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基于供应链联盟的知识整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核心能力理论的发展说明通过跨企业知识整合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对供应链联盟知识整合的结构框架和特征进行分析,阐述通过专业整合和系统整合把个人知识整合为跨企业结构化知识的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了产品交易、资产属性和路径依赖性等对供应链联盟知识整合的影响。最后本文对丰田公司的供应链联盟———协丰会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跨组织合作形成的创新网络,构建了跨组织知识整合下的创新网络模型,仿真分析得出,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对跨组织知识整合下的创新网络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很高时,创新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低的集聚系数,此时网络具有随机网络特征;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很低时,创新网络具有较长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高的集聚系数,此时网络具有规则网络的特征;组织间互补程度及知识整合效率大小适度时,创新网络具有相对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与较高的集聚系数,因此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中通过跨组织学习,吸收网络知识是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对学习绩效的评价是跨组织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从跨组织学习对网络关系资本、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结构与存量、跨组织学习的经济效果四个维度建立了跨组织学习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算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面向服务的敏捷供应链协同与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网作为下一代Web能够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功能。通过在Web服务中引入面向供应链的领域语义本体,将语义网与Web服务结合的语义Web服务技术为Web服务加入语义描述,可完成Web服务之间的语义级交互,从而实现敏捷供应链的复杂业务流程协同与动态组合,实现跨企业的应用系统集成。建立基于面向服务的敏捷供应链协同与集成系统架构,其松散耦合、跨企业、跨平台、支持异构系统的互操作且具有系统快速重构等能力,成为实现敏捷供应链的敏捷性、虚拟性和可重构性等特征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组织内部知识整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升华  尹红丽 《管理学报》2013,10(6):890-897
为了更好地探讨组织内部知识整合过程,提出了知识内聚程度的概念,并用其衡量组织的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分析知识在组织内部整合的动力,对整合过程中涉及的因素进行了描述,进而提出组织内部知识整合的概念模型;引入系统动力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建立了组织内部知识整合的量化模型。模型描述了知识在经过整合后组织内部内聚程度的变化过程,发现组织知识内聚程度的变化曲线接近于S型增长曲线,并通过分析组织知识内聚程度的影响因素,得出知识获取、知识契合及知识失效的变化对知识内聚程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何珊 《经营管理者》2013,(16):368-368
以数字信息资源组织的多领域本体语义互联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目前问题的分析,提出引入知识地图技术解决本体映射和聚类问题,构建了基于知识地图的多领域本体语义互联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7.
知识链是新型跨组织合作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单个组织解决知识孤岛问题,整合知识资源、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知识链的知识活动效率是知识链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制度层面探究知识链的知识治理问题,提出通过知识保护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组织激励机制来制约、规范、引导成员组织间的知识活动,从而提高知识链的知识活动效率。  相似文献   

8.
技术能力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组织动态能力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业型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能力,然而并不表明这些公司也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技术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受到组织动态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影响.技术创业型公司的组织动态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知识整合能力,即来自市场/客户的需求信息与组织技术能力之间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公司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知识整合能力.技术创业型公司组织动态能力过程是影响技术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过程.本文通过对三家典型的技术创业型公司案例研究来解释有关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9.
语义分析技术是档案检索技术在未来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语义分析技术如何与档案检索有机整合,分析当前基于语义分析的档案智能检索的重点技术部分,探索如何通过语义分析技术提高档案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使得档案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0.
谢洪明  王成  吴隆增 《管理学报》2006,3(5):600-606,621
主要探讨企业知识整合、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选择我国华南地区的142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理论贡献在于证实了上述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即知识整合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组织绩效,也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来提升组织绩效,知识整合提升组织绩效的另外一条路径是知识整合→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1.
