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一个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群体——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别称蚁族)。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首先,蚁族是大学毕业生群体。他们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以毕  相似文献   

2.
芦垚 《领导文萃》2011,(5):33-36
2007年,青年学者廉思开始组织课题组进行“蚁族”群体研究。2009年,他的课题正式被国家立项《潜在危机:中国“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与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于当年9月出版《蚁族》一书。 新近出炉的这份报告,是在2008、2009年北京“蚁族”调查的基础上.于2010年3月到8月进行的全国范围内“蚁族”生存状况调查所得。这为“蚁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蚁族”怎么看世界?  相似文献   

3.
"蚁族"是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特殊群体。自2009年廉思提出"蚁族"这一名词后,2010年两会,"蚁族"成了政协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蚁族"的出现,折射出了我国城市管理、大学生就业、社会底层群体稳定、教育体制等现实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高学历群体实现有效地"知识就业"形成的严峻性。如果"蚁族"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对我国今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廉思 《决策探索》2011,(6):48-49
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一个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群体——“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别称“蚁族”)。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  相似文献   

5.
王明明 《决策探索》2009,(21):41-43
《蚁族》中几乎一半的篇幅,是调研成员的采访手记,记录一个个"蚂蚁"的生活实录:最初我们是根据这个群体的特点,称之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个名称不便于记忆和认同。  相似文献   

6.
“蚁族”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该群体呈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且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蚁族”现象更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我们要敢于重视并逐步改善,高度重视对“蚁族”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大学毕业生"啃老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啃老族"从来都是存在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出现的社会现象.但是我的国的"啃老族"相对于别的国家而言更富有中国特色,即我国的"啃老族"中出现了一大批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高学历人才.他们没有继续升学,也没有参加任何工作,衣食住行全部依靠父母,这一群体的出现,随即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学毕业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蚁族”群体的求职行为受到来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大学扩招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的大背景下,研究“蚁族”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高校迎来一个特殊的群体--"90后",一时间媒体关注、社会聚焦:大学进入"90后"时代.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观点、人格品行和学识形成的重要时期,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高校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才能扎实、有效地时针对这一新鲜的大学生阶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组部等12部委〈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规定,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这一政策彰显了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序列的向上流向以及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往下去向.结合实地调研,本文认为,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考选调生工作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建议在确定指标时要统筹兼顾,坚持竞争择优原则,同时要使招考形式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2007年,青年学者廉思开始组织课题组进行"蚁族"群体研究。该课题一经提出,引起社会上关于大学生就业与生活的广泛思考。在"蚁族"群体中,有一类人的生活状态更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或非议或同情,褒贬不一,他们就是都市"凤凰男"。本文通过对凤凰男的访谈,试图揭示转型时期这类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流动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宁可找不到工作也要"死守"大城市,而很多偏远地区基层单位人才又严重缺乏。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主要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评分参考及观察要点:(好)①分析大学生固守大城市而不愿去基层的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对"老有所为"工作的认识与实践,为和谐社会发展建设做贡献."老有所为"是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要求,它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老有所为"的工作目标,是进一步提升针对老年群体的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老有所为"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大学毕业生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群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这一庞大的青年群体,却在生存压力日益激烈的今天,问题重重。寒窗十年,最终完成自己的学业,将自己的所得回报社会之时,他们却发现自己是这个社会的底层人员,各种问题接踵而来,需要他们去面对,去解决。刚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有着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收入普遍偏低,需要建立新的交际圈,工作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转型,高校毕业的就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既事关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利的根本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事关社会政治经济稳定.本文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就构建就业安全体制提出了六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而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远远高于大学毕业生.在我们为中职生的就业形势欣喜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下的就业不稳定现象.我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强化了职场“生存”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展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万忠 《科学咨询》2009,(13):15-15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高校将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的人才和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调动学生自身求职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就能有效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仅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校、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关系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庞大而又特殊的就业群体要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岗位,大学毕业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是关键的一环。研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自我认知、就业基本常识,提供切实可行的就业前准备工作的指导,是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存在女性就业难特别是知识女性就业困难问题,女大学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她们的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就业是人们生存的核心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不再局限于她们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该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就现阶段女大学生从自身层面和社会层面找到女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存因,并对此提出积极探寻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