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企业与员工双方都以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所以当企业采取对产出按比例分成的报酬机制时,会导致双边道德风险,从而使员工实际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工作努力程度以及企业的实际相关投入力度都低于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力度.如果企业能够采取另外一种报酬机制,使员工拥有完全剩余索取权,就能够使企业与员工都选择社会福利最大化时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工作努力程度以及相关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2.
进入权与组织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深入讨论了R-Z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进入权和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指出进入权的配置过程伴随着代理人进行专用性投资和委托人持续控制的过程,而组织控制构成了委托人对进入权配置过程进行持续控制的基础。委托人必须借助组织控制限制代理人的讨价还价能力,一个关键途径就是减弱代理人拥有的不对称信息优势。  相似文献   

3.
陈尉纲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242-246
现代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企业所取得的融资量,而且还取决于委托人、代理人关系链的制约,激励机制的有效发挥.由于企业经理作为代理人同委托人存在信息非对称,经理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此时,如何配置资金并给予经理人适当激励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绩效,经理的最优补偿方案与企业的投资机会特征间的联系,经理补偿方案与企业价值间的联系,便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些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在对项目盈利水平进行量化的一维空间中,分析委托人,尤其是代理人的行为方式,建立模型,研究委托人的最佳机制(资本配置方案、经理人的激励补偿方案)和代理人的最佳战略.模型的研究结论将项目盈利水平的一维空间由低到高分为了三个区域,分别确立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代理人过度自信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过度自信对委托-代理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代理人的效益工资和委托人的监督成本都不为0时,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将随着其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大而提高,委托人的最优监督力度将随着代理人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大而减弱;当代理人没有效益工资时,代理人的过度自信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不发挥作用.另外,代理人的最优努力水平和委托人的最优监督力度都将随着委托人监督成本的增大而降低,而且前者还将总是随着代理人固定报酬和效益工资的增加而提高,后者虽然也将随着代理人固定报酬的增加而提高,但并不总是随着代理人效益工资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5.
分成制与相对绩效评价机制及其效率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团队的激励问题是激励机制设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团队中各成员的报酬机制的设计则是团队激励的核0.在委托人就代理人因承担风险而给予的补偿机制中,分成制正日受重视.本文优化确定了分成制中考核指标的权重与激励强度.尔后优化设计了团队成员的利益分享机制,提出7一种对代理人绩效的相对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江海潮 《管理学报》2010,7(4):529-536,576
委托人代理人竞争力是委托代理合约设计与报酬分配的重要决定因素。构建的委托人代理人竞争力合约模型表明:①委托人代理人竞争力独自决定各自的固定收入报酬,并与竞争力投入策略、二阶成本因素和代理人风险偏好因素共同决定剩余收入分配;②委托人代理人竞争力及其投入策略反应对合约设计、合约产出、剩余收入分配、竞争力投入比例的影响受合约报酬偏好、二阶成本和风险偏好因素的约束;③委托人代理人竞争力及其投入策略的非对称性是剩余收入分配冲突产生的根源,也是合约动态调整、报酬分配变动与合约有效性变化的重要原因;④调控合约报酬分配应该着力调节委托人代理人竞争力关系和策略反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新制度经济学从健全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和重构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之道。其实质是最大程度地诱使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一致.增加代理人行为的透明度,让委托人较为确定地预见和掌握代理人的行为,减少代理人的自利行为造成委托人利益的损失。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出现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可以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解决方式,围绕构建国库集中支付监督制约机制展开。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以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激励约束机制为研究对象,引入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利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双方的行为选择.对如何构建有效的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理论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专有性 资产专用性是指资产在用于特定用途以后,很难再移作他用的性质.威廉姆森将资产专用性分为3类:地理区位专用性、物质资本专用性和人力资本专用性,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来自企业的"干中学",是专门为支持某一特定的团队生产而进行的持久性知识和技能的投资,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在知识或技术上的互相依赖性.一个具有某种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人若退出企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且会给自己造成损失,因为这种企业专有的特异人力资本在企业外部将得不到充分评价,难以进入市场交易.