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的调查数据,考察银行信贷资金配置中的所有制歧视问题及其变化。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察企业是否需要银行贷款和贷款的可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出受到信贷配给的企业,并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进一步甄别出企业自我信贷配给和银行信贷配给。样本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潜在借款者受到了信贷配给,而最主要的形式是自我信贷配给。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信贷配给差异,信贷资金配给更多的与企业自身禀赋和宏观金融环境有关。这对银行信贷决策中存在所有制歧视的论断提出了质疑。因而要实现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不能过度强调所有制平衡观,而应该着重改善企业的自身条件,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探讨如何缓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银行和企业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认知差异引入模型分析,研究了风险认知差异程度和信贷配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此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信贷配给会随着局中人风险认知差异程度的扩大而恶化,因此降低银行和企业在风险项目上的认知差异可以有效的缓解信贷配给的难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如何加大对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有效需求是中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面对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滞后的现状,信贷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支付能力,削弱了农业保险的实际需求,进而降低了每年财政资金补贴保费的使用效率。本文以旱灾为例,构建农户跨期经营决策模型,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在河南、河北两个农业大省9个县开展的为期15年跟踪调查数据,通过显示性偏好方法探讨了农村广泛存在的信贷约束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1)忽视信贷约束使得农业保险的真实需求被严重高估;(2)在不完善的农村信贷市场中,政府的保费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拉动作用有限,尤其难以达到无信贷约束下的需求水平,导致财政补贴农业的效率降低。换句话说,进一步完善农村信贷市场以激发农业保险需求,有助于提升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农户面临的风险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户风险种类,考察农户风险处理策略及农户风险处理策略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户自身资源禀赋状况及各资本要素,总结不同等级农户的风险处理策略选择.最后,提出对农户及其风险管理"差别待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违约风险下的信贷决策模型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违约风险下的信贷决策模型与机制,通过以银行个体合理性和激励相容性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在考虑违约风险和项目成功概率条件下的信贷决策模型,分别给出了基于抵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策略下的信贷决策机制,探讨了信贷配给机制与无配给机制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在信贷出现配给时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和有抵质押贷款的条件.最后运用实例详细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违约概率条件下企业项目成功概率对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得到了银行相应的贷款临界值和在不同项目成功概率条件下银行最大可接受的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6.
王涛 《决策与信息》2010,(1):118-119
本文通过对农业的一般性分析和对福建农业的特殊性资源禀赋的思考,指出传统的关于农业问题的解决思路在短期内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应当重视短期内可以缓解农业问题的方法。本文认为产业链整合与按照资源禀赋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对福建省现阶段意义重大,并提出农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业不断朝着现代化地方向发展,对现代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大部分农业规模经营者会通过金融信贷来满足其不断增加的资金需求。然而农业生产的弱质性也使得农户对于抗风险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保险的风险抵御能力恰巧能够满足这一点。本文将信贷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土地流转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①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担任村干部等方面对农业保险的需要有显著影响;②土地流转对金融借款、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显著为正;③金融借款在土地流转和农业保险需求之间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项增强信贷支农服务功能的重大政策措施,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其主要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额信贷机构管理风险的措施,以此来促进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积极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新型信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中小企业(SMEs)融资问题,通过建立信贷分析模型,综合了借款人风险特征、抵押物要求、贷款利率等因素,阐述了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理论依据,论证了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型信贷的必要性,并首次引入了关系度量因子对中小企业贷款资源分配进行分析,得出一系列有现实意义的命题。本文结论认为,要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应合理适度地发展关系型信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农业信贷配给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考察河北省1995-2009年间的农业贷款效率,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显示:河北省农业总产值对农业贷款有正的敏感性,农业贷款效率较高,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杨宇谦  吴建南  白波 《管理评论》2012,(11):158-169
