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社会存在的"历史与我何干"的心态和玷污抹黑革命英烈的谣言,就是因为忘却和无视革命历史从而产生的历史虚无主义造成的危害。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档案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开了一场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无硝烟的战争"。历史虚无主义在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青少年的三观、动摇"四个自信"方面具有巨大的危害性。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攻击,就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掌握网络战场主动权,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根本保障。“四个自信”的提出是基于近代以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加强对制度自信的研究既能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为新时代下中国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人类进步的足迹,是前人伟大创造的积累。学习历史,对于认识国情、指导革命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久前,江泽民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强调说:“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心殷切,其意深远。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我们有必要学习一点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5.
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是我国不问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的两项基本国策。独立自主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则文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颁布的,它是我党探索有中国特色新民本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中国革命彻底胜利,所获得的一条根本经验;对外开放则是以邓小平*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出的,它是我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L大成就所获得的平根本经验。两项国策的出台更时隔久远,如从“独立”与“开放”的字意*去理解,又不免有对立之意。然而作为国家的重大国…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国家、民族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积极践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情况的集中体现。本文在简要梳理中国建筑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阐述当代中国建筑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文化自信引领中国建筑设计的实现路径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卫生院中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大家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大家以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1983年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口号,至今已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中'"四自"的内容与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已经成为中国人自觉追求的人生目标,并且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相融合,成为不断发展、充满生机的理论.这种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指引并激励着大家奋发有为、自强创业,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非毛化"思潮借口时代的变化,试图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当代价值,制造思想混乱,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极大危害。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于驳斥"非毛化"错误思潮,坚定党的理论自信,巩固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挖掘阐释其当代价值,要与深刻揭示历史虚无主义"非毛化"错误思潮的实质结合起来,与正确评价党的历史结合起来,与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实现中国梦,必须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恋,也不是文化自负与文化狂妄,而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对本民族文化的积极认同和践行。这种自信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无论本民族文化是处于顺境中发展,还是遭遇逆境折磨,都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深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认同。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复兴,一定要看其在文化上是否自觉和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代中国,坚定和保持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幽默漫画     
《领导广角》2000,(11):54-54
中国贪官的“廉政语录”;“订合同”;“牵手”;拒签;无知+自信=错误。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指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毫无疑问,文化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点、线、面     
刘墉 《领导文萃》2008,(14):39-39
有人说中国人是一个讲究“面”,而不讲究“点”和“线”的民族。其实在某些方面,它倒不失为一种优点,譬如艺术,中国没有精确的透视学,但是绘画不失远近高低之感,禅学、老庄虽然玄奥,但是更能直指人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以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能参最上禅机。”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革命文化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二者是辩证互动关系,因此探讨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播革命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意义所做出的高度概括。在许多论述改革的讲话中,他都把我国当前的改革同革命联系起来。邓小平同志是在什么意义上把改革看作革命呢?第一,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看。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革命是指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变革.它是通过一个班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剧烈斗争形式实现的。如果只困于这种认识,那么,我国的改革就不能隶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早在改革之初,我们党就明确规定了改革的性质,即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拥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百年大党。面对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领导干部应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在世情上,正确看待“修昔底德陷阱”;在国情上,准确把握“中等收入陷阱”;在党情上,着力规避“塔西佗陷阱”;在民情上,谨防“福利陷阱”;在政治上,防范来自西方的“民主陷阱”;在理论上,化解“历史虚无主义陷阱”;在交往上,识别“人情陷阱”;在自我革命上,记取长征路上的“死亡陷阱”。唯有如此,方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风险考验。  相似文献   

16.
如今,东汽精神已经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它的指引下,东汽将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样因为“东汽精神”,我们的民族将更加沉着地化解灾害、应对危机,共和国这艘巨型航母也将在前进的途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7.
名牌能给一个国家及其国民带来自尊、自信、美誉和力量,是国家在世界大家庭中地位和影响的象征。名牌是一种文化现象,名牌中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不带文化的名牌。纵观当今世界名牌,无一不是以其深蕴文化而光彩照人、多扬四海:“奔驰”汽车透出德国人的追求高档化、永久不衰的文化气质;法国“夏奈尔”香水透出的是法兰西人追求美、追求理想化的文化气质;日本的“松下”、‘索尼”则透出大和民族的严谨、精细及其心计;而美国“可口可乐”则透出美利坚人的追求卓越、超群优先的文化气质。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大的碳酸型饮料,素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文化建设的强音,因为这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的重要课题。自觉、自信、自强三者构成彼此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系统,缺一不可。只有坚持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也才能健康地可持续地通向文化自强。而其中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面对对现代化强国的追求和民族复兴愿景,我们党更应该优化执政思维,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提升执政艺术和执政智慧。要用战略思维看待“修昔底德陷阱”,用系统思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用法治思维规避“塔西陀陷阱”,用实践思维识别“高福利陷阱”,用辩证思维防范“民主陷阱”,用历史思维应对“历史虚无主义陷阱”,用底线思维谨防“人情陷阱”,用创新思维化解“存亡陷阱”,确保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20.
曾晓红 《科学咨询》2007,(14):60-60
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以她不堪回首的耻辱论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一段讲话。可以看出,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能力”就是人们产生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