因此,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客观上构成了人力资本产权主体退出企业的障碍,专用性资产的价值在事后严重地依赖于团队的存在和其他团队成员的行为,因此这种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风险性,对其补偿时应计算其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根据主次委托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不同作用,建立存在主次委托人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实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代理人为次委托人付出的努力水平对主委托人存在外部性时,主委托人支付给代理人的最优激励性报酬和代理人为主委托人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都将高于单一委托人条件下的情况;当代理人为次委托人付出的努力水平对主委托人存在正(负)外部性时,主委托人获得的预期收益将大于(小于)其在单一委托人条件下获得的预期收益;代理人在存在主次委托人条件下获得的预期总收益将高于其在单一委托人条件下获得的预期总收益.论文基于主次委托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不同地位拓展和深化了传统委托—代理理论.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employ a new dataset based on a sample of 123 franchise systems originating from Germany to empirically test hypotheses stemming from agency theory and capital scarcity considerations on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 franchising. We include proxies for the franchisor’s capital scarcity as well as for moral hazard on the franchisee’s and the franchisor’s side. Furthermore, we distinguish between initial and ongoing franchisor support.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ency models based on double moral hazard do explain the design of franchise contract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 terms of the proportion of franchised outlets. We find that the incentive component of the franchise contract (the royalty rate) is not influenced by moral hazard on the franchisee’s side, but rather by moral hazard on the franchisor’s side. Furthermore, the proportion franchised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moral hazard on the franchisee’s side. Hence, after providing incentives to outlet managers by turning them into franchisees, thereby granting them residual claimancy, the royalty rate mainly serves to ensure ongoing franchisor input. The franchisor’s capital scarcity influences the fixed fee in franchise contrac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franchised outlets, thus supporting standard capital scarcity arguments.  相似文献   

12.
个人有限理性和投资项目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风险投资家(VC)与风险企业家(EN)面临双边道德风险,论文将风险投资项目划分为创业初期和开拓产品市场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特征进行了刻画.通过引入VC与EN相对努力成本效率系数,讨论了在满足VC和EN效用函数及设定的约束条件下,控制权在VC和EN间相机转移情况下可转换债券是否以...  相似文献   

13.
战略扩张与融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信息经济学和代理成本理论的研究结论建立了一个公司扩张战略对融资契约影响 的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横向一体化战略扩张所获得的剩余与债务比率正相关,但是如果公 司计划从纵向一体化中获得剩余,减少负债水平并增加专用性投资水平是理性选择. 而且模型 对公司融资契约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金流对融资契约产生重要影响. 在此基础 上对模型的主要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主要研究结果相吻合. 最后,为公司战略扩 张和融资决策提供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PPP项目中社会资本的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为其私有信息,如何激励社会资本显示真实的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一直是PPP项目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在传统的PPP项目激励治理研究中,往往假设社会资本只具有单一私有信息,由此形成单一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但在PPP激励治理现实中,社会资本经常同时拥有关于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双重私有信息,从而导致关于类型不对称信息的逆向选择和关于行为不对称信息的道德风险问题共存。本文研究了PPP项目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共存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构建了针对社会资本同时拥有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两种私有信息的激励机制设计模型。该模型以项目产出绩效为激励途径,通过设计最优契约使得社会资本谎报信息类型的收益水平不高于其真实汇报类型的收益,从而激励社会资本显示真实能力禀赋的同时付出最优努力水平,保证项目效率。同时考虑了社会资本的公平偏好,探讨了公平偏好对这种双重不对称信息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设计合理的PPP项目激励机制能够实现对社会资本的信息甄别和激励其付出最优努力的双重目的,政府对社会资本的激励强度同社会资本市场分布有关,且随着社会资本嫉妒偏好强度的提高和被指责偏好强度的减弱而增大。