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是最终产权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建立的企业,典型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独资企业,国家绝对控股企业也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而存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为实现某些社会政策目标而产  相似文献   

2.
产权分割与政企间新型产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两权分离”的矛盾和缺陷的剖析,指出它不能指导我们建立国有企业致企间的新型的产权关系,正确的思路是实施产权分割,文章阐述了将产权分割为具有完整权能的原始产权和法人产权,以及二者由不同主体,在不同市场运作的产权分割理论,并依据这一理论,提出了建立我国国有企业政企间新型产权关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分级所有”:明晰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因而其改革成效受到普遍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改革中央所有,分级管理的资产所有制形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的国企产权“分  相似文献   

4.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等公有制企业员工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度,除按月支付给员工基本工资外,其它还应支付给员工的大部分合理收入,均通过税收、利润上缴和扩大再生产投资等方式扣除,存放于国家财政。由于这部分财富属于员工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收益权归员工(劳动者)所有,因此有人称为“国家之债”。或者说公有制企业员工要拥有企业剩余价值索取权,而要拥有剩余价值索取权,就要确立员工在企业资本中占有一定比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制企业员工在企业中无个人产权,只是领取工资的劳动者,不分享利润,这与企…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而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役。笔者认为推进和实现政企分开既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难点,但更是突破口。 一、政企分开的难点。 1、国有企业产权主体难以明确。理论上讲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清晰的,即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政府可以成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行使所有者的职能。但事实上国有企业产权主体不明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对国有企  相似文献   

6.
6.国企产权观糊。关于国企产权的界定。一种观点认为,产权界定要坚持创造与投资并重的原则,承认劳动者对企业资本增值的贡献原则和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相结合。在“拨改贷”前建立的国企,无论在税前,还是税后还贷,应定为国有产权。“拨改贷”后的企业,若是税前还贷,还贷后形成的资产一部分界定为国有产权,一部分界定为集体产权;而税后还贷企业,其税后利润及资产归全体职工所有,界定为职工集体产权。对于国企历年从留利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和奖励基金以及公益金,应界定为企业职工集体产权。另一种观点认为,“拨改贷”后企…  相似文献   

7.
张科明 《科学咨询》2009,(20):44-44
国有企业是最终产权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建立的企业,典型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独资企业,国家绝对控股企业也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而存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为实现某些社会政策目标而产生的一种特殊企业组织形式,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弥补市场缺陷的一种手段.国家建立国有企业通常是为了达到超越利润之外的某些政策目标,如实现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达到的,而且政府也难以用其他间接干预手段来实现的某些社会政策目标,发展国有企业,还是发展战略性民族产业,特别是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还有另一个作用,即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战略控制.  相似文献   

8.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必须根据国有企业的不同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类型分析,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革办法。第一类,大量的小型国有企业,可以走拍卖制、股份合作或国有民营的路子,不必要也不可能去把他们改造成规范的公司制。从国外的实践看,大型的或比较大型的企业是公司制,大量的小型企业,仍然是比较原始的单业主制或合伙企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先将部分国有小型企业率先通过公开竞争拍卖、有偿出让的办法,改造为不同形式的非国有企业。这样产权明晰地界定为个人或集体所有,国家和政府不再进行干预,既有效减轻国家和各级…  相似文献   

9.
<正> 企业托管作为我国深层产权改革的准备和企业产权市场化运营的有效形式,必将对国有企业改革发挥显著作用。具体说有以下三点: 1、有利于在现有条件下大规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就必须从搞活单个国有企业转到整个国有资产的盘活增值上来。这就要求国有资产在保证所有权主体不变的基础上彻底市场化,通过资产市场整体交易来实现资产的重组。目前,  相似文献   

10.
全方位的体制改革在实际运作层面有三个层次:1。体制的激励(动力)问题,即一个体制如何才能运作起来,在所谓集体主义内聚力完结后,“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已不合时宜,只有建立以个人物质利益原则的原始欲望为动力的机制才能使体制运行,个人物质利益原则的动力机制其最完善的模式是一个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改革最先行进行的经济改革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建立一个规模化市场经济。虽然大多数人(包括许多改革者)最初并没有意识到这点。2、体制的保障问题,就今天的理论及实践而言,最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搞好国有企业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然而,国有企业要获得健康而长远的发展,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中进行系统创新,才能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新路。一、制度创新──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从经济学角度讲,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指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产权关系的变化。传统的国有企业往往是单一的产权主体,模糊的产权关系,条块分割的产权占有方式,行政干预的产权运行机制,其表现形式就是“工厂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国有企业由原来计划经济下的“工厂制”改变为…  相似文献   

