍卫长宣铁吾:“铁吾,你有个同学要来重庆。”  相似文献   

16.
如果林彪不在共产党的队伍里干,在国民党队伍里顶多干个军长就了不得,但是军长这个职务,在共产党队伍中,林彪在24岁就达到了。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不是毛泽东,而是朱德。1928年2月,南昌起义部队到耒阳城下。朱德听取当地县委的情况汇报后决定:大部队正面进攻桌子坳之敌,抽出一个主力连队配合农军攻城。被抽出的,就是林彪率领的连队。耒阳被一举攻克,起义军  相似文献   

17.
正1966年春,中国形势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文化大革命"有一触即发之势。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没有参加会议,但整个会议议程完全是按照他的意图进行的。林彪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大谈"政变经"和"天才论"。7月,毛泽东在给江青的一封信中说:"我的朋友(按:指林彪)的讲话,中央催着要发,我准备同意  相似文献   

18.
党史 《决策探索》2005,(5):93-94
林彪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据说.1942年林彪伤愈回国时.斯大林极力挽留.并向当时的二战中国战区总指挥蒋介石提出以15个将军换林彪,这一传说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无形中增大了林彪在国内政坛、军坛上的地位和分量、当人们询问林彪传闻是否属实时.林彪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说.“我不知道.你们有兴趣.可以去问斯大林和蒋主席”那么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汪东兴 《领导科学》2004,(17):46-50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70年8月23日在庐山开幕,于9月6日胜利闭幕。在这次会议的前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篡党夺权阴谋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暴露,毛泽东主席及时识破其阴谋并给予其以沉重的打击。我亲历这次会议,并且有些事与我个人有关系,因此,我把所知道的有关这次会议的一些情况写出来,使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一、林彪急于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发展,以及他们所进行的反党阴谋活动,毛泽东主席也是有这样一个认识过程的。有时,他为了不伤害广大…  相似文献   

20.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反革命集团出于篡夺国家最高权力的目的,一再坚持设国家主席,坚持称毛泽东为天才,并与江青一伙相互争斗、倾轧,掀起了一股恶浪。党中央和毛泽东识破井采取措施抑制了他们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