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民意表达的日渐主流化,网络舆情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传递社情民意的一支重要力量。本研究在对成都市领导干部群体面对“网络舆情”的认知态度和应对方法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关涉领导干部群体的典型网络舆情事件分析,及政务类微博发展的成都实践分析,提出了领导干部运用和把握网络舆情的方法创新与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市形象是城市现代化科学技术、贸易经济、精神文明和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表现,是展示在世人面前的“脸面”。作为中国特大城市和主要工业城市的重庆也一定要塑造自己的形象,以利于在新的世纪里,用良好的城市形象持续招商引资、发展旅游、吸引人才和扩大交流。提升城市形象需从多方面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街头广告,目前还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2,(2):27-27
2011年12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等机构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杭州、上海名列“2011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前三名。同时,首次发布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中,四川峨眉山市、福建武夷山市等名列“2011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前十名。  相似文献   

4.
蒋承谷 《决策导刊》2005,(11):37-38
近年来,地处武陵山区、乌江之畔的彭水县,围绕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味“两大目标”,突出现代水电城、山水园林城和旅游城“三大形象”,抓住“三大载体”(以灯饰为载体展现现代水电城形象,以城周、城区、江岸、屋顶绿化为载体展现山水园林城市形象,以风貌建设为载体展现旅游城市形象),市政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5.
融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的生成机制,给政府治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导致应对不及时、网络舆情话题随意导致整体不易把控、网络舆情主体隐蔽加大处置难度。融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具体而言,要把握“黄金4小时”原则,掌握舆情话语权;充分尊重融媒体受众,态度平等诚恳;建立信息公开的诚信政府,避免“塔西佗陷阱”;做好舆情“意见领袖”和“把关人”,提高风险预警意识。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应该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网络舆情工作制度,建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构建网络法律体系等方面着手,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0-21
2012年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中国文化创新范例奖推荐案例 2011年11月23日,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了2011年度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结果发布会,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4,(1):I0002-I0011
2013年是中国网络舆情的结构转型之年、理性回归之年、功能优化升级之年。虽然网络舆情事件仍然高发,物价、住房、医疗、教育、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仍是网上热点。但从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转型行动为标志,网络空间的自由与秩序开始有了边界,并由“秦火火”、“立二拆四”、薛蛮子等网络大V的被拘,为这一秩序“祭旗”。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增速惊人。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影响日渐显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与政府形象的重要影响,本文试图简述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的广泛性和即时性等特征加剧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的“传染效应”,快速改变公众的观点与认知,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为研究有企业参与的多主体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本文基于“内外结合”视角,将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划分为内外影响因素,并将网络舆情蔓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仿真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第一个阶段是网络舆情蔓延扩散阶段,以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有内外驱动因素影响的S-ED/ID-R模型,再以S-ED/ID-R模型为基础构建网络舆情蔓延扩散模型,分析内外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为S-ED/ID-R模型的仿真提供参数。第二个阶段是政府调控网络舆情阶段,以Lotka-Volterra竞争关系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提前政府介入时间、增加官方微博的数量和增加官方微博发博频率三种策略的效果。最后,结合具体舆情实例对阶段式建模进行验证分析,为政府管理企业社会责任负面事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信息类似于消息、简讯,是指以网络为平台,及时、快速、图文并茂地反映工作情况的报道。网络舆情信息是领导工作决策的“情报部”,掌握进度的“显示屏”,观察态势的“晴雨表”,反映问题的“预警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是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09,(11):20-21
在社会转型期,城市管理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热点、矛盾集中的焦点。宿迁市城市管理局在管理和执法实践中,逐步确立并始终践行“城管为公,执法为民”、“既要城市形象,又要队伍形象”、“刚性管理,柔性执法”和“宣传城管,增进理解”的4个理念,有效破解了城管难题,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对网络舆情引导的能力关系到政府形象的构建,是网络时代政府亟须面对的新课题。本文首先对网络舆情相关概念及政府与网络舆情间的关系进行描述,选取7.23动车事故为案例分析政府应对行为对舆情的影响,最后提出政府危机管理部门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现代网络营销理论对推广泰州城市与旅游品牌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泰州城市形象及旅游品牌推广的现状,发现其对新媒体的运用上存在滞后性,对旅游城市形象的推广陷于无序与无为之中,因此规范与完善其网络推广十分必要,最后结合成功案例对泰州城市形象及旅游品牌网络推广提出建议并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1,(5):22-23
2010年度.本监测中心共收集整理了117个网络舆情事件。虽然从分布上看.各地都有一些突发性舆情事件.但最为典型的案例基本都集中在中部地区,如宜黄强拆、跨省追捕等。从数量上看.中部六省共出现42个舆情事件.占总舆情事件的36.4%,湖北、河南占据舆情事件地域排行前两位.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及时有效处理网络舆论危机,确保血站采血工作有序平稳开展,是当前血站宣传和管理工作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分析了网络负面舆情的特点,即复杂性、直接性、互动性、突发性、偏激性、偏好性,当前舆情应对工作的主要不足之处为:舆情应对方式落后,舆情监控专业人才缺乏,舆情导控缺少联动,主流媒体容易失声等,并由此提出了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制定紧急预案,主动接受外部监督,积极维护自身形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如今网民参与网络舆情的现象愈加普遍,但国内网络舆情治理体制不完善,网络舆情事件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网络舆情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基于演化博弈研究复杂网络中的网络舆情能够反映网络舆情形成和演化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引导相关主体参与网络舆情的行为和控制网络舆情的演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网络舆情的复制动态模型中引入两个可以反映网民复杂交互行为的因素:创建新博弈连接的行为偏好以及维持博弈连接的时间长短,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舆情演化博弈模型。根据演化博弈均衡解,分析、解释个体复杂交互行为因素以及网民初始得益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情境提出相应的舆情治理建议。研究表明在交互连接达到稳态时,网络舆情博弈的得益矩阵会发生改变,新的得益矩阵由原来得益矩阵中的元素乘以其相应的博弈连接类型的活跃连接占比而构成。本文定量地解释相关主体间复杂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对网络舆情危机处理以及疏导,减少网络舆情事件对社会的危害等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汤尚 《领导科学》2020,(5):49-51
领导干部负面形象舆情扭转过程分为发酵升温期、热议反转期和反思回落期,形成原因与固有负面形象、网络生态环境以及信息传播方式有关。正面扭转领导干部负面形象舆情,需通过"当事人""娘家人""身边人""媒体人"分别加强自塑、官塑、旁塑和媒塑。  相似文献   

19.
一旦房地产投资者“追涨杀跌”行为发生大范围扩散,将诱发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严重偏离甚至动荡。本文从传播学与行为金融学交叉视角,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房地产投资者“追涨杀跌”行为的网络扩散模型,进而仿真分析了网络舆情与投资者行为偏好交互作用下房地产投资者“追涨杀跌”行为扩散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房地产投资者越偏向于随机建立关联,“追涨杀跌”行为越可能快速扩散;网络舆情因素在“追涨杀跌”行为扩散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对投资者行为偏好因素发挥较强的“强化效应”或“抑制效应”;当媒体权威性足够高或网民情绪足够乐观时,通过综合调节网络舆情和投资者行为偏好因素能够有效实现预防和限制“追涨杀跌”行为扩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交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时代中国的整体转型引发的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嬗变皆聚焦于“网域”之乾坤。必须加快构建政府-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学生“六位一体”的协同管治模式,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能量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完善大学生的“虚拟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