12.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突破口,分析改革的动力与阻力,明晰其实现路径有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主要在于提升经济绩效、改善企业治理、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而改革的阻力则主要来自部分既得利益者的阻碍、落后激励机制的制约、意识形态的固化及公众对变革的担忧。因此应多方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国有资产经营机制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各类产权的法律保护,维护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启动改革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多个年头,其过程是对原有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由放权让利浅层次改革逐步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层次改革迈进,目的是建立一个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的产权制度。 本文从对“产权”与“现代产权制度”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入手,围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等方面依次展开,本着成熟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宏观政府作为与微观企业作为相结合的成文原则,对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实践作重点剖析,最后针对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操作,指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应坚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及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其具体要求是“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其中推进政企分开是关键环节之一。但是无论从理论还是在实践上,以及从国外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的情况看,政企分开是一个理想的实际上是不可及的目标。强行推选政企分开,必定是造成对国有企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正>1997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精神动力。“十五大”报告明确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并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此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党中央已明确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资本经营的重要性。作为改革开放前哨的国有外贸企业,应把握机遇,尽快从传统的商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换,使企业资产在运动中不断增值,建立资产经营机制,将企业经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以往的改革已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创造了一定的前提,那么现在已到了必须迈开步伐,真真切切地投入市场的风风雨雨中摔打、锻炼的时候了。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目前最为紧要的是进行产权重组和职能转换。有效的产权约束体系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前提。根据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这一内在规定性,根据企业足市场主体这一商品经济的特征,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必然要将企业自身作为其重要主体。离开这一点,国有企业就不可能成为市场主体进行自主经营。因此,赋予国有企业在产权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便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逻辑起点。围绕产权关系,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已是一次大的突破。但从深化改革的要求看,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两权分离的结果与产权关系明晰化的初衷相距甚远。随着两权分离和放权让利,代表着国家所有权主体的中央政府的权利已大大削弱,事实上已不是完整法律意义上的产权主体代表;同时因放权让利运行不到位。企业并未获得相应的权利,这就是所谓产权关系中某些权利的"虚置"和某些主体的"缺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法人意志明确的、能够贯彻企业战略意图的、进行科学计划和合理控制的现代公司。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产权明晰化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产权明晰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国企改革核心是建立公司治理结构,而产权明晰是建立有效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尽快改变国有企业低效率状况,就必须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国企改革的整体目标已经十分明确,那就是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推行职工持股制度。推行“职工持股”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职工持股可以改变和调整所有制结构,这是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通过企业职工分配或购买获得一定量的股份,形成分散化的个人股权。二是把职工持股作为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设计,通过资本收益和劳动收入使企业与职工形成一个长期统一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三是通过职工持股使得股东控制权和职工劳动权融合在一起,用产权纽带将所有者的监督和劳动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我国的产权改革都是在代理者身上做文章,这肯定是没有结果的。因为第一,在代理者身上无论怎样界定产权,都不会产生原动力主体和原约束力主体,都不会建立起有效的产仅激励约束机制。第二,代理制是有地理成本的,代理层次越多,代理成本就越高、我国现在建立起的模式,就是一个多层次的代理制。第一层,国家是全国人民的代理者;第二层,国有资产管理局是国家的代理者;第三层,投资公司和企业集团是国有资产管理局的代理者:第四层,董事会是投资公司及企业集团的代建者;第五层,经理是董事会的代理者。这么多代理层次,代理…  相似文献   

20.
公司是现代社会的微观经济基础。公司具有融资和制度两大功能。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正在由生产型向经营型,由经营型向投资型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公司的功能也正在以发挥融资功能为重点,转向发挥以制度功能为重点。制度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游戏规则”。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组织形式及其“游戏规则”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工厂制向公司制,传统公司制向现代公司制的制度创新。从工厂制到公司制,是企业脱胎换骨的产权制度改革,它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制、职工身份、隶属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