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解决现实中PPP项目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创业企业家、风险投资主体努力程度的影响因素和他们之间的双向道德危害风险,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解释创业企业家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的原因,在Casamana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赋予纯金融机构明确的现实定义,构建风险投资主体、创业企业家、银行三方参与的委托代理模型.得出双向道德风险下的最优权益分配.研究表明,若只有银行投资或银行和风险投资主体同时投资时,存在风险限制,当风险高于限制时,创业企业家不可能贷款成功;若只有风险投资主体投资时,则没有风险限制;若银行和风险投资主体同时投资,他们权益分配的最高限制将低于只有一方投资时所得权益分配的最高限制,风险限制高于只有银行投资时的风险限制;若机构在既无资金也无非资金贡献的情况下瓜分风险投资利益,将导致创业企业家努力程度降低;银行、风险投资主体和创业企业家三方参与风险投资时,风险投资主体的最优权益安排与风险投资主体和创业企业家的生产力有关,随着风险投资主体生产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创业企业家生产力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两级供应链产品质量控制契约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在两级供应链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契约设计的问题。建立生产商和购买商的期望收益函数模型,生产商对其生产过程投资水平进行决策并确定其产品质量预防水平;购买商进行质量评价决策并确定其产品质量检验水平。生产商存在降低其生产过程投资水平的道德风险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将"削减投资",购买商为激励生产商提高其生产过程投资水平将支付"信息租金"的成本。购买商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决策时,存在夸大产品质量缺陷率的道德风险问题,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将"过度检验"。运用最优化原理,求解生产商的最优生产过程投资水平、产品质量预防水平和价格折扣额与购买商的最优质量检验水平和外部损失分摊比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当生产商提高其生产过程投资水平时,其质量预防水平将显著增加,购买商的质量检验水平将显著下降;随着购买商质量检验水平的提高,生产商所提供的价格折扣额先增大后减少,生产商所承担的外部损失分摊比例将会下降,其期望收益增加,购买商的期望收益将会减少,供应链联合期望收益将呈现"倒U"型,求解了期望收益的最大值及各契约参数的值,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质量控制契约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ignalling role played by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entrepreneurial projects towards crowdfunders. The study argues that information on;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entrepreneurial projects posted on equity crowdfunding platforms can be perceived by external small investors or crowdfunders as signals of the venture's quality and can induce them to invest. By leveraging on the role of signalling theory in the mitigation of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the study argues that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projects looking for equity crowdfunding is a powerful signal that positively affects the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crowdfunders. Three components of entrepreneurial projects' intellectual capital – human, structural, and relational capital – are considered as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 of equity crowdfunding campaigns, measured in terms of funding collected and the number of investor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relational capital positively affects the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equity crowdfunders and thus explains the success of equity crowdfunding campaigns. Factors related to human capital and structural capita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investment decisions, but only to a limited extent. This study provides valid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 platform managers, and policy-makers/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18.
客户企业在实施S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云外包时,面临因效率参数不可观测所引发的云服务提供商(Cloud Service Provider,CSP)道德风险问题。针对该问题,以激励机制设计方法为基础,以客户企业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服务产出为公共信息,而效率参数信息为CSP私人信息下研究如何通过外包合约的设计诱使CSP显示出真实的信息,并付出最优的努力水平。研究表明,最优努力水平、服务报酬支付是效率参数的减函数;客户企业向CSP提供的最优合约可以用线性合约表示;在由固定服务报酬及收益共享构成的线性合约中,效率参数与固定服务报酬支付正相关,与收益共享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投资可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带来更高的收益,但培训投资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员工进行培训,其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在分析员工职业生涯特征与人力资本生命周期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在进行培训投资时,只有结合员工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特点,才能统筹考量培训时机和培训类型2个变量,故而做出低风险、高收益的培训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