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持续增长,规模与效益双赢 2004年1-3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呈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591.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30%,实现增加值341.67亿元,同比增长30.8%;销售收入1482.35亿元,同比增长29.85%;产销衔接更加合理,产销率达到93.15%,比上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高技术产品的份额迅速增加。理论部分中,阐述几个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品的有关概念的界定。实证研究部分主要从中日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问题等方面对目前中日两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最后笔者就将对中日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以后中日两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高科技产业是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高技术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才税收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是60430亿元,相对2003年,高技术产业完成了增加值39874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近3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从2003年的2296亿元到2010年的9050亿元,增长了近4倍,年均增长率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高技术产业及相关测度的方法对中国现阶段的外贸产品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出口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外资企业表现尤为明显。最后提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中外较有代表性的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统计方法。在介绍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统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新技术统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胜光 《管理评论》2004,16(1):59-62
本文从科学院作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的定位出发,讨论了科学院在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战略性责任与义务、发展的目标与思路、以及为此所需进一步强调的观念与机制转变,并围绕这些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中国贸易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中美高技术贸易所具有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构成不平衡和我国贸易竞争力薄弱的特点;再通过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技术创新角度找到影响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最后为促进两国贸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已经开发出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但相对于其技术优势、经济基础和未来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而如何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加快高新技术的渗透进程,是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 1.从产业升级要求出发,选择和培育新兴高科技支柱产业 在我省发展规划中,曾确定石化、冶金、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但这主要是按现有格局和产业比重确定的,它只能说明现有的基础,难以充分说明未来发展潜力、优势和实现突破性的质的飞跃的导向力量。其次,这四大产业过于庞杂。其中包括若干淘汰和调整的部分,难以笼统地予以全面支持。再次,这种选择难以充分表明辽宁的特点。因为在2010年远景规划中,把电子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省、市、自治区有24个,把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也各有16个。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要充分利用灾后恢复重建的契机,对高技术产业空间布局进行科学的调整,特别是要将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灾后重建纳入灾后重建规划,大力应用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灾区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准确把握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将有助于各级领导和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2年重庆市涪陵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情况是:全区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共实现总产值25.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9%;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1.7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5.7%,比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4.5%,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显示涪陵区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大,企业高新技术提高,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0,(8):26-26
日前,山西省统计局和山西省体育局通报了2006年、2007年山西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统计核算结果显示,2006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7.62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0.16%;2007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0.54亿元,占GDP的0.18%,比2006年增长33.1%。统计数据显示,虽然体育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非常小,但这种试算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角度来看,发布这样的信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正> 实施技术的跨越发展是实现我省“十五”计划纲要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冀”战略的必然选择。为此,我省应当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两大任务,结合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发挥我省优势,集中力量,选择一些关键产业和重  相似文献   

13.
许靖 《经营管理者》2015,(9):191-192
文章采用2001-2012年沿海六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分析高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而研究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推动高技术产业良性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因此应不断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长期以来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本文针对外国直接投资能否改善我国出口结构这一问题,根据1991-2007年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与FDI的统计数据,利用计量分析方法,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与FDI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关系,得出外国直接投资能够促进我国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直辖以来,银行信贷、财政资金、创业投资等金融措施在支持重庆市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市高技术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投融资渠道仍需完善,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健全重庆市高技术产业金融支持体系,进一步引导和  相似文献   

16.
文章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13个行业的创新效率动态趋势及其贡献源泉。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波动增长趋势,增长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内资企业的创新效率在增长幅度、行业范围明显高于外资企业;现阶段外资企业不是驱动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咨询》2009,(7):10-11
直辖以来,银行信贷、财政资金、创业投资等金融措施在支持重庆市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市高技术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市,投融资渠道仍需完善,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健全重庆市高技术产业金融支持体系,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而推动我市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专利有92.6%是由日本、美国、德国等10国的跨国公司所占有。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主要IT产品的标准及专利,而且控制全球IT产业中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生产,而把低附加值的产品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些跨国公司实行“技术专利化一专利标准化一标准垄断化”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通过掌握标准的制定权,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制定为产业主导标准,从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张小忠  徐慧群 《决策》2001,(12):36-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正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在1993年-1998年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4.4%和19.9%,高于全部制造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11%和7.1%的发展速度。1998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高新技术产业仍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基本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正在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且创新科技在传统产业的广泛应用,也正在改变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产业化是一项事关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高新技术的保护和发展,其重要表现就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本身在发展,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本研究以我国改革开发30年来的涉及高技术产业化的国家层面的175条政策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实证研究,分析政府6大职能部门对高技术产业化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