知识共享研究综述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樊治平  孙永洪 《管理学报》2006,3(3):371-378
知识共享是组织知识管理的核心。近几年来,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知识共享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在检索了1996年到2005年的知识共享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筛选、分析与分类,认为这些文献大体是从知识共享的经济性、知识共享的对象、知识共享的主体以及知识共享的手段4个方面展开研究的。为此,对这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Knowledge sharing within and between team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organizations. The influence of interpersonal trust in general and trust in management in particular on knowledge sharing is evident. However, it is not clear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knowledge sharing works. This study provid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at relationship by demonstrating that fear of losing one's unique value and knowledge documentation have a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 in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sharing. Specifically, trust in management increases knowledge sharing through reducing fear of losing one's unique value and improving willingness to document knowledge. Thes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at both a managerial and theoretical level. For manager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ndividual's central role in the knowledge sharing process in terms of knowledge documentation and fear of losing one's unique value.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is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wo mechanisms that help explain the effect of trust in management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future research, this study could be extended to include other psychosocial phenomena that enable knowledge sharing in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组织政治和管理伦理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管理者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的政治性操作对员工工作场所行为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技术的实证分析发现,积极绩效考核政治性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消极绩效考核政治性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负向作用;绩效考核政治性通过成就感知、个人兴趣、集体情感与责任动机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绩效考核政治性与员工知识共享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随着员工工作控制点的差异而变化.研究结论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富含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知识结构的视角构建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顾客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模型,创新性地分析了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共享知识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比例的变化对顾客知识共享努力水平及收益分配系数的影响,并运用MATLAB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顾客的努力水平与共享知识的组成结构有关,且当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比例均为0.5时努力水平达到最大值;(2)当知识组成结构相同时,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努力水平低于信息对称情况下的努力水平;(3)收益分配系数与共享知识的组成结构有关,且当隐性知识比例为1时收益分配系数达到最大值;(4)收益共享比例与风险规避程度成反比。基于此,提出了企业应制定基于共享知识结构的顾客知识共享评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并根据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对收益分配系数进行调整,为企业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中隐性契约的存在抑制了集群合作中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使得集群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合作比一般企业更具有稳定性。本文基于产业集群隐形契约约束,根据Hotelling博弈模型,分阶段对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伙伴的选择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早期建立更为广泛的知识共享伙伴合作关系对集群企业的长远发展较为有利,集群企业总是更愿意与网络权力较大的企业形成知识共享关系,隐形契约的约束有利于产业集群建立更为稳定的知识共享关系网络,提升集群企业知识收益,有助于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解决云制造创新生态系统知识共享不通畅的问题,分析不同情况下,关键因素对创新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及演化路径。基于有限理性和利益最大化原则,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云制造服务集成商与供应商在知识共享激励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得出不同参数限制条件下的演化均衡策略,并对知识共享激励这一动态合作过程进行演化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①云制造服务集成商的知识存量转化的收益、知识共享意愿、对供应商的信任程度、激励成本越大,云制造服务供应商的知识吸收能力越大,系统越倾向于向(不激励,参与)的路径演化;②云制造服务供应商的知识共享成本越大,系统越倾向于向(激励,不参与)的路径演化;③云制造服务供应商缴纳的罚金越大,系统越倾向于向(激励,参与)的路径演化。依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提升云制造创新生态系统知识共享绩效的对策建议,为云制造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志红  范黎波 《管理学报》2010,7(3):400-405
将知识特性以及员工知识共享的意愿作为分析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2个因素,以此建立一个概念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结合对115家中国企业所作的调查研究数据,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这些因素对企业内部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的隐含性和分散性与企业员工知识共享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员工对未来合作的预期、知识的价值与企业员工知识共享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管理含义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翁莉  仲伟俊  鲁芳 《管理学报》2009,6(12):1648-1652
识别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是成功实施供应链知识共享的重点。以具有Stackelberg博弈特征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不同情况下供应链知识共享的决策行为,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受到了知识价值、共享收益以及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彭慧  沈能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6):233-243
产业集聚情景下的绿色供应链呈现显著的网络化特征,使得成员间的绿色知识流动和共享过程也有其特殊性。文章基于集聚情景考察绿色供应链网络惯例创建的逻辑以及对绿色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构建绿色供应链的知识异质性—网络惯例—知识共享的概念模型,多维度定量剖析了网络惯例对异质性知识共享的影响。选取我国国家生态工业园460份问卷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和仿真模拟,结论表明:绿色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绿色知识决定联盟绿色合作过程中能否建立起稳定可靠的网络惯例,其中,绿色异质性知识的稀缺性与不可模仿性对网络惯例的建立正向影响较大。集聚情景正向调节绿色供应链异质性知识—网络惯例(规范认同)—知识共享的关系链。为此,应充分发挥集聚的知识溢出和扩散效应,将绿色供应链平台嵌入到产业集群中,积极探索产业集聚融合下的绿色供应链异质性知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Drawing on social learning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controlled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and moral identit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ical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 We conducted a field study with 337 full-time employees to test our hypotheses. Results supported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both controlled motivation and moral identity in accounting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ical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 Our study is among the first to examine whether and why ethical leadership predicts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