本文引入实验方法,从合作体和合作者两个层面考察了资源禀赋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将合作体的资源禀赋特征操作为"等资源禀赋型"、"高资源禀赋主导型"和"低资源禀赋主导型"三类,将合作者的特征操作为"等资源禀赋"、"高资源禀赋"和"低资源禀赋"三类。将被试随机分配在三类合作体中,扮演不同的合作者,进行五轮重复实验。结果表明,在合作体水平上,资源禀赋分布特征不同的合作体具有不同的合作绩效与风险,在各合作体内,合作者的贡献比例差异均有逐轮缩小的趋势。在合作者水平上,资源禀赋水平较低的一方相对贡献更高;个体合作贡献比例受不同资源禀赋合作伙伴上一轮贡献的影响;资源禀赋的高低和对等伙伴的数量决定了合作的可持续性。结合这些发现,对进一步创新我国公共品供给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受农产品特性和交易复杂性的约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公司+农户"组织方式在破解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冲突难题时,面临订单履约率不高的窘境。订单履约率在不同的"公司+农户"模式中表现有所差异。本文的案例研究显示,温氏与农户形成的是紧密型的准纵向一体化的关系,呈现出对农户生产实行准车间化管理、畜禽产权归公司所有、双方对半分享合作剩余和交易以流程价格结算等特征。温氏借助信任、互惠、灵活性、声誉机制和有效沟通等关系治理机制,不仅降低与农户的交易成本,而且促进双方合作互动,保证交易顺利进行,提高合约履行绩效,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A镇信用社农户为例,分析了小额信贷的投向及绩效,发现当地小额信贷用于个体私营企业的绩效高于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领域,且小额信贷农户具有地域集中性,因此将当地进行小额信贷的自然村根据贷款投向分为城镇型农村、农业生产型农村和畜牧养殖型农村,并针对提高小额信贷绩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由单一公司和受资金约束单一农户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中融资难问题,考虑政府补偿公司预付货款损失及农产品产出随机性,分别构建了贸易信用下农户有、无破产风险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并对比分析农户最优决策,最后探讨了政府补偿对社会福利及供应链的价值创造。研究表明,灾害年投入产出率越小,农户有破产风险的供应链决策模式对农户越有利;政府补偿策略不仅可化解公司预付货款损失风险和创造更多社会福利,还能激励农户制定更合理生产投入量,并提升供应链效率,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达到集中决策下最优期望利润水平,为供应链创造更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信贷获取和生产效率上的差异性会扭曲信贷资源配置,进而抬高宏观杠杆率,增加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抵押约束机制构建了包含异质性企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由企业信贷扭曲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形成机制,并探讨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的协调问题。研究发现:在异质性企业环境下,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减缓信贷市场顺周期行为,抑制信贷规模过度膨胀,起到降低宏观杠杆率、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并显著改善社会福利损失,为货币政策制定创造更多空间;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框架仅减缓了抵押约束机制对经济周期的放大效应,未解决异质性企业对经济结构的扭曲问题。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自负盈亏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建立"去杠杆"长效机制、提高金融韧性以形成能够内生消化风险的市场环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信贷配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小丽 《管理科学》2005,18(3):71-75
传统的银行借贷传导机制大多以商业银行作为真正意义的金融企业,从而能自由调整其资产构成作为分析起点,并在运用信贷配给理论描述该机制时沿袭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由于制度因素形成国有银行特殊的双重信贷配给,使得基于信贷配给的传统信贷传导机制模型在解释中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时失去了解释力.引入相关制度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以期得出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的理论范式,并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当前的中央脱贫政策,本文考虑到脱贫方式,提出了基于新型合作模式的订单农业方式,构建了新型订单农业优化模型。首先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成立一个农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面积比例入股,合作社通过与农产品收购公司谈判并签订收购合同来获得收益,并把收益的一部分用于农户分红。合作社聘用职业经理负责经营,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会按所入股份给农户提供一份固定费用以保证农户的收益。根据上述内容构建了一个新的"农户+合作社+收购公司"型三级新型订单农业供应链优化模型,并在条件风险(CVaR)度量准则下得出合作社在不同风险规避度下的具体收益,在保证农户和合作社收益的前提下,建立相应的约束优化模型,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及其相应的KKT条件得出农户加入合作社可获得更多利益的最小土地面积和合作社应提供的最小固定费用。  相似文献   

18.
主流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以生产性为主,而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以消费性为主。这种观点在中国农村金融研究领域也非常普遍。已有研究之所以高估农户对正规信贷的生产性需求主要是因为在概念理解、研究思路以及问卷设计3个方面出现了偏差。为了准确揭示中国农户信贷需求的贷款用途特征,本文提出了一个可以控制住信贷可得性的意愿调查+假想式问题的改进思路。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大部分农户对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的需求均以消费性为主。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和结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户信贷需求研究和我国政府制定农村金融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瑞 《决策探索》2013,(4):37-38
我国农村金融主要为供给主导模式,信贷约束现象在我国农村地区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上,有借贷需求的农户多、总体规模大,以农信社为主导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承担全部供给任务;二是结构上,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小、期限短、品种少,无法满足农民对借贷资金的多样化需求。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在资金投入、网点覆盖、风险控制、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经营环境等方面长期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20.
在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本文采用2013年浙江省实地调研数据实证考察发达地区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对利率的弹性。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运用意愿调查和TobitⅢ模型等方法更全面地处理了此类研究固有的数据截尾、样本选择偏差和利率内生性三类计量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多笔贷款与利率弹性异质性问题的新思路。研究发现:(1)利率显著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低收入群体信贷需求对利率也是敏感的;(2)正规金融机构并未对不同特征农户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3)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农户正规信贷需求较高,而富裕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机会更多;(4)农户正规信贷需求非农化与大额化倾向明显。中国农村信贷市场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本文所揭示的当前经济发达地区农户正规信贷需求与金融机构定价的一些新特征将为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及调整、完善农村信贷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